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东来顺、南来顺、全聚德、便宜坊,哪怕是郭林家常菜或兰州拉面,烩面、刀削面、酒家,甚至于蜜雪冰城和某私房菜馆等;哪怕你没见到这些实体店的样子,也知道这是一家中式风格的餐饮…
与东来顺、南来顺、全聚德、便宜坊,哪怕是郭林家常菜或兰州拉面,烩面、刀削面、酒家,甚至于蜜雪冰城和某私房菜馆等;哪怕你没见到这些实体店的样子,也知道这是一家中式风格的餐饮…
而仅靠听“西贝”这个名字,起初我还以为是西北造航空发动机的!估计也不会跟西安肉夹馍或西宁炒羊排等带“西”的中式美食联系到一起。恰恰相反,更符合星巴克、肯德基、吉野家等时髦的西餐厅的命名风格。然而,人家却是一个做中餐的、而且还是一个有厨房的餐厅!
如今,一群不分主次的、估计是没资格戴那顶表明身份的帽子的后厨人员,还眼巴巴的正等着你进去,给你讲他们是如何做菜的!
以上是其一。罗永浩在言语中也表达出,他可能之前就去过这家连锁店;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也表达出自己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吃公司食堂和外卖,所以就特想在有空时,去真的吃一吃不靠所谓“中央厨房”、而是现做的餐品!
结果呢?在没有考虑私人小饭馆的情况下,不上不下的开销,吃到的是靠最高5000摄氏度的电磁炉烹饪的菜品!这与喜欢吃喝这口的人,在印象中几位厨师,在冒着火苗的大灶前,颠着自重8斤的大炒锅,加工时还可能有火烧到锅里的火爆场面,形成了冰火两重天般的强烈对比!
左中右西
老实说,不使用明火,顶多算焖或炖煮;也几乎和中国几大菜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当然,人家这当然不叫预制菜,也拒绝入系,而是有一个非常高雅的名字——“创新”佳肴!当今社会很流行这口,也就是西化的快餐、简餐!
摆明是罗永浩奥特了,就像他当年给自己的手机起的名字!而且“西贝”加上中餐,那简直是创新中的创新!这份昂贵的高雅,是普通人理解不了的;损失的唯一代价,不过是笔者上边形容的,中式餐品在加工时的烟火气!我知道老罗其实就想吃回“烟火气”,然而这越来越不现实,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每逢中午11点至1点、晚6点至8点,那满大街穿梭来往的黄、蓝衣衫骑手,如今又多了一支红衣主教大军。车后轮上驮着一个大箱子,里边全是食客费尽心思挑选的各色美食,口味样式、价位个不相同,而加工方式又可能殊途同归!如果是要送的单比较多,还可能在车的脚踏处也码上一摞餐盒,这就是大家都急切盼望到来裹腹的东西…
它不叫文化又胜似一种现象级文化,因为你即便坐到餐厅的餐桌前,都可能是通过手机下单的,这样有优惠,还快!这就让效率成了从食客到餐厅到后厨的唯一运行准则!“西贝”15分钟就能把罗永浩一行人的那么多份餐品给上桌;可杭州一道简单的丸子汤,仅是底汤就可能要熬制十几个小时!这就是中餐与时间最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争辩的“西贝”与老罗的菜单
我母亲和我闲聊时曾提起,小时候家里穷,好不容易等过年能吃上肉了,可炖那一年喂养成的大肥猪,要很多个小时;哪怕老母鸡也要不少时间,这就是你想吃上传统炖菜,曾经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上周,我买了几斤猪肉和一根大骨头,我非要拿肉和骨头一起炖,结果骨头熟了,猪肉都炖的不成样子了,肥膘都炖化成油了;而且我还只是炖了不足一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如今顿顿有肉,肉也好炖了,其实也表明在时间穿梭间,不仅是中餐厅可以叫“西贝”,食材、加工时间、就餐方式也都已经变了!中餐,就如同中医的中成药,在逐步向效率和时间妥协…
人都懒得多去几趟餐馆了,就连外卖送餐时间食客都是按分钟给掐指算的,还用介意什么预制不预制菜吗?他不预制,那差评是不是都能当床垫用了?不给使用复合调味料,味道靠什么出来?
