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田家楼村蒋氏祖茔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6 20:49 1

摘要:始祖蒋公讳思文,籍出湖广长沙。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初,以进士入仕,自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累迁至通政使,官居正三品,执掌皇室印玺,司理公文奏褶之收发。在任之时,“官箴严肃,日夕冰兢”,克尽厥职,声名远扬。及明成祖朱棣靖难登基,为除前朝异己,

济南莱芜区苗山镇田家楼村蒋家,源出青州蒋氏,乃博山分支,再徙莱芜者也。

始祖蒋公讳思文,籍出湖广长沙。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初,以进士入仕,自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累迁至通政使,官居正三品,执掌皇室印玺,司理公文奏褶之收发。在任之时,“官箴严肃,日夕冰兢”,克尽厥职,声名远扬。及明成祖朱棣靖难登基,为除前朝异己,竟以属官违纪之名,贬蒋思文为青州府嘉议大夫。思文公赴任途中,溘然卒于金铃驿舍。彼时家眷宦囊如洗,困窘至极,遂求助于当地县令。幸县令亦长沙人,念及同乡情谊,慷慨解囊,出俸禄于青州置宅一区,城外购田十五亩,以安思文公家小。思文公最终葬于青州东门外七里河南岸,其后裔便定居青州,开启家族于青州之繁衍历程。

传至第五代孙蒋公讳明,正值明天顺元年至八年(1457 - 1464年),青州寇乱纷起,社会动荡不宁。天顺二年(1458年),蒋明与兄举家奔徙至颜神镇(今博山城区)。然途中与兄失散,蒋明遂为博山蒋氏第一代传人。博山第三代传人蒋公讳仲,“学艺于陶化店,数年赢利而归”,此为蒋氏业陶之开端。蒋仲公凭此技艺发家致富,随后率族人于明正德年间集资兴建“蒋家祠堂”,订立祭祀规制,设立家族私塾“西阜斋”,培育后代。其为淄博地区较早立祖庙、崇祖信、兴私塾者,对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厥功至伟。

博山蒋氏第六代孙蒋公讳可瞻,字望泉,乃明末颜神工商业主。据《博山蒋氏家谱》记载:“中年游京师货石青千余斤”,后石青价格暴涨数倍,获利甚丰。家族愈发富足,可瞻公于是大力拓展家业,开工厂、兴商贸、办私塾、修家庙,积极推动博山文化教育、工商矿产之发展。且热心公益,助力修庙建桥等社会事业,使博山文化、经济冠绝当地,其功绩为乡人所传颂。博山蒋氏自明至清光绪年间,采用“心持其正,行则于方,功乃培懋,名以大扬”字辈排序,传承井然,至今未改。

田家楼村始迁祖蒋公讳復昌,为蒋氏八世孙。明末,清军五次掳掠齐鲁,颜神亦不得安宁,众大族惶惶不安。復昌与焕昌兄弟遂沿齐鲁古道南下避祸,一居五色崖,一居田家楼村,两地遥相呼应。田家楼村位于方下河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交通便捷,復昌公遂于此安家,生儿育女。及復昌公卒后,葬于村西坡十家地。未及五世,蒋氏人丁渐旺,家业日隆。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蒋氏家族打破此常规,持续繁荣昌盛。十三世祖蒋公讳端朝,有子四,长子其铭,仲子其憟,叔子其奎,季子其傑,子嗣兴旺,家业愈宏。为保家族福泽绵延,再卜吉地,迁祖坟于杓山之阳黄山子。此地背倚杓山寨,前临方下河,左有狗山为青龙,右有荆山作白虎,杓山来龙,结穴于黄山,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庇佑其家族愈发腾达。自清光绪后,族中更是才俊辈出,贡生蒋其奎、太学生蒋其慄,庠生蒋正百、名医蒋儒行等,皆为一时之秀。其事迹口碑,传于乡里,为蒋氏增光添彩,备受乡人敬重。

尤以其奎公,为见马以西唯一贡生,后弃儒从医,终成大器,救死扶伤,声名远播。凭其才学与品德,将蒋家名望推至巅峰。先生有五子,分别为笏,第、简、筠、筌 ,其名之博,其德之厚,其业之盛,其子之贤,无愧“奎”字之名。

蒋氏再传,先生次子蒋正第,医术精湛,兼通八卦麻衣之术,名闻乡里,尤其笃信堪舆之说。遂访寻南方术士高人,夜观星象,昼察地势,占卜月余,再迁祖坟于村东洼,立支茔。初建之时,茔地风水绝佳,三重缠山、三重秀水,青龙之位坡高而峻,白虎之位远且平和,明堂开阔,实乃福祉汇聚之地。蒋氏家族于其庇佑之下,枝繁叶茂,家道兴隆,尽享荣华。

