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网络上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大荔冬枣”品牌的信赖,以异地枣、次品枣假冒顶替,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更对大荔县“大荔冬枣”品牌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大荔县农业、果业、行业协会积极行动,从源头到销售全链条加强监管,发动联合广大枣农、客商携
连日来,网络上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大荔冬枣”品牌的信赖,以异地枣、次品枣假冒顶替,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更对大荔县“大荔冬枣”品牌造成恶劣影响。对此,大荔县农业、果业、行业协会积极行动,从源头到销售全链条加强监管,发动联合广大枣农、客商携手打响“大荔冬枣品牌保卫战”,全力维护大荔县冬枣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眼下,正是大荔冬枣的销售旺季,不少网友、消费者和枣农反映在多个手机直播平台上频频出现一些商家销售所谓的“大荔冬枣”,这些商家IP多为外省地区,且销售的冬枣以次充好、品质低劣,收到很多消费者的投诉,严重影响大荔县“大荔冬枣”的品牌形象。对此,大荔县农业、果业等有关部门联合冬枣质量安全促进会迅速采取了相关维权措施。
大荔冬枣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 黄红波
大荔冬枣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黄红波说:“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出售假冒伪劣大荔冬枣的电商及网络博主,我们深入外地进行了采证取样,目前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后续将申请司法介入。2024年我们在网络,收集了26家出售假冒大荔冬枣的商家,申请了司法介入。今年我们收集了30多家违规售卖大荔冬枣的商家,后续将逐一进行处理。同时,我们在各大合作社、收枣大户、冬枣主产镇等地,张贴了大量禁止冬枣早采早购的通告,全力以赴保护‘大荔冬枣’品牌。”
据了解,大荔县“大荔冬枣”2025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2.94亿元,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果品品牌前十强,是东方甄选、盒马鲜生、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等知名企业“大荔冬枣”的唯一采购产地,这其中离不开广大果农和客商对大荔冬枣品质的坚守。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全喜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说:“首先,冬枣的基本要求是果形圆润 ,底色发白发黄带点红,成熟度要好,吃的时候皮薄酥脆,口感要好,我们才进行收购。有些不达标的,我们坚决不收。‘大荔冬枣’的品牌,现在已经享誉了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我们为了把品质做好,从源头、从种植端、从收购分选加工,再包括流通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把关好。”
枣农 王新乐
枣农王新乐说:“不会胡采,不会采绿枣,因为绿枣采下来以后,口感啥都不行,‘大荔冬枣’这个品牌,我们是会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去爱护这个品牌。‘大荔冬枣’这个品牌,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我们会去好好的保护它。”
为确保流出大荔的每一颗冬枣都名副其实,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等部门单位强化源头巡查与监管力度,在冬枣采摘季,执法人员深入大荔县冬枣主产镇、各大合作社、冬枣收购点、物流市场等地,对种植户的农药、化肥使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严禁使用违规农药,从生产环节确保冬枣的绿色、安全、优质。同时,政府部门多途径向枣农广泛宣传品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其自觉抵制早采、催熟等损害品质的行为,共同守护冬枣产业的生命线。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穆永锋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穆永锋说:“从6月份开始,我们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大荔冬枣全产业链条的监管,执法巡查。在巡查中,我们秉承服务枣农、服务客商的宗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大荔冬枣品牌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目前,我们处理了群众及客商的投诉6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枣农和客商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大荔冬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执法巡查,保护大荔冬枣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让大荔冬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来源:老村长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