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就是喜欢来事,喜欢折腾。一是因为网络时代的“流量为王”,眼球“吸金”,利益使然;二是命中巨门星当道,口舌之争与生俱来、在所难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碰到事是好是坏,既看什么事,也要看摊上事的主是谁。
有些人就是喜欢来事,喜欢折腾。一是因为网络时代的“流量为王”,眼球“吸金”,利益使然;二是命中巨门星当道,口舌之争与生俱来、在所难免。
看起来,罗永浩这两点都占了。所以我先讲罗老师。
我关注他时间挺长的,在锤子还在挣扎的时候出的那本书我也看了,里面真写了些实际的东西,罗老师拥有过一个认真思考的正经脑子。
那时候,第二产业还是他的主业。
不过从欠债十几个亿到“真还传”的阶段,罗永浩也开始真正跨领域转行发展,又是脱口秀又是直播带货,虽然正式成为“三产工作者”,感觉比科技创业时还有活力。
行业无贵贱,娱乐领域正好是“老师”满天飞的时候。罗老师当“网红”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负资产直接负负转正。
但说句实话,人欠钱的时间一长,不仅心理可能会扭曲,脑子说不定也会变得不正经。
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罗老师现在哪还有半点科技创业明星的样子,上天都不需要风口,张口来个话题就行。
所以西贝要起诉算什么事啊?当然算好事!对于欠过大钱的罗老师,这算啥?还能上财经热点,能输吗?
下面看西贝这边。
这么多年了,我应该只吃过一次西贝,看菜单就不对胃口,吃过那次的印象似乎也不会比罗永浩这次强。至于价钱贵不贵,那是一个市场经济学问题,因人而异的看法不重要。
从实际的角度看,贾老板很难赢。
完全不用什么高深的传播学理论,也远远谈不上什么危机公关的技巧和艺术。
大道至简,生意是要赚钱的。就一个问题:如果贾老板真的起诉,真的赢了这场官司,会让更多的消费者改变自己对西贝的看法吗?西贝会给自己带来增量的营业收入吗?
至少短时间不可能。
西贝进入到连锁阶段至少都有20年了,品牌形象和消费群体基本已经固化,就靠罗永浩折腾这么一出,改头换面都不容易,脱胎换骨更是不可能的。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大多数可能并不清楚预制菜法律上的定义,也未必和罗永浩理解的“预制菜”一个意思。
比如我,只要觉得菜不是直接加热下端出来的就都不算预制菜。
贾老板敢于第一时间提出起诉,他自己肯定是对法律法规关于预制菜的定义是清楚的。
罗老师在这个行业比起贾老板来,只能算是外行,哪怕他的出发点是消费者心目中最重要的味道和口感。
我估计罗老师在微博发言吐槽后也认真查阅了预制菜目前的法律定义,所以后续发言中进一步抢占“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是立法的制高点,这就保证自己即使在事实阐述时出了问题,价值取向上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退一步说,即使西贝卖的不是所谓“预制菜”,但你的食材是否新鲜,是否完全现炒现做,罗永浩在应诉时都能大做文章。谁玩谁还不一定!
这件事最后怎么收场?
和气生财,永远到不了开庭的阶段。
估计罗老师可以直接来一段脱口秀了结此事:
对于西贝是否卖预制菜,我先前做出了不符合当前法律定义的判断,如果引起部分消费者的误解,我表示遗憾和歉意,但我保留对西贝菜肴味道、口感的个人看法;同时还要对支持我的消费者和粉丝表示感谢,正是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让餐馆里的新鲜食材越来越多,预制菜越来越少,让包括西贝在内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来源:这里有只薛定谔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