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诗语》栏目
为忙碌的生活
注入别样的诗意与力量
本期诗人介绍
卓兮
生于1987年,四川成都人。著有诗集《一千零一行》。
午后的花瓶只配驯养黄昏(4首)
卓兮
硫华菊
乡村夏日适合种植晚霞
你带着书卷气氤氲的不确定
播撒细小狭长的种子
土地对你来说,还是陌生的纸张
六十天不到,地面腾起的橘云
把天空反衬为镜子
你旁观花色燃烧,抑制这轻微的沸腾
爱的表面却是这般火焰跳动
只有天光暗淡时色彩熄灭后
才能看到羽状深裂的叶子托底
这样的一年生草本类似爱情
经历一次燃烬,也要经历一次死亡
但春天对它的有效性甚于你
植物平静
语言不能厘清你们的问题
不要看他。蹲下来,种花
与植物打交道相对简单
锄掉废话,像拔杂草
但没有愧疚。开花和枯萎
默认了绿是不会痛的颜色
如果像看植物一样凝视他
遗憾就是随时可以填满的花盆
你熟练地扯出死去的小木槿
重新种下一片硫华菊
指缝间塞满湿润的泥巴
你也像一棵刚刚种好的植物
疲惫的,安静着。在雨水落下之前
你们不要看对方,用植物的眼睛
翠芦莉
她说,只有清晨是蓝紫色
午后的花瓶只配驯养黄昏
她说,繁衍不需要太多力气
截断的伤口能在水中长出根须
她说,要忍耐酷暑、湿热、贫瘠、暴雨
咬咬牙,她就和我长在同样的土壤中
她说,如果霜冻时果断舍枝弃叶
我们就在冬天说:再见,春天再见
一茬就是一代,昨天就是今天,今年
也是明年,没有谁记得具体的
某朵蓝紫,是蓝深一点,还是
紫深一点,也没有谁会捅破基因密码
看似毫不费力的活着,其实是
遗传了费尽力气的挣扎
通江银耳生长史
1
告别一成不变的站立
整7岁的青冈木
迎向斧刃
不要哀伤
2
一截枯树
在钻孔的痛中醒来
怀抱菌丝
它决定再活一次
3
木质纤维与菌丝
在50个日夜的交融中
长成活着的耳棒
腐与生,此消彼长
土墙搭建的耳堂
是阴暗潮湿的新房
4
通风有氧,井水喷洒
保持25~28℃的体温
耳棒终于捧出雪白的骨朵
但一茬纷繁的云花
还需要15天的自我复制
5
柔软、雪白,如雾似露
耳片轻弹,摘云的手
会在9天后,摘下
下一茬新生的云
6
修剪耳脚是又一次审美
直把云朵剪成紧簇的牡丹
才燃起两天两夜的松柴文火
收干水分
牡丹皱缩微黄的花瓣
卷耳初成
7
如果那截青冈木进了灶膛
它会不会再次重逢自己的耳朵
在化为灰烬之前,以火焰
将新生的云,熬成流动的月光
8
成长形态的无数次变化
延续着千年的滋味
那些捧起一碗月光一饮而尽的人
从此也有了再也放不下的
故乡
编辑:胡君 何璇
校对:周金泉
审核:周艺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推送图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