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何以“活泼泼”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7 10:20 1

摘要:“活泼泼的”课堂以儿童为中心,旨在通过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活泼泼的”课堂倡导多向互动、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重在培塑儿童的核心素养和学习力,让儿童成为知识发现者、智慧分享者、情思共鸣者和实践创造者。

“活泼泼的”课堂以儿童为中心,旨在通过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活泼泼的”课堂倡导多向互动、情感共鸣和实践体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重在培塑儿童的核心素养和学习力,让儿童成为知识发现者、智慧分享者、情思共鸣者和实践创造者。

核心理念:儿童本位的课堂生态重构

“活泼泼的”课堂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创生出情感性的交流、高阶性的任务、趣味性的活动、多维度的互动、激励性的评价等策略,催生儿童高峰体验,让儿童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坚持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为儿童好学而施教,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建构教学新的动力机制,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关注儿童生命的发展。教育家蒋梦麟认为,教育要制定出产品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他主张教育应顺乎天性,尊重生命,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的人。

坚持课堂在教育中的主要场域。课堂应充分激发儿童主动地学、合作地学、生成地学,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境生情,以情动情,推动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眼中有儿童”,要从儿童的视角去设计、审视自己的课堂,不断琢磨“关爱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学习”的教学策略,用儿童需要、喜欢、简明的方式开展教学,不断激发儿童内心的生动与活泼,将不同学科的课堂汇聚成一幅儿童学习的生动画卷,支撑儿童自我、独特、完整、活泼泼的生命成长。学校先后提出了基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的“活泼泼的”课堂模式,如语文学科的“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数学学科的“四自生态课堂教学”,英语学科的“四有课堂教学”,科学学科的“双螺旋教学”等。

坚持在互动中的多维育人策略。在“活泼泼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更多呈现的是开放自由、合作交流、研究分享的多维互动。“活泼泼的”课堂更加契合、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与个性,让儿童在被尊重、被关注、被温暖的良好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汲取知识营养,分享学习感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生命成长。

坚持教育在育人中回归本质。“暖认知”理念下的课堂从“知识中心”走向“儿童中心”,充分挖掘教学中能激发儿童积极情绪与学习意愿的方式、内容,激发儿童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心态和饱满情绪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后续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暖认知视角下的“活泼泼的”课堂不仅指向知识学习,还指向儿童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的培育。教师基于暖认知视角的教,促进儿童“活泼泼的”学,以期达成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情感思维的高阶发展。“活泼泼的”课堂旨在不断激发儿童的潜能,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儿童多元高效的互动,推动儿童高阶思维发展,关爱儿童心灵。

实践路径:为学·为趣·为实的变革

为学而教。实践中,教师从互动的主体、方式、手段、评价等多角度优化“活泼泼的”课堂,使课堂更契合儿童的天性与个性。教师从引领儿童语言表达、操作活动、思维探究、课堂氛围等路径,促使学习焕发新的生机。课堂以境生情、以情动情,着力培养儿童的乐学态、成就感和自信心。经过长达20年的实践,学校凝练建构了“活泼泼的”课堂基本模型:“激发主动(激趣感悟、链接前学)—生生互动(自我体验、深度探学)—情思灵动(价值引领、互动悟学)—活泼生动(情思共生、拓展研学)”。如在学习科学课《声音的奥秘》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充满各种声音的音频,提问:“小朋友们,刚才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你们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发儿童思考。之后,再通过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实验,让儿童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教师进而将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让儿童观察水面的变化,验证声音由振动产生。随后,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如鼓面、声带、琴弦等。最后,拓展延伸一些特殊的发声现象,如蜜蜂飞行时的嗡嗡声、吹哨子发出的声音等,让儿童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鼓励儿童课后自己动手探究寻找答案,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

为趣而教。美国学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儿童长期待在压抑的课堂中,不仅背负的压力得不到解放,而且本应释放的天性也被压制着。“活泼泼的”课堂致力于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涵养,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例如,教学课文《秋天》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找寻秋天的印迹。有的学生观察金黄的银杏叶,感叹“秋天的色彩真美”;有的学生看着花坛里绽放的菊花,说“这是秋天独特的礼物”;还有的学生在小池塘边,欣赏着那静美的秋水。其间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说:“我看到校园里的石榴熟了,秋天真是个收获的季节。”有学生说:“我发现地上的落叶就像蝴蝶一样美。”在这“活泼泼的”课堂里,儿童不仅学习了知识,也与秋天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为实而教。“活泼泼的”课堂让儿童释放活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满足了儿童多样态的学习。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切实之需,也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知行合一”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活泼泼的”课堂不仅拓展了课堂场域、丰富了学习内容,还改变了学习方式,让儿童在课堂观察欣赏、学习知识、探究问题、增长本领、感受美好,从而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力、综合思维力、艺术表现力、审美创造力等素养,实现了“活泼泼的学习、活泼泼的成长”。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戴着“图形王国”国王的帽子走进教室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图形王国!那里有许多神奇的图形朋友等着和你们见面呢!”接着,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问:“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的盒子,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呀?”引导儿童观察并指出长方形,接着拿出长方形纸片,让儿童摸一摸边和角,感受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并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加深印象,再用类似方法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用“图形连连看”游戏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图形分类大挑战”,将儿童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袋包含不同图形的卡片,教师喊出图形名称,小组快速将对应图形挑出分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价值追寻:从知识传递到生命拔节

“活泼泼的”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注重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儿童的学习力。例如,在跨学科教学中,儿童通过参与不同学科教师共同讲解和实践的课程,能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泼泼的”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能够让儿童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在“活泼泼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开放自由和合作交流,能够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活泼泼的”课堂让教学回归育人本质,强调释放舒展儿童的天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活泼泼的”课堂让教育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活泼泼的”课堂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致力于发现和成就每一个儿童不一样的成长。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儿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创造无限可能。

“活泼泼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课堂,还是情感共鸣的课堂,更是互动、生动、情动的殿堂。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丁炜这样评价江宁实验小学的课堂——“‘活泼泼的’课堂具有示范性,值得推广”。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本文系2024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活泼泼的’课堂:暖认知视角下儿童学习样态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a/2024/22)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02日第11版

作者:程 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