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CLC|FUTURE研究重磅发表,伏美替尼为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患者带来新“未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21:02 2

摘要: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EGFR-TKI也已确立为EGFR突变NSCLC 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EGFR突变患者同时伴随PD-L1阳性表达。既往研究提示,这类患者的整体预后往往不佳,高PD-L1表达可能与

引言

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EGFR-TKI也已确立为EGFR突变NSCLC 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EGFR突变患者同时伴随PD-L1阳性表达。既往研究提示,这类患者的整体预后往往不佳,高PD-L1表达可能与EGFR-TKI疗效缩短和耐药风险增加相关;与此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GFR突变背景下疗效有限,并未成为可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1在今年WCLC大会上公布的FUTURE研究2,正是基于这一临床困境开展探索。研究尝试以伏美替尼160 mg治疗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患者,为这一亚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本次医脉通特别邀请到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慧教授,对研究数据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打破双重“Debuff”,伏美替尼一线治疗带来确切缓解

2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纳入EGFR敏感突变且PD-L1阳性(TPS≥1%)的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初治患者。研究设计采用Simon’s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入组30例患者,若1年PFS率超过60%,即可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额外入组32例患者,总数达到62例,考虑到约10%的脱落率,最终计划总入组68例患者,整体1年PFS率超过70%即达到主要终点。截至数据截止日,一阶段30例患者的结果令人瞩目。入组患者中位年龄59岁,以IV期肺腺癌为主(83.3%),26.7%伴随脑转移,50%为PD-L1高表达(TPS≥50%)。经过中位27.1个月的随访,伏美替尼160 mg治疗实现了86.7%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7%,中位肿瘤缓解深度为56%。更为关键的是,1年PFS率达到73.3%,超过了研究预设标准,研究已顺利进入第二阶段这一数据对于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的患者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既往研究中,晚期EGFR突变患者合并PD-L1阳性被认为与耐药发生有关,PD-L1表达阳性患者相比阴性患者的EGFR-TKI原发性耐药风险上升近5倍,中位OS时间也显著更差(11.2个月 vs 38.2个月)13。面对这双重“Debuff”,伏美替尼仍然取得了近九成的缓解率和超过七成的1年PFS率,体现出在这一特殊人群中的稳健疗效信号。对于一直缺乏有效一线方案的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患者而言,这一结果无疑带来了新的启发。

高剂量依旧从容,宽治疗窗保障长期管理

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一线治疗,伏美替尼的常规剂量为80mg/天。而FUTURE研究在设计之初就选用了160mg的加倍剂量。这背后是伏美替尼“宽治疗窗”特性,为研究者提供了充足信心。既往在多项前瞻性研究中,伏美替尼在高达240mg的剂量下依旧保持了安全性可控的表现4,5。FUTURE研究的数据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在首阶段30例患者中,≥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仅为6.7%,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皮疹和腹泻,均可通过常规处理手段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毒性导致的大规模剂量下调或治疗中断。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最为担忧的间质性肺炎和血液学毒性,在这一人群中并未显著出现。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这意味着在临床管理中可以拥有更大的剂量操作空间,从而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对于患者而言,这种安全性优势也可以转化为更高的依从性和治疗信心:常见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不会显著干扰日常生活,长期用药也无需频繁担心严重毒性带来的中断。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伏美替尼在不同EGFR突变背景下均有稳定的安全性表现。

小结:“未来”初启,开启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治疗新思路

FUTURE研究首阶段的结果,展示了伏美替尼在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人群中的潜在价值。从治疗策略层面看,FUTURE研究再次强调了一个关键事实:即便存在PD-L1高表达,EGFR突变的驱动作用仍然可能占据主导地位,靶向治疗依旧是这一人群的破局方向。随着研究进入第二阶段,未来数据将进一步回答几个关键问题:伏美替尼的长期PFS和OS能否持续保持优势?不同突变亚型、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人群中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这一群体的耐药机制是什么?我们也十分期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突变背景下,伏美替尼同样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即将发布的《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中,伏美替尼被明确列为覆盖PACC突变人群的一线优先推荐药物6。这一共识与FUTURE研究结果相互呼应,进一步凸显了伏美替尼在EGFR突变治疗领域的整体价值与未来潜力。

FUTURE研究名称寓意“未来”,这项研究的阶段性结果虽然只是起点,却已经为EGFR突变合并PD-L1阳性这一长期存在临床未满足需求的群体,点亮了一条新的可能路径。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和公布,或许能够真正改变这一特殊亚群的治疗格局,为临床带来更清晰的答案。

专家简介

于慧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 副秘书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 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JTO、JOCR、Frontier in Oncology等杂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在新药审评中心(CDE)参与评审新药并入选国家新药审评专家库

参考文献

1. Hsu K H, Huang Y H, Tseng J S, et al. High PD-L1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primary resistance to EGFR-TKIs in treatment naïve advanced EGFR-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J]. Lung Cancer, 2019, 127: 37-43.

2. Yu H, Wang J, Wu X, et al. FUTURE Trial: First-stage data of firmonertinib 160mg in EGFR+/PD-L1+ NSCLC. WCLC 2025, Abstract EP.12.41.

3. Ju J S, Huang A C C, Tung P H, et al. Brain metastasis, EGFR mutation subtype and generation of EGFR-TKI jointly influence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patient with EGFR-mutant NSCLC[J]. 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1): 20323.

4. Chen H, Yang S, Wang L, et al. High-dose furmon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NSCLC and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 p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 20(1): 65-75.

5. Le X, Yu Y, Zhao Y, et al. PL04. 07 FURTHER: a global, randomized study of Firmonertinib at two dose levels in TKI-naive, advanced NSCLC with EGFR PACC mutations[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4, 19(10): S5-S6.

6.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PACC专家共识编写小组. 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肿瘤杂志,2025,47(00):1-19.

编辑:Adipocyte

审校:Ari

排版:Kenken

执行:KIK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