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军数百轮导弹打击后,乌克兰却成为欧洲炮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4:08 2

摘要:谁能想到,俄乌战场上“炮声隆隆”,乌克兰却在一片废墟中悄悄干成了欧洲老牌军工国家们都没做到的事?

谁能想到,俄乌战场上“炮声隆隆”,乌克兰却在一片废墟中悄悄干成了欧洲老牌军工国家们都没做到的事?

无数人还在念叨乌克兰天天被俄军几百轮导弹炸得焦头烂额,结果人家一转身,摇身一变成为欧洲炮车制造的“新晋头号选手”。

这结局,把多少西欧军工巨头狠狠戏耍了一通,连自家“凯撒”生产线都快羞愤到不敢见人。

都说战争让一个国家筋疲力尽,谁曾想乌克兰反倒靠战争催生一波军工盛宴。

克拉马托尔斯克重型机床厂现在忙得飞起,2S22“博格丹娜”155毫米卡车炮批量出厂,生产线压根停不下来。

说个实在话,这地方以往顶多也就是做点铣床、零配件,现在倒好,“暴打升级”,产能直接飙上天,345辆155毫米自行火炮滚滚“下线”,100门牵引式榴弹炮也堆成小山。

月度最高产能已经能顶着西门庆的气魄喊一句:“一个月30门!”欧洲同行听了真得跪了。

看看法国那Nexter公司,昔日号称大哥,现在凯撒155毫米卡车炮产能才从每月2门磕磕绊绊撑到了6门,小作文写多了都不敢对比。

这算什么水平?人乌克兰工厂整整高五倍产能,人家炮火车间跟打游击似的,还在战争废墟里蹦哒,一个月三十辆炮,简直把阿尔萨斯铁匠的老脸全给糊了。

其实,乌克兰这裂土开疆的野心不全靠手艺,更多是被现实逼到绝路。

美制海马斯M30导弹正源源不断地消耗,155神剑制导炮弹数量也时刻见底。

援助一波三折,国际各种推诿,想求爷爷告奶奶都没得着补货。

乌克兰真要等别人投食早就饿死了,脸皮厚的人活到最后,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不靠天不靠地,把所有可能性都榨成血。

孤注一掷的乌克兰越打越能。国产布拉瓦巡飞弹横空出世,不再局限于挨炸被动挨打,而要精准找上俄军麻烦。

最大作战半径可达55公里,实用得不像话,啥战场都敢开溜。

更厉害的是,这巡飞弹不挑对象,随意搭载破片杀伤、破甲、温压等各种弹头。

高价值目标一扫一遍,反炮兵作战更是打出花,已经疯狂戏耍过俄军指挥部与火箭炮阵地无数次。

别以为俄军电子战和防空系统能挡住。布拉瓦还专门“刻苦学习”,学得满身本事,就是钻漏洞、躲干扰。

侦察无人机莱莱联合协作,空地配合敲门。

五花八门武器系统,被攻破得像一层层旧皮,俄罗斯的“高科技屏障”拍得粉碎,一波精准收割,堪比打地鼠。

乌克兰的军工厂,本以为是随时要被炮弹削平的靶子,结果反过来成了炮兵产量头号工厂。

想当初,整个欧洲绅士都翘着二郎腿看不起东欧兄弟:“你们那点家底,撑不起几天。”

如今法德英西满世界抢订单,临产落地的装备跟蜗牛赛跑,眼睁睁看着乌克兰小厂一天造的炮顶得上自家一个旬,这脸打得啪啪响,惊掉了一地假牙。

讽刺得很,战争本来是毁灭之源,偏偏激活一条又一条军工生产线。

欧洲军事巨头装腔作势吹得天花乱坠,却总嫌自己累、怕风险、翻脸比翻书厉害,嘴上挺乌克兰,实则倾向甩锅,能拖一天是一天。

反观乌克兰,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姿态,做得让人牙痒痒,看着心里都虚。

更令人无语的是,欧洲很多军工企业天天开大会、铺项目、洽谈合同,最终交付速度别说赶不上俄乌战场进度,连乌克兰炮厂的后脚都抱不上。

钱花了一肩背,客户永远在排队,公关稿写得飞起,一点战斗力都没有。

总盼着美国FMS分蛋糕,一遇危机就先把协议条款扣出来,耍赖皮比谁都溜。

说到底,这场战争倒逼乌克兰痛定思痛,以为只能当“受害者”的角色早就丢垃圾堆,现在被一轮轮炮火打出“钢铁厂长”的新帽子。

谁要还抱着“靠欧盟靠美爹”的幻想,只能在时代浪潮中当配角,指望别人给饭吃,到头来只会被现实打成笑话。

真正能撑到最后的,都是那些肯动手、能下狠手、不耍滑头的硬角色。

俄乌战争让围观群众看明白,世界舞台上真正有用的不是嘴炮,是实打实的生产力、创新力和胆气。

等着欧美供血那就是当天真的小丑,摆出跪舔造型的时候,早被淘汰得只剩下叹息。

想让子弹飞得久,想不被“朋友”戏耍,小国自救这一课太贵,但也最管用。

至于那些打烂账、拉清单、玩文字游戏的老欧洲,继续吃老本吧,只能在信息战里抓耳挠腮、在战场边缘被新势力甩到身后,谁也怜惜不来。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