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阅兵胜利结束,举国欢腾,世界同贺。但是仍然有不少杂音,小日子率先上窜下跳,连续十年投资560亿日元的经费,来持续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恶心我们。不外乎仍然是否定战败投降论,蛊惑他国不要跟我们玩。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阅兵胜利结束,举国欢腾,世界同贺。但是仍然有不少杂音,小日子率先上窜下跳,连续十年投资560亿日元的经费,来持续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恶心我们。不外乎仍然是否定战败投降论,蛊惑他国不要跟我们玩。
纯纯吃力不讨好,损人不利己,说得就是它们。
既然它们这样坏,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被它们非法占领的琉球的一些相关问题。
就像三国时孙权派人下海发现了东边的宝岛,延宕至隋朝,隋炀帝也派了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发现了琉球群岛,把它称为“流虬”,而在《隋书》中写作“流求”。然后宋朝时,琉球开始王朝统治,舜天、英祖、察度三个王朝接力统治。元朝时,琉球玩“瓶中风暴”,方寸之地也分裂了三国,分别是中山、山南、山北三个小王国。
琉球的三国时代一直打到明初才结束,中山国的王察度统一全境。1372年,明朝朱元璋派杨载出使琉球群岛。“朕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今遣使外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琉球人知道大明厉害,立刻,明太祖朱元璋接受了琉球人的第一次纳贡,将其归入天朝朝贡体系。察度的弟弟跑到南京领了老朱的谕旨,算作藩属国了。为了显忠,察度还从老朱那里领了一个汉姓——“尚”,琉球尚氏王朝一直统治到1880年灭国为止。
此后,整个大明王朝276年,琉球往中国派了十万人次入贡,前后入贡次数170多次,遥遥领先其他诸国。琉球总共人口不过几十万,有名有姓有点地位和财产的琉球人,几乎都来过中国。来中国之勤快比朝鲜和越南还夸张,号称朝贡大明第一藩属!因为太殷勤,朱元璋也很感动。这么着吧,为了支援小弟的建设,从福建派了三十六个姓氏的船工,打鱼好手干脆到琉球定居,给他们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这不就是“援建”大型工程嘛!
这也是琉球人姓林的比较多的原因。琉球王国的第一部国史巨著《中山世鉴》,用汉字书写的。琉球人吃猪蹄,而小日子不吃的。琉球的首里王宫用中国红漆刷。琉球古文有2000多个汉字。王宫里的大匾,“中山世土”,是1681年康熙皇帝赐的。琉球女星新垣结衣知名吧?新垣不是小日子的姓哦,是汉姓。西汉时就有大臣名“新垣平”,《史记》上有,典型汉姓!
就这样,琉球的好日子过了两百来年,不可避免地也踏入了大航海时代的波涛之中,终至不能幸免。
琉球的最终亡国的导火索,其实与明末的万历朝鲜战争有关。小日子的丰臣秀吉企图假道朝鲜半岛入侵中国,前后两次被明军给打了回去,教训一番。大明以为这就算战争已了,完事了。可小日子那边,并没有。丰臣秀吉兵败后,吐血气死,小日子的大名们继续纷争。关原之战中,家老德川家康捡了便宜,霸占了丰臣家族的遗产,统一全国,建立德川幕府。
德川幕府的建立与丰臣家族的统治不太一样,武力征伐少,主要靠政治手腕。德川家族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名,按照功劳大小定俸禄等级爵位,定期让所有大名到江户参加“集体活动”。通过远距离旅行,长期在外居住,消耗他们的钱粮,削弱他们的实力,不让他们造反。就此,小日子战国平息,开始闭关锁国,安心搞内部小农经济建设。