然岁月沧桑,福运无常。文革之际,社会动荡,祖茔惨遭破坏。族人无奈,迁之于村西南,公共墓地风山之下,然诸族“乱葬”,未定方位,纷扰不断,蒋氏家族往昔之安宁祥和亦不复存在。蒋氏子孙忆及此事,无不痛心疾首。后因儒行公曾孙,时村支书蒋方舜,会众族议定,各坟迁徙,家族谋求新祉,蒋氏祖茔乃回迁东洼。然此时风水受损愈发严重,左侧青龙位土平成路,龙气大伤;右侧白虎位兴建养殖场,秽气弥漫;主位靠山处来龙,脉络被破,犹立线杆,宛如利刃破局,风水尽毁。自此,家中男丁进取维艰,人丁渐稀;女眷亦疾病缠身,日益孱弱,蒋氏家族由盛转衰,陷入困境。

起初,我因与同村蒋军功为同窗,告知其祖茔风水不佳,然其未全信者,孝心所致,不愿亡者再动。后语之至汶阳小区白衣观音弟子时老师拜求,预言种种隐患,无不实证,蒋氏众人方觉事态严重。复请江西龙虎山道教正一派第子、郭璞堪舆非遗传承人腾大师,详加验证,罗盘遍转,不见吉位,风水破碎之诸般不利,尽显无遗。至此,蒋氏家族,正第苗裔,十九世孙:方福,方禹,方恒,二十世孙:业功,壹功,名功,军功,再商榷后,由军功牵头,毅然决定再迁祖茔,冀望以此,复振家声。

岁在乙巳,清明之前,蒋氏家族,会族人于彬,于来辅助,及于水,于堂,于翠,于强,方明,方忠,方国,方海,方春,方民,方红,方祥,方翠,方勤等三十余口,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开矿累石,遂迁新茔于田家楼村东北狗山之下。此茔者,背若浩展之状;青龙高耸,白虎低伏,明堂开阔,藏风聚气,尤方下河与兰子河,二龙交汇,笔架有朝,实聚财纳福之宝地。更幸此处为军功自家田地,拔除树木,顺利乔迁,真可谓福人居福地也,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呼。

此次迁茔之举,既昭显蒋氏家族对祖先之敬重追思,亦寄寓对后世子孙之殷切期望。愿新祖茔风水庇佑蒋氏家族人丁兴旺、俊采星驰,重现昔日荣耀,再谱家族华章,福泽绵延千秋万代。蒋氏家族亦将以此为新起点,传承家族优良传统,开拓美好未来。此迁茔之事,必成田家楼村独特记忆,为后人铭记传扬,激励蒋氏子孙砥砺奋进,光大家族荣耀,使其光辉永耀于乡梓之间,传承不绝,世代流芳 。

余与军功者,同窗之谊。历经数年而如初。其此事者,吾尽数参与。亦为证人之一。今念及此事,及当年之谊,作此文,并七律十首以记其事。

始祖思文

长沙才俊耀明初,进士出身意自如。

累至通政司玺绶,曾持公文守冰壶。

靖难谪贬途亡故,幸得贤令助家纾。

七里河南埋骨处,青州后裔启新庐。

五代蒋明

天顺年间寇扰城,青州举族踏征程。

颜神僻壤身安处,兄弟途分梦不成。

博邑开基为始祖,后人继世守家声。

乱离造就传承始,岁月长歌念旧情。

三代蒋仲

陶店学艺几春秋,赢利归乡志已酬。

祖庙兴修崇祀典,私塾创建育贤流。

货殖有道家资富,德义存心族望优。

创业功成垂后世,蒋门自此展鸿猷。

六代可瞻

石青贩运赴京城,获利颇丰家业兴。

工厂新开增市井,家庙重建显威灵。

兴文重教人才聚,助善修桥美誉馨。

博邑繁华功绩著,史书应记蒋公名。

始迁復昌

明末烽烟扰四方,南迁避祸路途长。

田家楼畔安身稳,五色崖边念意长。

十家地中眠祖骨,数朝繁衍子孙昌。

青山作伴情无尽,祖德宗功世代彰。

十三世祖端朝

端朝祖德启荣光,四子成材事业强。

杓山阳坡迁祖坟,黄山子畔聚祥光。

山川毓秀钟灵气,家族繁荣沐景祥。

后世儿孙怀敬意,千秋祭祀颂流芳。

贡生其奎

见马西隅一贡生,其奎才学冠群英。

弃儒从医仁心厚,救死扶伤美誉盈。

德艺双馨扬族望,声名远播守家声。

蒋门荣耀凭公显,青史留痕载令名。

正第迁茔

正第精研堪舆篇,东洼卜地立支茔。

三重山水呈祥瑞,四面环围聚福缘。

家族兴隆依地利,子孙昌盛赖天然。

当年善举恩情重,后世儿孙念旧缘。

祖茔变迁

文革动荡祖茔残,墓地迁移泪几般。

乱葬岗中栖旧骨,荒郊野外守孤寒。

又因迁徙碑旁落,再遇灾殃风水残。

家族兴衰皆有数,重寻吉地盼平安。

乙巳年迁新茔

乙巳清明众志坚,齐心迁茔至山边。

狗山雄峙藏灵气,双水交汇聚福缘。

青龙高耸威风冽,白虎低伏瑞气绵。

新茔庇佑家族旺,世代传承耀祖先。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