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被一个明星的脸霸屏到生理性不适?打开小红书想刷个“混油皮秋冬面霜推荐”,弹窗“赵露思直播穿的卫衣链接”;划三条笔记,两条是“赵露思同款伪素颜妆”;连点了十次“不感兴趣”,第二天首页还在推“赵露思说她每天喝八杯水”——这不是粉丝打投现场,是2025年8月
你有没有被一个明星的脸霸屏到生理性不适?打开小红书想刷个“混油皮秋冬面霜推荐”,弹窗“赵露思直播穿的卫衣链接”;划三条笔记,两条是“赵露思同款伪素颜妆”;连点了十次“不感兴趣”,第二天首页还在推“赵露思说她每天喝八杯水”——这不是粉丝打投现场,是2025年8月的小红书日常。平台捧着“泼天流量”笑得合不拢嘴,转头就被网信办的罚单砸懵:约谈、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12年没挨过单独约谈的小红书,这次算是把“流量狂欢”玩成了“监管公开课”:流量这玩意儿,真不是谁都接得住的。
一、431万粉丝疯长的背后:小红书把用户当硬盘,硬塞数据呢?
先看一组魔幻数据:8月,明星赵露思在小红书单月涨粉431.18万。什么概念?平时小红书头牌博主单月涨粉顶天130万,她直接干出三倍还多,比坐火箭还快。8月5日,她账号粉丝破2000万,小红书官方连夜发海报庆祝“首位2000万粉丝创作者”,那阵仗,比自家亲儿子考上清华还激动。
但用户的体验是啥?——“被绑架”。有博主吐槽,她相关词条占了“小红书热点”榜8/20,首页信息流、消息弹窗全是她,“这哪是推明星啊,这是把用户当硬盘,硬塞数据呢?”连三表这种见惯大场面的博主都忍不住开骂:“这是有移动互联网以来最悍然、最粗暴、最占用公共资源的一次打扰用户的行为”——翻译成人话:小红书,你丫烦不烦?
更讽刺的是,赵露思来小红书,本身就是“逃难”来的。8月初她刚和经纪公司决裂,注销微博账号,转头扎进小红书开直播。按理说,这该是“换个赛道重新开始”的励志故事,结果被平台硬生生做成了“强制围观”的灾难片。用户不是反感明星,是反感“我不想看,你偏要塞”的霸道——就像你去面馆想吃碗阳春面,老板非要往你碗里倒三斤红烧肉,还说“这是我们店招牌,你必须吃”,谁受得了?
二、瞿芳12年前立的誓:“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现在姓“流量”了?
要说小红书忘了本,那真是一点不假。2019年,平台搞“清洗KOL”风波,创始人瞿芳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小红书97%的内容是UGC贡献的,当KOL也在贡献优质内容时,我们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
这话啥意思?——咱是靠普通用户“种草”起家的,不是靠明星“割草”的。早期小红书火,是因为你能看到“月薪5千女生的平价护肤”“租房党100元改造阳台”,这些真实、接地气的UGC内容,才是它的魂。用户来这儿,不是为了追明星动态,是为了“抄作业”——学别人怎么生活。
但现在呢?为了流量,连“姓什么”都忘了。2021年小红书月活刚过2亿时,还能稳住“UGC为主”的基本盘;2025年月活破3.5亿,反而慌了——和抖音、微博比,它缺“绝对顶流”啊!抖音有“疯狂小杨哥”,微博有“顶流明星”,小红书呢?头部博主涨粉常年卡在60-130万,像个“万年老二”。
于是,赵露思来了,平台像抓住救命稻草:“这不就是现成的顶流吗?推!往死里推!”结果呢?UGC用户被挤得没地儿站,普通博主吐槽“发啥都没流量”,社区从“大家分享生活”变成“明星个人秀场”。瞿芳当年怕的就是这个:“避免过度依赖头部博主或明星流量”,现在倒好,直接把明星流量供上神坛了。
三、流量是块肥肉,也是块烫手山芋:网信办为啥偏挑小红书下手?
