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埃孚终止CEO柯皓哲合同:9月30日离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07:58 2

摘要: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监事会一纸声明,提前终止了与CEO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的合同,这位上任不到三年的掌舵人将于9月30日离任。其职位由董事会成员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 Miedreich)接替!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监事会一纸声明,提前终止了与CEO柯皓哲博士(Dr. Holger Klein)的合同,这位上任不到三年的掌舵人将于9月30日离任。其职位由董事会成员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 Miedreich)接替!


失业君小编 | 文

Matthias Zomer |

采埃孚集团监事会主席罗尔夫·布赖登巴赫博士(Dr. Rolf Breidenbach)在声明中感谢柯皓哲“十多年来尤其是在过去近三年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对采埃孚的不懈努力和奉献”,并表示他制定的战略“为采埃孚转型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番感谢背后是采埃孚深陷的业绩困境:上半年销售额下降10.3%,净亏损达1.95亿欧元,以及七月上万名员工的示威游行。这些数据与事件透露出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采埃孚的这一人事变动并非毫无征兆。2025年上半年,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绩单:销售额为19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220亿欧元下降10.3%。

更令人担忧的是,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2%至3.67亿欧元,净亏损达1.95亿欧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4500万欧元。这一业绩表现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应对业绩下滑,采埃孚推出了大规模重组计划,包括在2028年底前在德国裁员1.1万至1.4万人,约占其德国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该决策引发了强烈反弹。

今年7月底,采埃孚德国本土员工爆发了上万人规模的示威游行。员工对管理层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呼吁让董事会下台。这场大规模抗议无疑为柯皓哲的离职埋下了伏笔。

柯皓哲自2014年起在采埃孚担任多个管理岗位,并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接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他推动了一系列战略转型措施,但显然未能快速带来预期效果。

采埃孚面临的挑战代表着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零部件巨头普遍面临“传统燃油车业务收缩与电动化业务盈利承压的双重挑战”。

采埃孚的业务板块中,除了“电子与ADAS”部门营收同比上涨1.5%以外,其他6大事业部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涵盖电动、混动及传统动力总成业务的电驱动事业部营收同比下滑6.3%,成为亏损的“重灾区”。

此外,采埃孚此前斥巨资收购天合和威伯科,令其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压力,上半年利息支出高达4.57亿欧元,这也是导致其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柯皓哲离职外,采埃孚还经历了另一项高层人事变动。负责商用车解决方案、工业技术、物料管理、生产及印度区的董事会成员彼得·莱尔教授(Prof. Dr. Peter Laier)也将于9月底离职。

公司官方声明指出,彼得·莱尔教授离职的原因是“对公司未来战略方向与集团存在不同看法”。这表明采埃孚高层在战略方向上存在明显分歧,进一步揭示了公司内部面临的深刻挑战。

领导层的变动往往反映了企业战略方向的选择与调整。柯皓哲的离职和迈德里奇的接任,标志着采埃孚可能对其战略和运营方式进行重大调整。

新任CEO马蒂亚斯·米德莱希(Mathias Miedreich)自2025年1月起担任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并主管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他的任命可能预示着采埃孚将更加聚焦于电驱动业务的重组与发展。

采埃孚监事会主席布赖登巴赫博士表示:“马蒂亚斯·米德莱希作为内部继任者,不仅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包括在业界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经历——更兼具果断决策与卓越沟通能力。”

这一表述似乎暗指前任CEO在沟通能力方面的不足。据报道,柯皓哲作为咨询顾问出身的管理者,“大部分员工从一开始就与Holger Klein关系疏远”。随着公司运营困难的加剧,“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

米德莱希在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更开放、更透明、更清晰地沟通”是采埃孚需要做出的改变。他还高度赞扬采埃孚的员工团队,称其为“最大的惊喜”。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采埃孚的困境并非个例。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叠加美国关税新政落地、供应链重构加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外部变量,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业绩呈现出“冰火交织”的分化态势。

2025年上半年,头部企业普遍面临传统燃油车业务收缩与电动化业务盈利承压的双重挑战。美国关税新政成为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不少厂商受到冲击利润缩水。

例如,舍弗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跌83.5%,至4300万欧元;布雷博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6.2%,净利润更是大跌37.4%。

为应对这些挑战,跨国零部件巨头纷纷启动“自我革命”,通过业务分拆、资产剥离、研发提效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盈利能力修复。大陆集团旗下汽车子集团的剥离已接近尾声,将首次以全新独立公司“欧摩威”的身份参加慕尼黑车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采埃孚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相对稳健。在中国市场,采埃孚在电驱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一代总成和零部件产品近期在中国实现量产,并接连赢得中国主机厂订单,金额超10亿欧元。

Mathias Miedreich作为采埃孚新任首席执行官,曾在采访中赞扬采埃孚的员工团队是“最大的惊喜”,并承诺将采取“更开放、更透明、更清晰地沟通”方式。

他的到来预示着采埃孚可能会改变管理风格,更加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关系建。

这场领导层更迭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反映了整个汽车产业在转型阵痛期中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抉择。

网友热议

@嘻笑狐Guy(IP沪):

才上任不到三年就被换掉,看来采埃孚的业绩压力真的太大了。传统零部件巨头转型电动化的阵痛比想象中还要剧烈啊!

@滴迪乐乜(IP京):

上半年净亏损近2亿欧元,德国裁员上万人,员工大规模抗议...这种情况下CEO下课也不意外了。希望新领导能稳住局面。

@小刀刃2010(IP宁):

有意思的是亚太区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反而不错,这说明什么?全球汽车行业的天平正在向东方倾斜啊!

@BrianLiu(IP粤):

又一个咨询背景的CEO折戟实业界?看来管理咨询那套战略规划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中不一定行得通。

@想太少先森(IP云):

注意到新CEO是电驱动事业部的主管,这释放了明确信号:采埃孚将会更聚焦电动化转型。方向是对的,但执行是关键。

@PoseLee(IPHK):

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先是大陆分拆,现在采埃孚换帅。这个百年汽车帝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阵痛……

最后一条,
再慢点就真跟不上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