小火慢炖,垮炖,比如从河里或水沟中捞的只有一指长的小鱼。要一条条一层层码放进铁锅,然后开火炖,先大火再小火;要想入味,吃的时候鱼骨头都是酥的,目前来看除了时间那就只剩科技与狠活了!这显然是一道A/B选择题,连多选都算不上!如今人家餐饮业照猫画虎,学西方餐饮实现标准化,使用中央厨房,流水化作业,怎么可能出来垮炖小鱼那样的口感?
早早就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其实就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类的快餐厅,就是发现食品加工赶不上时间,才在逐步实践中发现,通过加工标准化,加工食物就像工厂加工汽车零件、能世界通用的USB接口那样,才能够保证追得上时间;也能保证你在美国洛杉矶、德国柏林或在中国北京,吃到的汉堡都差不多是那个味儿…
而这在传统中国饮食和各大菜系里是十分扯淡的!要不然,中式厨师也不会成为一项稀缺职业。有口碑的大厨,其厨艺的养成就如同武侠小说中大侠的武功那样,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可或缺!不仅要有高师带,入门先配菜;自己还要勤学苦练,还要有天赋,更要勤于琢磨,才能成就自己!
换在西方的饮食文化里,如今你仅需买一瓶丘比沙拉酱,就能将家里的水果和一部分生吃蔬菜,成功的搅拌成一份比拍黄瓜不知高雅多少的沙拉。很显然是沙拉酱更重要,而不是加工者是谁和手艺重要!
也因为如此,中餐和白酒,一直很难走向世界!本来这不是件坏事,就像沙特的包头服饰不可能打败西装,可是让你能以此辨别其身份那样。可如今,中餐的契机来了;试想啊,靠电磁炉都能炒菜了,这类餐品的尽头,明显就是与世界接轨!当一位金发碧眼的主妇,举着她加工的鱼香肉丝给你看时,或许只有罗永浩和与他同龄的人会说——鱼香个锤子——而人家年纪轻轻的华人丈夫,可能会十分感动和欣慰!“天啊,我媳妇会做中餐了!”实际情况是,原材料经加工后,昨天就摆到超市货架上了,她买回来仅需按说明弄熟就可以了!这同样不可能叫“预制菜”,可它也绝对不是老罗想吃的那种!
大前年,我看一档饮食类视频,一位来自宝岛的美食家,品鉴京城的各大传统中餐馆,也包括打着宫廷御膳旗号的餐厅。他挑剔食材不够新鲜、褒贬火候、以及评价油多油少,都没让我惊讶。唯独他每道菜上来,先用手触碰一下餐盘,先说这是冷盘还是预过热的热盘,不少大店都没能过这一关,我们的饮食传统让人唏嘘!
那种在后厨,如同宋小宝给锅炉加煤般的火热炒菜场面,现在越来越不招这个社会待见!可你用非明火加工,又怎么解决的中式菜肴的“火候”问题的呢?
世人常说:饮食是一种文化!那么,饮食能不能代表文化呢?每逢饭点,穿梭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的外卖骑手,知不知道就连一个盘子的温度都有可能影响食物的口感呢?这些格外引人注目的送餐员们,更多代表的是为生活奔波的一族?还是代表了中餐的明天?还是我们的饮食文化在向这个世界和时间妥协的推手?
我没有去过吉野家,但是去过呷哺呷哺;我朋友为了占一张优惠券的便宜,曾请我吃过一碗叫“加州牛肉面”的面条;我想问加利福尼亚怎么有面条了?可牛肉片确实不少!
而那个招牌还有点中餐元素的“海底捞”,其创始人在加入新加坡国籍后,火遍全国的这家餐厅连锁,也就顺势成为了有着川味的海外品牌——既是外资,也证明人家新加坡从此有了自己的火锅了,这是不是就是“加州牛肉面”的由来?
来源:玻羊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