有人说:“不就推个明星吗?抖音、微博天天推,凭啥就罚小红书?”——因为“吃相太难看”,还踩了监管红线。
网信办罚单写得很清楚:“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注意关键词“炒作琐事”。赵露思在小红书发的是啥?“今天喝了什么水”“卫衣链接”“素颜自拍”——这些叫“个人动态”,不叫“优质内容”。平台把这些玩意儿推上热搜、弹窗推送,本质上是“用明星鸡毛蒜皮的事占用公共资源”,这和2018年微博因“热搜榜炒作明星八卦”被约谈,逻辑一模一样。
2018年北京网信办约谈微博,直接点名“热搜榜、热门话题榜”,要求整改一周;2020年微博又因“蒋某舆论事件”被约谈。监管早就划了线:明星八卦、琐事炒作,不是平台该干的事。小红书倒好,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在红线边缘蹦迪——你当监管是摆设?
更重要的是,小红书的“社区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这么玩。微博是“广场”,吵吵闹闹很正常;抖音是“剧场”,看个热闹图一乐;但小红书是“朋友圈”啊!用户来这儿是为了“找同好”,不是为了“看明星耍大牌”。你把朋友圈变成追星现场,用户不跑才怪。
四、3.5亿月活的焦虑:小红书,你到底在怕什么?
说句大实话,小红书这么疯魔,还是因为“慌”。今年8月它月活刚过3.5亿,看似风光,但和抖音(7亿+)、微博(5亿+)比,仍是“弟弟”。更要命的是,它一直被吐槽“没有绝对顶流”——头部博主涨粉慢,商业化变现不如抖音快手,眼看流量红利见顶,能不急吗?
于是它想到了“抄近道”:靠明星引流。但这道题,它算错了账。流量是水,生态是渠,渠要是坏了,水再多也会淹了自己。瞿芳12年前就说“97%内容来自UGC”,意思是“普通用户才是根”。现在为了明星流量,把普通用户的内容挤到角落,把“种草社区”变成“明星直播间”,这不就是“砍树摘果”吗?
你看抖音,顶流多吧?但它从来不敢“硬推”,靠的是算法推荐“你可能感兴趣”;微博明星多吧?但它有“热搜榜整改”的前车之鉴,不敢太离谱。小红书倒好,既想学抖音的流量爆发力,又想学微博的明星效应,结果搞成了“东施效颦”——既没抖音的算法精准,又没微博的舆论缓冲,只能靠“硬塞”,最后把自己塞到监管名单里。
五、泼天流量,接得住吗?
这次约谈,对小红书是“及时止损”。12年首次单独挨罚,足够让它清醒:流量不是万能药,社区生态才是命根子。
其实用户要的很简单:“我想看,你再推;我不想看,你别烦我”。平台要的也很简单:“流量变现,活下去”。这两者本来不矛盾——你把明星的优质内容(比如赵露思要是分享“和经纪公司谈判的经验”“如何处理网络暴力”)和普通用户的种草内容结合,既能引流,又能保生态,多好?
可惜小红书选了最笨的路:靠“霸屏”博眼球。这就像开餐厅,不靠口味留住客人,非要靠“强买强卖”,最后只会被食客投诉、被工商罚款。
说到底,所有平台都该明白:泼天流量是块肥肉,但不是谁都接得住。接得住的,靠的是“生态健康”;接不住的,只会被流量砸断腰。小红书这次算是交了学费,但愿它能记住瞿芳12年前的话:“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你姓“社区”,不姓“明星”;姓“用户”,不姓“流量”。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打开小红书,首页不再是明星霸屏,而是“打工人午餐吃什么”“租房改造灵感”“考研党作息表”,你会回来吗?我猜,会的。毕竟,我们爱的从来不是“顶流”,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认真生活”。
来源:顺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