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导读:
秉承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聚焦农业强国建设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善作善成,不断延伸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作者|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金融部)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高德胜;课题组成员:杨军 许洋 戴梦瑜」文章|《中国金融》2025年第7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为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科学指引“三农”工作从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八个坚持”“三个统筹”,系统谋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两个持续、四个着力”总体框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中国银行积极践行国有大行责任,以深化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优化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构建特色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支持,切实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助力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振兴统筹谋划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单位覆盖三十余个业务部门及综合经营公司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强化全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统筹,充分发挥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牢牢把握“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强化服务“三农”统筹规划。制定《中国银行“十四五”支持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导意见》,从客户、区域、产品和场景维度明晰发展举措,将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研究涉农信贷投放策略,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涉农关键产品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支持“三农”服务水平。
坚守底线任务,夯实基础领域金融支持
胸怀“国之大者”,扛稳金融保障粮食安全重任。“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银行围绕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环节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支持,构建粮食安全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保障能力。推出“粮食种植贷”金融服务方案,以全国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加大主粮作物产业链融资支持。制定《中国银行支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行动方案》,加大对种业、农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金融服务方案落地,高标准农田业务授信余额突破100亿元。举办“丰收中国”秋粮收储竞赛活动,服务粮食市场化收购与粮食稳产保供。截至2024年末,全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近1400亿元。
擦亮“种子芯片”,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等作出部署安排。中国银行扎实服务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加大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支持力度,为种业龙头企业科研、运营和育繁推一体化、并购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聚焦制种大县、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和特色集群指导各地分行开展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形成海南“南繁制种贷”、福建“种农惠贷”、上海“沪种贷”等普惠金融特色种业服务模式。截至2024年末,全行种业领域贷款余额超100亿元。
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银行坚持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完善过渡期内常态化金融帮扶机制,以金融力量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制定《中国银行金融精准帮扶贷款业务指引》《中国银行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行动方案》,以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为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创新“木业贷”“养羊贷”“家具电商贷”“甘草贷”等区域特色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增收,助力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2024年末,全行脱贫地区贷款余额超5600亿元,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近400亿元。
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切实落实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政治责任,做好陕西咸阳“北四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帮扶工作。自2002年以来,中国银行累计派出帮扶干部80余人,实施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帮扶项目近千个,有效促进“北四县”脱贫摘帽和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制定《中国银行定点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加强组织领导、精准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务实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蓄力增强乡村治理效能、优化工作管理机制等重点帮扶任务。积极开展消费帮扶,依托进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设立中银助农直播间、农副产品展示区等,助销“北四县”优质农产品。2024年购销“北四县”在内的全国脱贫地区农产品2.4亿元。
聚焦重点领域,盘活金融助农要素资源
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与县域富民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中国银行抓住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发展。一方面,组织开展“夏播行动”——普惠型涉农业务创新竞赛,指导各分行结合地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特点,创新“木耳贷”“鹅业贷”“甲鱼贷”“人参贷”等特色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针对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模式。围绕农户客群种植、养殖生产经营融资需求,研发推广“益农快贷”数字化信用贷款产品,支持各分行结合各地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特色优化。
支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助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乡村产业,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国银行以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开展综合服务”等方面入手,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增长。连续两年支持举办“游购乡村”系列活动,2024年,全年新发放乡村文旅行业贷款超100亿元。支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助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制定“海洋渔业养殖贷”“海洋渔业捕捞贷”金融服务方案,助力“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建设。截至2024年末,全行“海洋渔业养殖贷”及“海洋渔业捕捞贷”授信余额超18亿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中国银行统筹信贷资源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动提升农村建设与治理水平。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末,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2024年,发行10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增强金融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推进“美好乡村版”手机银行功能迭代,上架“智慧村务”功能,以数字基层党建、积分管理模式赋能乡村治理,打造农村综合金融服务新生态。
发挥综合化经营特色,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向效而行,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中国银行以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推出乡村振兴、“新城镇惠盈”等涉农主题理财产品。结合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加大新市民创业就业支持力度,扩大涉农增收机会。截至2024年末,针对新市民发放的个人经营类贷款余额超430亿元。与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合作推出“832电商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为脱贫地区优质涉农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运用“互联网+帮扶”思维开发“中银善源”精准帮扶共享平台,提供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截至2024年末,平台已覆盖283个脱贫县,当年销售帮扶地区农产品2亿元。目前平台累计上线农产品4万余种,累计销售金额超11亿元。
力行普惠,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度和覆盖率。一是持续优化县域网络布局,2024年新增进驻22个空白县域,至2024年末,“十四五”期间累计进驻79个空白县区,县域覆盖率提升至65%以上。协同集团内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发挥支农支小特色优势,扩大县域金融触达范围。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品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已在全国设立法人机构134家、下设乡镇支行网点189家。二是推进网点特色化建设,截至2024年末,全辖乡村振兴特色网点数量超1400家。三是完善数字化金融服务覆盖。手机银行服务范围扩展至160个重点帮扶县,2024年在重点帮扶县新增手机银行用户近30万户。持续打造“中银e企赢”平台乡村振兴专区,为农业企业供需对接、农业项目资源推介、农业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提供综合服务,畅通乡村县域信息“梗阻”。■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