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汉由刘邦创立,长安城的气息还没散,200多年的皇权更替慢慢积淀出一个庞杂的帝国。对,就是那个打破三百年中原王朝魔咒的“汉”,并不止于某一代皇帝的功与过。东汉又诞生在洛阳,他们之间,其实相隔不过十几年的内乱和短暂的易主。可偏偏史书硬生生把它们断开,说西汉、说东
西汉由刘邦创立,长安城的气息还没散,200多年的皇权更替慢慢积淀出一个庞杂的帝国。对,就是那个打破三百年中原王朝魔咒的“汉”,并不止于某一代皇帝的功与过。东汉又诞生在洛阳,他们之间,其实相隔不过十几年的内乱和短暂的易主。可偏偏史书硬生生把它们断开,说西汉、说东汉,连名字都带上了地理标识,这不是强分家吗?
问题其实挺简单。刘秀确实是刘邦九世后的子孙。要真说血统延续,这一家人没断过。只是王莽突然折腾了一下,把江山搞得乱七八糟。王莽的那一“篡位”,引起了几十年的动荡,不像唐朝时期武则天那样,起码还把皇位还给了“自己儿子”。说到这儿,有点像乡村里的房子,家里长辈去世了,财产被邻居霸占,儿子又讨回来,算不算还是自己家的?
翻翻数据,西汉历经210年。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到公元9年王莽篡汉改制。然后东汉在公元25年刘秀夺回天下,在洛阳称帝,一路撑到公元220年。两段加起来405年,这么长的王朝统治史,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王朝能做到。历史学界对“合并还是分开”其实一直有争论。比如南北朝也分两段,但隋唐没有这么“严肃”。到底凭什么这么划分?更何况唐朝武则天那一段,官方记录也归在唐;清朝有顺治这种父子继位,也没人拆开说。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吧?
按《资治通鉴》和《中国历史纪年表》的公开考据,主流历史学家多数还是认为王莽政权与刘邦的家族政权之间,有断裂感。王莽被定性为“新政”,并非汉。虽说“新朝”只有十五年,但无人称其为“王莽汉”;武则天却是李氏皇族的直接母亲,而且复位李旦。这样一对比,王莽的政权在族谱“正宗”上断开了。
实际上,王朝划分逻辑也有点像公司重组。公司被人收购又被原班人马抢回来,股东会不会承认中间那一段是“自己”?也不一定。汉朝的“正统性”问题,被东汉政权反复强调。刘秀起兵时,标榜自己是真正“复汉”。如果不是王莽篡汉,东汉根本没有名正言顺的复兴口号,就像历史上一些复国运动,必须要先出现丢失的“国”,才能有光复的“国”。
不过很多现代学者又反驳。比如著名历史评论人马勇就在公开演讲说,西汉断裂,东汉延续,本质上是刘氏家族的自我修复。这其实类似于客户忠诚度,只要品牌没换,用户还是那群人。王莽建立的新朝,民间对权力认知很快又回到“汉”,不是抛弃一切重新开始。由此说汉朝应该整体看待。
抛开那些专家说法,普通人更关心实际影响。西汉到东汉,社会制度大致没变,官职设定基本雷同,律法延续,经济继续沿用两税制,甚至连服饰、礼仪风格桥段都高度类似。很多考古发现,长安、洛阳墓葬出土的物品都很接近。至于民间叙事,“汉家儿女”、“汉族”,都直接指向这个复合王朝,根本不关心朝代分裂。难道非要在血统和权力之间划出一刀?
