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以来,预制菜迅速兴起,甚至连董明珠都放言,格力要进军预制菜行业,当然了,格力要干的是预制菜设备制造,并非是要做直接做餐饮,任何一个风口,卖铲子才是最划算的生意。
罗永浩吐槽西贝的菜大多是预制菜,难吃还贵,让西贝陷入了舆论漩涡,赶紧撇清自家没有预制菜,西贝为何急于否认自己是预制菜呢?
疫情以来,预制菜迅速兴起,甚至连董明珠都放言,格力要进军预制菜行业,当然了,格力要干的是预制菜设备制造,并非是要做直接做餐饮,任何一个风口,卖铲子才是最划算的生意。
预制菜或许是未来的趋势,预制菜或许也更加卫生、高效、可控,但是在当前,预制菜的名声并不太好,在消费者心中,预制菜不如现炒的好吃,少了那么一点锅气,所以,也没有一家大的餐饮公司敢说自家的菜是预制菜。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多家机构的报告,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高达4850亿,同比大幅增长33.8%,并且到2026年将增长到7490亿元,当前的预制菜就是一个朝阳行业,增长迅速,到底是谁在用呢?
但是大型的餐饮机构,对预制菜都是讳莫如深,比如西贝,坚称自家都是现炒的,顶多是从中央厨房加工了一下,但是没有法律规定的预制菜。消费者也不太好辨别,像罗永浩这种人还是少数,一般人要是敢在自媒体上这么说,搞不好要吃官司的。
罗永浩不是一般人,吵架是顶尖高手,营销圣手,至今依然是独孤求败,只有在星巴克小姑娘手底下吃过瘪(这个视频是罗永浩自导自演的),他说在西贝吃的是预制菜,西贝的公关就不太好做,可能越描越黑,虽然说要起诉罗永浩,但是罗永浩最不怕的就是这个。
罗永浩吐槽的目标是预制菜,而西贝可能恰好只是一个“工具”,并非是罗永浩的目标 ,但是舆论影响大了,西贝不得不出来澄清和辩解,否则影响企业商誉,餐饮行业最忌讳的就是食品安全,稍有不慎,一个全国性的餐饮企业都可能瞬间倒塌。
什么是预制菜?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大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有了明确定义: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通过这个定义,预制菜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原料;其次是不添加防腐剂;第三是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第四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但是预制菜目前有两个不成熟的地方,首先是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还没有制定,去年的相关文件就是要各部门来研究制定的;其次是预制菜还没有质量标准,也需要大家来研究制定。
所以,预制菜目前就有点尴尬,整个行业在快速发展,但是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都没有建立,公众一边不知不觉地在吃,一边又非常担心其安全问题,所以才会导致当前尴尬的一幕,预制菜市场增长迅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吃,另一方面公众对此是不知情的,都是闭着眼睛吃。
预制菜总体来说,当前在消费者眼中是偏负面的,所以罗永浩才会那么大意见,5个人点了16个菜,花费了800多块钱,最后吃了一桌预制菜,这是他不能接受的,其实一般人也不太能接受,吃一桌近1000的,最后感觉是预制菜,这种感觉很不好。
这种矛盾的核心在于透明,公众也质疑,那么你就标注清楚,你的菜是不是预制菜,哪一道菜是预制菜,你标注出来,让消费者在吃的时候有知情权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不明不白的就吃了,其实去年的那个通知也谈了这个问题,要大力推广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现在预制菜的问题和转基因有点像,转基因在专家看来是没有问题的,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是一个趋势,用转基因才能有高产量,但是在消费者看来,我心里总是犯嘀咕,你要标识好是否是转基因,让我们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要让我稀里糊涂地吃。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菜品工业化也会是趋势,这点我是相信的,工业化才能标准化,不需要厨师,只需要操作员,出餐快,价格也能下来,配料也是明明白白的,在监管之下,食品安全反而更加有保障,要吃现炒的,那么就去那种夫妻小店,灶台上有明火,客人都看得着,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
这件事情对西贝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如果你的不是预制菜,那么你将制作过程公开,直播让大家看看你们是怎么做菜的,尤其是将罗永浩吃的那些才直播制作一遍,打消公众疑虑,反而是一个宣传自己的好机会。
这次事件也是对预制菜整个行业的促进,希望能尽早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让大家吃得放心,至于最好的菜是不是预制菜,这得让消费者说了算,得让消费者去选择。#罗永浩吐槽西贝全是预制菜#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