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睽卦》的卦象中,既有《既济》之象,又有《未济》之象。在《睽》之时,既有处《睽》成功的可能,又有处《睽》失败的可能,一切皆在未定之间,全看处《睽》的人如何效法。
《睽》与《既济》《未济》
《睽卦》的二、三、四、五爻,互成水火《既济》,而三、四、五、上爻,则互成火水《未济》。
《睽卦》的卦象中,既有《既济》之象,又有《未济》之象。在《睽》之时,既有处《睽》成功的可能,又有处《睽》失败的可能,一切皆在未定之间,全看处《睽》的人如何效法。
效法得当,则合《睽》成功;效法不当,合《睽》失败,则有入《蹇》的可能。此在《睽》之时,不能不小心诫慎,打起精神,小心应对。
表达这层意思,《睽卦》的九四爻,用了一个“厉”字。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睽》与厉
睽者,乖也。背离也。意见相左、意见不合、意见有分歧不能统一也。未有意见相左时而不以为“厉”也。
《说文解字》——睽,目不相视也。即两只眼睛不能集中视线同视一物,而视线不清、视物不明,而有“疑”也。
表达《睽卦》的视线不清、视物不明,而有“疑”之意,《睽卦》的上九爻用的是一幅“疑神疑鬼”的画像:
上九: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上九爻因为视线不清,视物不明,那是“疑”到了极点。
和九四爻在意见相左时必以《睽》为“厉”一样,上九爻在视线不清,视物不明时,亦当以《睽》为“厉”,辨明而后行。
《睽卦》虽然只在《睽卦》的九四爻提到了这个“厉”字,然处《睽》必以“厉”,否则将有陷入《睽卦》的水深火热之中的各种可能。
比如,九四爻就陷入了六三、六五两根阴爻的包围之中,而有入坎险之象。而九四爻本身,又在离卦之火象中。深处无情水火之中的九四爻,怎么能不以此“画面、画像、爻象”为“厉”呢?
《睽》与无咎——九四之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九四爻的“睽孤”之象,来源于九四爻被六三、六五两根阴爻的包围之象。九四爻的“睽孤”之象,就像一幅阳爻君子被阴柔小人所包围、所孤立的“画面、画像、爻象”。
处在这么一幅“睽孤”之象中的九四爻该怎么办呢?放眼望去,四顾茫然,周围都是一些和自己意见不和的阴柔小人,只有身在远方的初九阳爻,看着还像是那么个正经人。
只有身在远方的初九阳爻,看着才像九四爻所要遇的那位“元夫”。毕竟初九阳爻才是在《睽卦》和自己相应的阳爻。
身处《睽卦》的九四爻,其实对初九爻这位“元夫”,也会有那么一点“疑”,毕竟在《睽》“乖”、《睽》“疑”这个大环境嘛。
可是九四爻你合《睽》,不能对自己的同类初九阳爻又“疑”又“遇”啊,那是不“诚”,那是不“孚”。因此,九四,遇元夫,必交以诚,必交以孚。
可是为什么又要“厉”呢?平常时光,老祖宗尚有“交浅不可言深”的告诫,更何况是在意见相左的《睽》“乖”、《睽》“疑”之时呢?
九四,遇元夫,交孚,并不是傻乎乎的一上来就对初九爻交出自己的一片诚心。在此之前,恐怕免不了会对初九阳爻来上一番小心谨慎的试探。
九四爻像这样做,会给九四爻带来什么过咎呢?小心驶得万年船,九四,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睽》之志,在合《睽》。《睽》之志,在消除分歧,消除怀疑。然而合《睽》有道,而不可鲁莽行事,否则,将有置自己于水火的可能。
如果在合《睽》之时,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放在开水锅里煮,那又怎么行合《睽》之志呢?
是故,合《睽》必先保证“厉无咎”。这点意思,《睽卦》在初九爻时,就进行了特别提醒——初九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在保证自己能“辟咎”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谈“曲径通幽”,才能谈九二爻的“遇主于巷,无咎”。如此这般,才可称处《睽卦》六二之“未失道也”。
如此这般,才能到达六五爻合《睽》之“往无咎”的画面,而达六五爻合《睽》《既济》之“往有庆也”。处《睽》必先知《睽》之“厉无咎”。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百家号,书生弘毅,《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凌洁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