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今年以来,周村区以“文化浸润生活”为核心理念,创新探索出“家门口”文化供给模式,成功实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显著提升,绘就了一幅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画卷。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今年以来,周村区以“文化浸润生活”为核心理念,创新探索出“家门口”文化供给模式,成功实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显著提升,绘就了一幅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画卷。
深化阵地建设,打造“零距离”文化服务圈
周村区充分利用各村、社区的文明实践站作为核心载体,精心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文化书院。这些文化书院不仅提供了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设备完善的学习区域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安排,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文化书院数字平台。通过广电“慕课”、在线课程资源库等方式,将各类优质课程资源送上“云端”,居民只需轻点手机或电脑,即可随时随地参与学习。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传统课程资源单一、时间空间受限的难题,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周村区还能动态调整课程供给,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精准对接需求,破解就业创业技能匮乏难题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居民对于就业创业技能的需求日益迫切。周村区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点,组织各文化书院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就业创业培训课程。航东社区文化书院开设的就业创业“职”通车课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课程涵盖了小儿推拿绿色疗法、中式面点制作、体重管理师职业技能、电商直播技能等多个热门领域,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者授课,帮助社区居民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据统计,周村区各书院已累计举办创业就业培训73期,成功带动400余名居民实现灵活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丰富产品供给,构建全龄段文化生态链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群体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周村区在文化产品供给上注重“政府+社会+社区”的协同发力。联动文旅、人社等部门,导入老年大学课程、职业技能培训等优质资源;依托淄博开放大学等院校,引入少儿国画等精品课程;同时,深入挖掘退休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社区能人”,组建文化志愿团队,为书院运营提供专业化支持。
目前,周村区文化书院课程库已涵盖养生、摄影、手工制作、职业技能培训等11大类90门课程,形成了覆盖群众文化生活的“15分钟课程服务圈”。特别是在暑期,周村区各文化书院还积极开设公益课堂,如朝阳社区文化书院联合秀水书城开展的“追梦少年沐书香 传承经典向未来”国学亲子读书课程,通过情景演绎、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受群众好评。
夯实发展根基,锻造可持续发展强引擎
为了确保文化书院的可持续发展,周村区在制度建设、人才支撑和宣讲创新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创新起草并下发了《周村区文化书院建设指南》,为文化书院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导和规范;召开工作培训会,深入探索课程联盟、文化市集等跨社区资源共享模式,增强文化书院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同时,推行“文化主理人、师资队伍、数智平台”三条支撑体系,明确了文化书院的牵头人、教学人员和助力方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周村区还打造过硬的宣讲队伍,将理论宣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推动宣讲入心共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孙凯旋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