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7岁加拿大老头在家睡觉,醒来竟成美国枪击案嫌犯?”迈克尔·马林森的遭遇,把柯克遇刺案搅得更荒诞。一则伪造的“福克斯新闻”帖文,让从未踏足犹他州的退休银行家,瞬间被钉上“杀人凶手”的标签,这哪是谣言,分明是用键盘给人“定罪”!
“77岁加拿大老头在家睡觉,醒来竟成美国枪击案嫌犯?”迈克尔·马林森的遭遇,把柯克遇刺案搅得更荒诞。一则伪造的“福克斯新闻”帖文,让从未踏足犹他州的退休银行家,瞬间被钉上“杀人凶手”的标签,这哪是谣言,分明是用键盘给人“定罪”!
故事得从多伦多那个普通的清晨说起。马林森像往常一样,在自家小院子里浇完花,回到客厅准备小憩。刚躺下没十分钟,女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抖得像筛子:“爸!你快把社交账号全删了!网上到处是你的照片,说你杀了美国那个政客查理·柯克!”马林森以为女儿在开玩笑,可点开手机一看,整个人都懵了——X平台上,一个冒充“FoxReno11”(福克斯新闻内华达分台)的账号,发了张他多年前的证件照,配文“柯克枪击案嫌犯迈克尔·马林森落网”,底下还煞有介事地写着“犹他州注册民主党人”。
这张照片还是马林森50多岁时拍的,当时他在加拿大某银行当高管,穿蓝色衬衫、戴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竟被人扒出来“栽赃”。更离谱的是,他这辈子就没去过美国犹他州,连柯克是谁都不知道,却突然成了“政治暗杀凶手”。“我当时手脚都凉了,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她还以为我中了诈骗电话的圈套。”马林森后来在采访里苦笑,可当他看到Facebook私信里塞满“刽子手”“下地狱”的辱骂时,才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
谣言就像长了翅膀,几个小时就从美国飞到加拿大。有网友把马林森的照片和警方公布的“模糊嫌犯图”拼在一起,硬说“眉眼相似度90%”;还有人编造“他因不满柯克的保守派言论,跨境作案”的剧情,甚至扒出他多年前在报纸上发表的“支持控枪”评论,说成“作案动机”。马林森的邻居看到新闻后,路过他家时都绕着走,小区群里有人偷偷议论“没想到老马家藏着个凶手”。他女儿被迫在朋友圈发长文澄清,却被人怼“是不是收了钱帮父亲洗白”。“最让我心疼的是小孙子,幼儿园同学说他‘爷爷是坏人’,孩子回家哭着问我‘爷爷真的杀人了吗’。”马林森说着红了眼眶。
这荒诞剧的背后,是社交媒体信息核查的彻底失灵。那个冒充福克斯新闻的账号,头像和官方账号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把“11”改成了“ll”(小写L),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帖子发出后,不少美国保守派博主没核实就转发,甚至添油加醋说“民主党雇凶杀人实锤”。等福克斯母公司辛克莱广播集团发声明“与我们无关”时,谣言已经传了几百万次。专门研究数字欺骗的克雷格·西尔弗曼说得扎心:“现在的人看到‘新闻机构’发的内容,就默认是真的,没人愿意点进账号主页看看是不是高仿,更没人去查‘犹他州民主党人’的信息是真是假。”
网友们这才后知后觉发现不对劲。有人翻出马林森的加拿大税务记录,证明他案发当天在多伦多超市买菜;还有人对比他的照片和警方公布的嫌犯特征——嫌犯体型偏瘦、穿长袖带星条旗图案T恤,而马林森身高180cm、微胖,多年来只穿纯色衬衫。“这哪是像,分明是硬凑!”有网友愤怒地举报高仿账号,可平台审核了半天才下架,还说“无法确定是否属于恶意造谣”。更讽刺的是,真正的嫌犯还在逃,警方连像样的线索都没找到,却让一个无辜老人替他“背锅”。
马林森的遭遇,不是个例。去年美国某校园枪击案后,有网友把一个路人的照片当成嫌犯,导致对方被网暴到搬家;前年国会山骚乱事件,多个普通人因“长得像参与者”被误认,遭FBI调查。“现在的网络就像个‘野生法庭’,只要有人抛个‘证据’,不管真假,大家就忙着定罪、骂街。”有网友无奈吐槽。西尔弗曼说得更直接:“每个人都想当‘第一个爆料的人’,却没人愿意当‘第一个核实的人’,谣言自然比真相跑得快。”
如今,马林森暂时注销了所有社交账号,出门都戴着口罩,生怕被人认出来。多伦多警方虽然表示“会关注此事”,却没下文;X平台也只是封了那个高仿账号,连句道歉都没有。“我现在不敢看新闻,一看到‘柯克案’‘嫌犯’这些词就浑身发抖。”马林森说,他和家人还在收集证据,准备起诉那些造谣博主,“不是为了钱,就是想让大家知道,随便给人扣‘凶手’帽子,有多伤人”。
这起闹剧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柯克遇刺案的真相还没浮出水面,却先用谣言“杀”了一个无辜的老人。当键盘成为“凶器”,当转发成为“帮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马林森。就像有网友说的:“子弹只会伤害一个人,可谣言能毁掉一个家庭,甚至撕裂整个社会。”
你有没有被网络谣言坑过的经历?面对“大新闻”,你会先核实还是直接转发?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看案件读懂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