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斯克说美国每一个时代的破坏者都是来自哈佛,这是他对特朗普超额加关税后最新的评论。查理.芒格毕业于哈佛,他拥有丰富的商业案例研究经验,以至于他能够创造出多维度的商业模型,我们从芒格的商业圣经里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巴菲特和李嘉诚都是坚定的长期投资主义价值观捍卫者。
从满足人类发展的刚需行业找一个适合投资的赛道,农业,港口,教育,制造业,科技都是保持进化的产业链,投资与创新是长期的合作关系。
漫长的投资生涯里,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许多事情上有分歧,不过对于长期投资价值观却始终保持一致。
马斯克说美国每一个时代的破坏者都是来自哈佛,这是他对特朗普超额加关税后最新的评论。查理.芒格毕业于哈佛,他拥有丰富的商业案例研究经验,以至于他能够创造出多维度的商业模型,我们从芒格的商业圣经里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他认为在人生的赌局中获胜需要掌握各种必要的模型,并进行反复、客观且跨学科地思考,同时警惕严重的意识形态偏见。他还主张投资 “伟大的企业”,认为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上,不如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一些好企业;如果一家企业的成长性足够好,即便价格高一点,也是值得买入的;投资股票不仅是买公司的行业机会、产品与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看其管理层是否有抱负、善于管理。
实践这些商业理念,芒格与巴菲特的合作取得一系列成就:二人合作创造了史上最出色的投资纪录,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面价值每年以 20.3% 的复合增长率创造了投资传奇。例如,1972 年,芒格建议巴菲特以 2500 万美元收购了加州糖果公司 See’s Candies,后来这个公司为伯克希尔创造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次交易也激励伯克希尔在 15 年后以 10 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成功投资。
巴菲特的午餐售卖的商业经验也来自于他和芒格的合作梳理,在巴菲特众多合伙人之中,芒格是最长时间的合伙人,他们将投资作为人生的一种成长来进行总结梳理。
1987年特朗普在扩张特朗普集团房地产和旅游服务业业务的时候,他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超级市场的国际供应链出了大问题,空心化的美国制造业不能为他带来本土供应链,进口外国的商品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并且自己集团越来越大之时能够提供的财税却是很有限。他提出了改革美国关税制度的计划。
从1987年到2025年,特朗普38年来一直都坚持自己的关税改革理念。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过去38年时间也一直都很关注长期投资领域股票的成长,这里面涉及到中国精准脱贫和中国改革供给侧,以及美国优先价值观的发展,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到国际投资,巴菲特和芒格收缩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伯克希尔从市场收回现金来进行风险管理。
亚洲李嘉诚也在过去很长时间开始售卖全球的固定资产来增强长和在新的成长领域的投资,他最新的操作是处理长和旗下24个港口,这个操作涉及到国家安全利益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在单边主义美国的关税战下,全球经济复苏受到重挫,只有人类社会刚需还在支撑,这就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的护城河之一。
巴菲特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战持批评的态度:他在 2016 年就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提议是 “非常糟糕的主意”。2018 年和 2019 年,巴菲特对中美爆发的贸易冲突发表详细意见,警告说共和党的激进举措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负面后果,还表示自由贸易比高关税世界更能提升生活质量。2025 年 3 月初,巴菲特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访谈时称,惩罚性关税或将引发通胀,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加征关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 “战争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税本质上会变成一种 “商品税”,最终还是消费者自己掏腰包。
作为全球“股神”,巴菲特保持对风险管理的艺术风格,从长期主义的投资立场出发,人类社会刚需是可持续的,在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生态里,中国是一个可预期的投资经济体。2002 年至 2003 年期间,伯克希尔共计支出约 4.88 亿美元购入 1.3% 的中国石油港股股票,一举成为中国石油第三大股东。2007 年下半年,在中国石油市值达到 2750 亿美元时,巴菲特将其股票尽数抛售,获得大约 700% 的超额收益。
2008 年 9 月,在芒格的推荐下,巴菲特以 8 港元每股的价格建仓比亚迪,斥资 18 亿港元买入 2.25 亿股,持股比例为 8.25%。此后长期持有,即便比亚迪股价波动也未减持,直到 2022 年伯克希尔才开始减持比亚迪。截至 2022 年,WESTERN CAPITAL GROUP LLC(西部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为比亚迪第四大股东,持股数为 2.25 亿股,持股比例为 7.73%。
巴菲特对于芒格给自己的风险管理建议进行持续的优化,像银行家一样的理财,永远不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稳健的长期投资获得成长的收益。在关税引发全球股市动荡中,巴菲特的伯克希尔看到的是一个周期的技术波动,对于长期投资而言是可控的风险。
来源:豁达的历史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