但,那些跟着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路打江山过来的战国大名们,不会就此罢休,内心蠢蠢欲动。其中南部鹿儿岛一带的萨摩藩的藩主岛津氏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主。岛津家族是日本战国时代九州地区最强大的大名之一,领地靠海,以水军见长。丰臣秀吉时代侵朝时,就是日军的水军统帅,全面负责海战的。与明军的大量海战,与朝鲜李舜臣的海战几乎都是岛津家族的力量。
岛津家族是战国大名中的死硬分子,属于最后一批被丰臣秀吉征服的,之前它家一直是九州岛霸主,谁都不鸟。跟着丰臣秀吉打朝战也是瞻前顾后保存实力的那种,对主家三心二意。因此,当德川家康坐上将军之位后,要削平这些不听话的大名,九州的岛津家族首当其冲。打是不可能的,两败俱伤,让他们到江户来旅行花钱?岛津家族家大业大,且花不完。封锁、隔离,杜绝它家的贸易是个好办法。
因此,被德川幕府边缘化、不对付的岛津家族选择剑走偏锋。闭关锁国导致日本贸易量减少,幕府统治确立也不让搞倭寇抢劫大明,对朝战争失败也没法去抢朝鲜了。以海外贸易为主的岛津家族如果想搞一条来钱的路,那就只能是南下打琉球,去琉球抢米、抢钱、抢人口。琉球在明末清初的大航海时代很牛的,一直长期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被誉为“万国津梁”。
1609年,本着反正我不出兵得罪大明,你要抢来我也有份,你万一抢不到损兵折将也是你自己人的阴暗打算,德川幕府同意了萨摩藩的岛津家族派3000士兵,以桦山久高和平田增宗为首,一百多条船出征琉球。琉球根本打不过,岛津家族是日本第一批装备火枪的大名,与织田信长当年的火枪部队不相上下。所以,只有数千民兵的琉球王国很快战败,首都首里城被攻陷。
1611年,琉球的尚宁王及其百官被岛津军俘虏,抓到了鹿儿岛。被迫与萨摩藩签订《掟十五条》,规定琉球必须永远效忠萨摩藩,在外交、贸易、人事、税收上都是萨摩藩说了算。每年从琉球掠夺大米、木材、金银等资源。日本的浪人接管了琉球的一切行政、治安、管理、军事权力。琉球已经成了一个半殖民地,但是,琉球并没有亡国,而是堕入一种奇怪的状态。
这就是“两属”时期。
因为大明与日本在朝战上分出了胜败,德川幕府心里还是好怕的,不敢明面得罪大明。虽然萨摩藩占据了琉球,但是刻意要求琉球,不得将此事告知大明。
当大明的使臣要抵达琉球时,预先得知情报的日本浪人们,会提前收缴琉球市面上流通的日本钱币。萨摩藩除了向琉球派驻军事人员,并不向琉球移民。琉球的官员跪在码头接旨,日本的浪人会穿上琉球的衣服跪在他们身后,时不时戳一戳琉球人的屁股:你小子别乱说话。
日本趁此良机,利用琉球到大陆朝贡的机会,将大量的日本商品包装成琉球的,运到大陆倾销。同时将大明回馈的赏赐货物,通过琉球港口大批运回日本国内。妥妥地搞成了贴牌转口贸易。
琉球人不甘心坐以待毙,在万历皇帝晚期,也跑到福州向福建巡抚陈子贞求救,声称遭到“倭乱”。此时努尔哈赤都预备反明了,万历那里有这个闲心思?况且在朝鲜打了一场,明军损失极大,再无力气管这些海外之事了。整个大明王朝获知日本入侵了琉球,居然默不作声,就当不知道。
因为琉球没灭国,面子上还过得去,因此明朝不管,琉球也就忍了,同时认两位大哥。后来满清入关,满清的使臣也就四五年才来一次琉球,一是宣旨,二是看看有无事情发生。满清的官员嫌弃琉球湿热,也不了解琉球与日本的恩怨,宣旨之后并不在意,停留不久即返航大陆。他们抵达首里王城时,日本的浪人就跪在尚氏国王的身后一起领旨,从来没有露馅过。
整个大清一直以为,琉球就是大明的藩属琉球嘛,现在我接班了,向我称臣,你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啊!
就这么以为了200年,到了1874年。
来源:历史按察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