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9.3阅兵,让全球所有国家都见证了中国的实力,有人因此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也有人因此而更加忌惮中国,比如小到不能再小的新加坡……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这次9.3阅兵,让全球所有国家都见证了中国的实力,有人因此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也有人因此而更加忌惮中国,比如小到不能再小的新加坡……
图丨印度总理莫迪
9月7日,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访问印度新德里期间,向印度政府发出正式邀请,请求印度参与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编队(MSP)。
这一举动打破了该机制自2004年建立21年来从未允许域外国家参与军事巡逻的传统。
根据印度NDTV电视台的报道,黄循财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欢迎印度海军参与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组成的联合巡逻任务。
这一决定背后,反映了新加坡在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的战略调整,以及对中国在区域影响力持续上升的应对之策。
马六甲海峡是全球最关键的海上航道之一,全长约805公里,最窄处仅2.8公里,承担着全球25%的海运贸易和50%以上的石油运输任务。
每天有超过上万艘船只通过这条水道,其中60%以上与中国有关联。对中国而言,这条海峡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约80%的石油进口和70%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需要经过这一通道。
图丨一艘货轮正经过马六甲海峡
正是由于该海峡的重要性,任何关于其安全局势的变化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加坡此次邀请印度参与海峡巡逻,是基于多方面考虑。根据新加坡2025年《国防白皮书》,其核心诉求是“减少对单一大国的安全依赖”。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加上中老泰铁路2024年复线通车后,2025年上半年经铁路运输的东盟货物占比升至18%,这意味着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正在降低。
图丨新加坡港口实拍
新加坡担心自己的“航道主导权”被削弱,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平衡力量。
印度对新加坡的邀请响应积极。印度一直推行“东向行动”政策,积极寻求介入南海和东南亚事务。
按照协议规定,印度将以“观察员加机动支援”的身份加入联合巡逻编队,初期派遣2艘护卫舰参与月度巡逻,重点覆盖马六甲西端靠近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海域。
图丨印度海军部队
印度外交部在NDTV电视台的采访中表示,参与巡逻的印军不具备独立执法权,遇到突发情况必须先通报新加坡、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中的至少一方,才能单独采取行动。
为此,印度将专门划拨3200万美元用于护卫舰升级和人员培训,同时每月还要承担约180万美元的燃油与补给费用。
这一合作在新马印三国之间引起了不同反应。印尼和马来西亚明确反对印度驻军式参与,经过谈判,最终协议加入了“每月最多4次巡逻”的限制条款。
图丨马来西亚海军军官
而新加坡则不断强调“印度参与能提升巡逻效率”,态度较为积极。这种分歧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内部对引入外部势力的不同立场。
美国的反应颇为微妙。据路透社6月曝光的美印“2+2对话”纪要显示,美方一直鼓励印度填补东南亚安全真空,还承诺为印度舰艇提供卫星情报支持。
但在新印合作落地后,美国却没有公开表态,这种态度表明美国更愿意扮演幕后推手的角色,而不想亲自走到台前承担政治和安全风险。
图丨美国总统特朗普
新加坡的这一决定也反映了其对美国亚太政策的失望。虽然美国高调宣扬印太战略,但其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实际效果有限。
除菲律宾允许美军扩建军事基地外,多数东盟国家反应冷淡。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明确表示不愿卷入大国竞争,印尼则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这些国家认识到,域外势力的军事存在既缺乏国际法依据,也可能破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图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中国对新加坡的举动保持了相对冷静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早已预见到马六甲海峡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通过“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国构建了完善的马六甲替代方案,包括中缅油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缅甸皎漂港等战略项目。
此外,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日趋成熟。即使面对马六甲海峡的潜在风险,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确保能源和贸易通道的安全。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联系已经密不可分。202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向心力。
对华贸易占新加坡GDP的32%,这种深度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使得新加坡在采取任何针对中国的战略行动时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印度参与马六甲海峡巡逻虽然获得新加坡邀请,但也面临自身限制。印度海军虽然有意扩大在东南亚的存在,却受制于航母战斗群维护不足等现实约束。
图丨印度维拉特号航母战斗群
同时,印度每年需要为参与巡逻投入近2400万美元的持续资金,对其本就紧张的国防预算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从长远来看,新加坡引入印度参与马六甲海峡巡逻的做法,是一场高风险的战略博弈。这种做法不仅打破了东盟“内部事务内部解决”的共识,也可能导致新加坡在东盟内部被边缘化。
随着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不断深化合作,新加坡若继续在安全事务上“单飞”,很可能被排除在某些合作机制之外,甚至在经济合作中吃亏。
图丨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会见新加坡防长陈振声
新加坡这一决策也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策略。作为一个扼守马六甲咽喉的城邦国家,新加坡传统上依靠大国平衡术维持其战略价值。
但随着中国-东盟关系深化和一带一路项目推进,其枢纽地位面临挑战。
为此,新加坡近期动作频频,不仅加速与印度的军事合作,还积极推动美日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甚至在数字货币领域与英国央行开展联合试验。
图丨印太经济框架首脑会议
中国持续强化的海警力量、稳步推进的岛礁建设,以及不断深化的区域经济融合,正在重塑地区安全架构。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可能加速地区国家向中国靠拢。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