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起,稻谷香,又是一年丰收时。今年我县的田间地头多了一批“新帮手”,首批新型秸秆综合利用打包机“上岗”,不仅破解了传统收割留茬过高的难题,更让秸秆“变废为宝”。
秋风起,稻谷香,又是一年丰收时。今年我县的田间地头多了一批“新帮手”,首批新型秸秆综合利用打包机“上岗”,不仅破解了传统收割留茬过高的难题,更让秸秆“变废为宝”。
日前,在城关镇胡家营村的田埂边,南漳县三忠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忠正检查着新到的“大家伙”——六台刚从山东引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打包机,这些机械即将投入今年秋季的秸秆回收作业中。
南漳县三忠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忠说:“估计一个星期以后在全南漳开始使用,目前有1000多农户预定了2万多亩的面积,让我们收割。”
传统全喂式收割机留下的30厘米高茬口,曾是农民播种小麦时的“头疼问题”——土地难深翻、秸秆堆积影响出苗。而新引进的半喂式打包机,将稻茬高度控制在5至10厘米以内,彻底破解了这一困境。秸秆的低留茬处理使土壤更易整平,可实现“一播全苗”,提高作物产量,也显著降低了农户成本。
南漳县三忠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忠说:“一亩田要降低60块钱左右,老百姓得到实惠。”
今年8月,我县被列为湖北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获得国家补贴资金419万元。在政策激励下,秸秆“饲料化”“肥料化”两条路径并行推进,其中肥料化每吨秸秆最高可获45元补助,饲料化则可获最高25元补助。
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与人才(能源)股负责人张平说:“肥料化就是把秸秆回收之后转化成有机肥,再还田用于农作物种植。饲料化是直接把秸秆作为饲料,喂给牛羊等畜禽牲,为农户每亩增收达到80至100元。目前,我们全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来源:南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