摘要:那姑娘,就交大校花婷婷,穿着身再普通不过的衣服,站在那儿,身后是挺乱的校园背景。
得,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24小时,热搜登顶,阅读量几个亿地往上滚。
就为几张姑娘的随手拍,连对焦都感觉有点虚。
我琢磨着,这互联网是没见过人还是怎么着?
一惊一乍的。
照片点开,我也愣了半秒。
那姑娘,就交大校花婷婷,穿着身再普通不过的衣服,站在那儿,身后是挺乱的校园背景。
没打光,没找角度,甚至脸上那点细小的纹路都看得见。
可就是这张脸,像一榔头,duang一下,直接把我心里那套“网红审美标准”给敲了个稀碎。
这感觉怎么说呢,特像在看一场野球赛。
一帮按部就班、从体校练出来的科班选手,打得有板有眼,结果半路杀出个野小子,运球姿势乱七八糟,投篮手型也不对,可他就是能迎着三个人防守,扔进去一个离谱的压哨三分。
场边的老教练们都看傻了,嘴里嘀咕着“这不科学”,可那该死的球,它就是进了。
交大校花婷婷这几张“生图”就是那个不科学的三分球。
在如今这个“颜值联赛”里,哪个姑娘出镜不是背后跟着一个加强连?
灯光师、化妆师、摄影师、百万修图师……每个人都像是精密的战术小组,确保自家“选手”的每一根头发丝儿都符合最优的破防角度。
这套流程下来,美是真美,可看多了,腻得慌,跟天天吃工业糖精似的。
所以当婷婷这么个“野生选手”突然闯进视野,连热身都没做,穿着自己的装备就上了场,直接用一张没经过任何“战术设计”的脸,把全场给镇住了。
这冲击力,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
她脸上那种不自知的美,那种“我是谁我在哪儿你们在拍我吗”的懵懂感,恰恰是这个表演时代最稀缺的“必杀技”。
底下立马就炸了锅,评论区里一帮人跟疯了似的。
“十年打工人,一朝见仙女,班都不想上了!”
“我宣布这就是我的互联网新老婆!”
当然,也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在旁边阴阳怪气:“指定是摆拍!”
“下一个进军娱乐圈的吧?剧本我都会写了。”
“别吹了行吗,又贩卖容貌焦虑!”
这些嚷嚷,你说他错了吗?
没错。
这年头,谁还没点儿批判性思维。
把一个素人女孩捧上神坛,确实挺危险。
互联网这玩意儿,既是造神机,也是碎肉机。
今天能把你夸成一朵花,明天就能把你骂成豆腐渣。
咱们见得还少吗?
可问题是,道理归道理,情绪归情绪。
大家伙儿这么上头,真是因为没见过美女?
拉倒吧。
这更像是一种积压已久的情绪宣泄。
我们苦“P图怪”久矣,苦“人设党”久矣。
从全红婵那句“想挣钱给妈妈治病”,到今天婷婷这张没滤镜的脸,我们一次次被这种原始的“真”给戳中。
我们不是在追星,我们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喘气的口子。
想当年,BBS时代捧红一个奶茶妹妹,也就一张捧着奶茶的照片。
那会儿的互联网还跟个乡间土路似的,信息跑得慢,但真诚。
现在呢?
信息高速公路都快堵车了,各种营销套路满天飞,我们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谁是真心,谁是演戏,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婷婷的出现,更像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文艺复兴。
说到底,大家围观的,可能压根就不是婷婷这个人。
我们在她身上,投射了太多自己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不加修饰的青春,毫不费力的优秀(毕竟是交大的学霸),还有那份被高清镜头怼着脸拍,依旧坦然的松弛感。
这就像一场短暂的集体造梦运动。
所以,这姑娘未来会怎样?
是被资本签走,成为流水线上又一个精致的商品,还是安安静静地念完书,去做个工程师?
谁也说不准。
互联网的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
但起码在今天,她用最“业余”的方式,赢了一场最“职业”的比赛。
能在所有人都照着战术手册打球的时代,来这么一出酣畅淋漓的freestyle,这事儿本身,就比输赢带劲多了,不是吗?
来源:向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