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火箭冲向蓝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0:20 3

摘要:在辽西小城建昌,时光静静流淌,建昌县实验小学始终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耕耘。今年1月1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航天基金会“星空探索科学资源”捐赠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亲临现场,他的到来如同一束强光,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当亲眼见到这位航天英雄,聆听他讲述航天故事、分享

在辽西小城建昌,时光静静流淌,建昌县实验小学始终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耕耘。今年1月15日,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航天基金会“星空探索科学资源”捐赠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亲临现场,他的到来如同一束强光,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当亲眼见到这位航天英雄,聆听他讲述航天故事、分享探索宇宙的奇妙经历时,相信许多学生心中的科学梦想会愈发坚定。

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让学生适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深耕科学教育,尽管教育资源不及大城市学校,但全体实验人凭借满腔热忱与执着追求,成功开辟出一条特色的科学育人之路。

故事源于一次航模社团的水火箭发射活动。阳光明媚的午后,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准备发射水火箭,许多人在好奇地围观。当水火箭在高压作用下,带着“嗡嗡”声冲向蓝天的刹那,操场上发出阵阵惊叹。性格内向的学生小辉一直紧紧盯着水火箭,满脸震撼:“哇,它怎么能飞得这么高?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这句无心之言,却让教师捕捉到了他内心对科学的渴望。

这次水火箭发射,在学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点燃了他们的科学梦想。此后,大家开始主动查阅资料,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水火箭的工作原理,还兴致勃勃地尝试改进设计。从这一刻起,他们怀揣着好奇与憧憬,踏上了充满惊喜与未知的科学探索之旅。

学校深知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好奇的种子,而科学教育就是滋养种子的沃土,航模社团则是这片沃土上的乐园。自社团成立以来,科学教师秉持“创新、励志、担当”的理念,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社团精心开设无人机、编程、拼装等课程,为学员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助力他们在科技浪潮中找到热爱的方向。

在无人机课程中,学生学习操控技巧,感受科技魅力;编程课上,他们用代码赋予模型智慧;拼装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看着零散部件在自己手中变成精密航模,成就感满满……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航空航天的兴趣,挖掘出潜藏的科学潜质。

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道路上,教师团队至关重要。学校的科学教师深知责任重大,每学期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学习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大家热烈研讨交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操性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科学教师王老师常说:“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记住科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去探索、发现,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也全力投入。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和航空航天社团实验室,实验设备齐全,为师生的实验探究提供有力支持。学生每周二、周四课后时间来到社团,参加无人机大赛、编程等丰富活动。在编程活动中,大家通过编写代码让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体验编程的乐趣和魅力。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怀的传递。在建昌县实验小学,教师希望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在社团活动和科技周活动中,教师给学生讲述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5G技术的领先、北斗导航的精准定位等,点燃他们内心的自豪感。教师还分享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科研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科技强国的种子,学校期待他们有朝一日能像前辈一样,用所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回顾学校的科学教育历程,有辛勤付出,有欢笑收获。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科学素养显著提升,在各级科技比赛中屡获佳绩。这些成绩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学校科学教育成果的有力见证。

未来学校将引入更多前沿科学教育理念和课程,积极与科技企业、科普场馆合作,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研学,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科学探索平台,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