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1日下午,西安石油大学面向全体2025级新生举办“校史校情”与“铁人精神”教育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主会场设于鄠邑校区,并在鄠邑-雁塔两校区共设置37个分会场同步进行。学校党委副书记程永清,校铁人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9月11日下午,西安石油大学面向全体2025级新生举办“校史校情”与“铁人精神”教育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主会场设于鄠邑校区,并在鄠邑-雁塔两校区共设置37个分会场同步进行。学校党委副书记程永清,校铁人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郭岗彦教授分别担任主讲嘉宾。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武装部副部长马小刚主持,6900余名新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精神温度的“开学第一课”。
回溯校史: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校史校情”教育报告会中,程永清以《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爱国情怀——站在历史角度沿着先辈足迹展望我们未来》为主题,带领新生们回溯了学校与国家石油工业同频共振的奋斗历程。
程永清围绕“红色血脉:学校成立的宏大历史背景”“自强不息:艰难曲折的办学历程”“坚定前行: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三个方面,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带领新生深入学习。他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与老一辈革命家对石油开发的重大贡献讲起,阐述学校成立的历史背景,回顾学校的建校历史,解读学校的办学精神,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报告中穿插播放《孙鸿烈院士谈父亲》《第一届毕业生武华》等珍贵视频,以亲历者的讲述直观感受办学的艰辛历程。讲述至动情处,程永清以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与台下学生互动,同学们齐声应答“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千年古诗的应和,不仅瞬间拉近了师生距离,更生动诠释了学校扎根西北、为国育才的坚守与奉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在梳理学校办学历程时,他指出,学校诞生于新中国石油工业急需人才的关键时期,是新中国最早培养石油工业技术干部的学校之一。这一历程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承载着打破“中国贫油论”,助力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坚守“为国家石油工业培养人才”的初心,即使在1980年复办时,也服从全国石油专业整体布局,优先恢复机械、仪器和经管专业,展现出无私奉献的大局意识。在谈及学校文化价值时,他强调,学校始终扎根西北热土,背依中华民族祖脉秦岭,面临滋养中华文明的渭水,从西周礼乐文化中汲取养分,更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石油红”为象征的特色文化符号。一代代西石大人秉持校风和校训,涌现出顾心怡、冯家潮、夏述明等优秀校友,他们的科研成果与奋斗故事,正是学校精神的生动体现。
致敬铁人:从精神密码中感悟使命担当
在“铁人精神”教育报告会中,郭岗彦以《像铁人那样,做有骨气的中国人》为主题,带领新生们解码铁人精神,感悟其跨时空的价值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郭岗彦教授曾受邀参加了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专题访谈,并以“铁人精神给人力量,激发家国情怀”为题分享心得,此次报告也正是他对铁人精神最新思考的集中呈现。
郭岗彦以“铁人是一个奇迹”破题,生动阐释了铁人王进喜“立德、立功、立言、立魂”的“四立”人生;他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信念立德;以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多项钻井纪录的实绩立功;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等朴实而有力的话语立言;更以“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胸怀立魂,树立起中国石油工业的精神旗帜。在解析“铁人精神密码”环节,郭岗彦指出,“感恩、‘一根筋’、坚韧、用心、自律、谦虚”六大特质,构成了其精神内核。感恩让铁人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一根筋”彰显其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倔强与担当;坚韧让他在艰苦环境中迸发巨大能量;用心成就他“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典范;自律让他严格要求自己,临终前仍上交补助清单;谦虚则让他始终保持清醒,在笔记本扉页写下“小本上只能记差距”。郭岗彦特别解读了铁人“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的“五讲”题词,指出这是铁人人生智慧与高尚品格的集中体现。最后,郭岗彦结合黄令仪院士等时代楷模的事迹,为新生带来启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出身与地位,而在于精神的境界与家国的担当;个人发展必须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他呼吁新生以铁人为榜样,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争做“有理想、敢担当、不抱怨、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
两场报告会虽主题不同,却共同指向“传承精神、勇担使命”的核心。新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教育报告会不仅系统了解了学校的光荣历史,更深刻理解了石油精神的重量,未来将以校史为鉴、以铁人为范,在学习中践行校风校训,在成长中传承石油精神,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石大人,为祖国能源事业与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朱彦勋)
来源:未来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