但是有时又不能一味强调延续性。东汉从政策到皇权管理,毕竟和西汉有不少差异。比如东汉开始皇权外移,王朝权力大多落到外戚和宦官手里。西汉末年,皇权高度集中,刘邦建立时中央集权已经很强。而东汉时期则崩坏在边疆压力和内部争斗。还有一点值得一说,东汉“党锢之祸”,跟西汉末年的“外戚干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细节一挖,还是差不多吗?感觉说也不是,都说汉,可实际上做事方式变了。
一边是家族延续,另一边是制度演变。说实话,历史划分没那么死板。东汉的确出现在“正统性”断档之后,但其政权风格、社会风貌、经济结构与西汉大体衔接。可中间王莽这一插,又让整个时代蒙上一层历史迷雾,有点像电视剧里主角突然换了演员,观众要不要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历史就只能生硬地分出界线。
有些观点还提到,王莽新朝的推行“托古改制”,与汉朝本身的思想很不一样。比如他取消土地私有,推行“王田制”,让贵族和老百姓都不适应。史料显示,王莽执政时,社会动荡加剧,诸侯不满,民变集中。刘秀起来时,整个社会已经完全推翻了王莽的新政,恢复以前的汉制。细节差异,倒是真实存在。
另外,有种说法觉得片面了。东汉的建立,其实跟王莽的倒台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王莽,刘秀能不能重新崛起也可能不是这个样子。王莽这段“插曲”让整个朝代划分变得复杂,既是断裂,又是催化。从某种角度说,王莽政权反倒成了汉朝后期自我改良的序章,这也算一个意外结果。
说到底,历史有时很像村里分家。父母还在时,一家子谁都没说话;突然邻居闯进来抢了份额,儿子又打回来,村里会不会认这段断了?有些承认,有些不认。人心并不总是铁板一块,大家想法很多。
不过历史书分成西汉、东汉,可能更多是为了叙事方便。每一段都有各自的英雄、危机、悲剧和节点。这样划分容易讲故事,不容易搞混。要真合起来说“汉”,恐怕连教科书写着都麻烦,普通人回头找段落也费劲。这算不算“艺术化割裂”?也许是,也许不是。谁说得准呢?
还别说,网友里经常吵,东汉和西汉谁更厉害?有人说东汉时期大将云集,西域打通,有张骞、班超,都挺牛。另一波又觉得西汉才是正统,刘邦开国,文景之治,全靠西汉起来打底。其实,都是一家人,非要较个劲吗?最后不就是“汉”?
再细捋,东汉时期汉族认同感加强,社会学上认为“汉族”概念正式定型。西汉更多是统治中原,东汉则扩展到西域、南方,民族融合增强。还有一个观察点,两汉贵族世系延续,族谱互通,据《中国家谱数据库2023年版》的采样,比起唐宋时期的割裂,汉朝一脉相承出现得更多,说明文化内核确实没变。
当然这时候,不得不说,西汉灭亡时民怨不小,王莽用改革牌想稳住江山,东汉复兴却完全否定了他的思路。西汉、东汉到底是不是同一个王朝?也许标准答案根本不存在!官方叙事和民间认同始终对不上口径。打破魔咒的405年统治,实际上就是一场接力跑,只不过中途掉了一棒,又抢回来了。
有时想想,这种怎么划分到底有什么用了?普通人不会纠结皇帝姓啥,有饭吃、有地种才是正事。官家写史,总得弄出条条框框。要真从血脉、政策、家族来说,一切还是绕回“汉”。谁都知道,过去所谓断裂与合并,选择哪种说法全看写故事的人愿不愿意多费点事。
而且,历史不会因为我们喜欢哪个结论就改变事实。西汉是西汉,东汉是东汉,王莽夹在中间,武则天不一样?也许两种说法能同时成立,谁又会去证明谁的对错呢?
今天讨论这些,说是隔断,其实还是一家;说是延续,细节处处生变。汉家天下,汉民心思,两千年道理绕来绕去,谁的答案最准?现在再讨论这些,倒不如直接说,合应该合,分也能分,全看怎么讲故事。
历史,永远是不完美的拼图。**最终,汉就是汉,不管细分不细分,所有那一段根本连接在一起。**
来源:谈天说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