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漳州小伙小沈(化名)摘要:3个月前,小沈的左髋开始隐隐酸胀,他以为是“风湿”,贴贴膏药就没在意。直到夜里疼得翻来覆去,甚至裤腰带勒得大腿发麻,他才走进当地医院拍片——结果让全家如遭雷击:左侧骨盆长了个比拳头还大的“软骨肉瘤”。
怎么也想不到,
左髋部起初没当回事的酸胀,
竟藏着拳头大软骨肉瘤,
恶性度高,需切掉半个骨盆。
从“风湿”到恶性肿瘤
一场被忽视的生死预警
3个月前,小沈的左髋开始隐隐酸胀,他以为是“风湿”,贴贴膏药就没在意。直到夜里疼得翻来覆去,甚至裤腰带勒得大腿发麻,他才走进当地医院拍片——结果让全家如遭雷击:左侧骨盆长了个比拳头还大的“软骨肉瘤”。
影像图
软骨肉瘤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唯一的机会就是整块切除。棘手的是,肿瘤已经“啃”掉了小沈半个骨盆,紧紧贴着髂血管和坐骨神经,手术稍不注意就可能大出血;就算切得干净,巨大的骨盆缺损也可能让他再也站不起来。
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小沈来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接诊的副主任医师林佳生经过多学科(MDT)会诊,制定了一套“保肢+保命”的精准方案:半骨盆切除+3D打印个性化假体置换+快速康复(ERAS)。
两周后站着出院
这些信号别当 “劳损”治
早在术前,团队就根据小沈的骨盆数据设计3D打印假体——假体表面有多孔骨小梁结构,就像给骨头搭了“脚手架”,能让残余的骨头慢慢"爬"进去,实现长期稳定。
手术台上,假体与剩余髂骨完美匹配,一次复位成功。术后配合多模式镇痛,小沈术后6小时就能喝水,第1天就能在床上做直腿抬高训练,第7天已经能扶着助行器下地走路。
术后病理显示,肿瘤被完整切除。
出院那天,术后仅2周的小沈已经能自己上下楼梯、独立如厕。他笑着说:“原以为这辈子就瘫了,没想到现在不光能自理,以后还能去工作养家,太知足了!”
医生提醒,软骨肉瘤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骨盆位置深,早期症状太隐蔽——隐痛、酸胀,很容易被当成“腰肌劳损”或“风湿”。
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1.身体出现疼痛,且夜里疼、休息时也疼,持续不缓解;
2.髋关节活动受限,连跷二郎腿都费劲;
3.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肿胀。
来源:福建卫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