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0日波兰声称19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土,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波兰方面找到至少16架残骸。他强调这是“史上首次俄罗斯无人机入侵北约领空”,要求立刻启动北约第四条款。
见证历史的时刻出现了,波兰遭到俄罗斯无人机入侵,特朗普发文,欧洲局势顿时紧张。但是这一场入侵,却不知不觉暴露出北约其实是纸老虎。
当地时间9月10日波兰声称19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土,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波兰方面找到至少16架残骸。他强调这是“史上首次俄罗斯无人机入侵北约领空”,要求立刻启动北约第四条款。
但北约秘书长吕特的回应却透着一股刻意的模糊,声明里只说事件“鲁莽”,从头到尾没敢明说责任在谁,而且强调正在调查。这种鲜明对比,第一次让外界看清北约集体防御体系的裂缝有多深。
北约内部的条款博弈一直都有,只是这次危机把北约内部的裂痕直接展示出来。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的规定,第4条就像联盟内部的“投诉热线”,成员国在受到威胁时,可以要求所有缔约国一起开会商议,但谈完了做不做、怎么做全凭自愿。
第5条才是真正会涉及到北约对外攻击的重要条款,它明确规定“攻击一个成员国就等于攻击全体”,理论上一旦启动就需要北约各国出兵。
可自1949年成立以来,不算波兰这次,第4条已经启动过8次,从克里米亚事件到俄乌冲突爆发,成员国靠磋商传递立场成了常态;但第5条仅在2001年“9·11事件”后用过一次,还是因为美国本土遭袭,缔约国同意与美国一起协同反恐。
尽管北约各国都表达了谴责,但各国的表态都比较谨慎,并未表现出要对俄罗斯做什么的意思。显然各国都不想矛盾进一步激化,仅仅限制在波兰与俄罗斯之间,而且限制在外交范畴是最好的。
而美国的态度,尤其是特朗普的表态,更是给北约的“软弱”来了记雪上加霜的重锤。事件爆发后,特朗普先在社交媒体上甩了句“Here we go”(又来了),通篇没提半句支持波兰的话。
更让盟友寒心的是,当波兰总统杜达紧急请求通话时,白宫拖了12小时才接电话,特朗普在通话里说,俄罗斯无人机出现在波兰是一个错误,但他也未对俄罗斯加大指责,更不易说采取什么措施了。
这种敷衍不是偶然,而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必然结果。在他第一任期与2024年大选期间,他就反复强调“欧洲要自己承担防务成本”,要求北约国家把各自的国防费用提高到GDP的5%。
更有意思的是,波兰是最为接近这个标准的国家,其国防费用占GDP的4.7%。无人机事件发生后,防务板块如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反而涨了4%。资本很清楚,北约越无力,欧洲国家就越得花钱买美国武器。
这种信任裂痕正在北约内部扩散。波兰并不是不清楚,作为距离俄罗斯很近的东欧国家,它大力发展国防,扩大国防支出就是担心这种事。北约国家如果不能帮助它,它就只能靠自己。这次无人机事件,某种程度上应证了波兰的这种担忧。
说到底,北约如今的“纸老虎”模样,是机制缺陷和美国战略收缩共同造成的。制度设计上,第4条和第5条的模糊界定让成员国能随时“选择性参与”;战略层面上,当美国这个盟主不愿再担责任,转而把盟友当成“提款机”时,联盟的凝聚力早就名存实亡。这次无人机事件不过是把遮羞布扯了下来。
更危险的是,这种软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波兰这些东欧国家要是对联盟彻底失望,只会加速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反而让欧洲安全变得更碎片化。当波兰边境的无人机残骸还在等待鉴定时,北约的集体防御神话却在破灭,这场危机留下的不仅是地缘政治的涟漪,更是对这个军事联盟存在意义的根本质疑。
来源:一鸣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