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同心育桃李 精准帮扶结硕果——记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高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1:13 1

摘要:高强,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曾两次荣获滨海新区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滨海新区名教师,现任张家川县实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高强,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曾两次荣获滨海新区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滨海新区名教师,现任张家川县实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2024年8月,高强作为“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的核心成员,从渤海之滨奔赴陇原大地。这位曾培养出天津市文科状元的优秀教师,带着“打造陇东南教育新高地”的坚定信念,扎根张家川县实验中学,以“三年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为目标,续写着津甘教育协作的新篇章。

克服重重困难 激发办学活力

初到张家川,缺氧、失眠、饮食不习惯常常困扰着他,尤其是得知千里之外的母亲突然病重的消息,作为家中独子不能床前尽孝,他的心里满是牵挂与愧疚。但他深知援派工作容不得半点分心,必须强迫自己快速调整心态,全心投入到工作中。高强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保持方向正确,让基层充满活力。”在充分调研并深入了解学校原有管理成果后,他提出:“我们不是来另起炉灶的,而是要在已有的帮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突破,团结胜于一切。”随后,他继续深入推行“级部化+模块化”的管理模式。他多方调动基层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提出了打造中层干部、班主任、青年教师、教备组长及党员先锋五支核心队伍的愿景,这五支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四梁八柱。就在援派工作刚刚步入正轨之时,家中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高强带着巨大的悲痛千里奔丧。忠孝不能两全,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便立即销假返岗,匆匆回到自己放心不下的师生身边,内心的苦楚和疲惫只能靠自己来慢慢消化。

回到实验中学,高强大力推动制度的革新优化,尤其在教备组的活动中推行“日日上报、周周总结”的制度,加大人文关怀,推动教师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作为”,全面提升教研实效。此外,他还推动成立学生会,创新实施“学风监督小组”“分层指导教学”“学习导师制”等一系列模式,不仅提升了本校管理效能,还为县域同类学校提供了借鉴。

优化基础建设 突破硬件瓶颈

张家川县实验中学自2022年纳入“组团式”帮扶以来,已在管理规范化、师资专业化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因学校迁址不久,硬件设施尚未完全配套,尤其是实验教学条件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高强到任后,在与师生的交谈中得知学生已很多年都没上过实验课,他迅速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核查实验室设备、查阅教师教案、召开教务会等方式,全面把握校情。

面对搬迁后实验室空置问题,他积极对接当地教育部门,短短两个月就完成了物理和生物实验室的改造,大幅提升了实验操作课的开课率。同时,经过他多方奔走,成功申请到中煤航测遥感集团21万元的定点帮扶资金,用于建设地质地理科普室。该科普室建成后,不仅将服务本校教育教学,更将成为张家川县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他大力推行数字化教育,积极引入新教育集团的试卷网阅和作业随堂测系统,让教学的反馈更加精准。他主动寻求突破,组建年级硬件设备管理团队,提升智慧黑板、电子班牌的使用效率。现在,学校的教师都能熟练地借助AI人工智能使用智慧黑板提升教学效果,电子班牌也成为展示班级风采、砥砺青春志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用心守护心灵 护航学生成长

来到张家川实验中学,让高强最深感忧心的是学生的心理现状。张家川是个回族自治县,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家长都外出务工,再加上各个乡镇离学校较远,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加上高占比的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他在全县率先系统开设各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建成高标准心理咨询室,定期组织专题培训讲座,并建立每年两次的全员心理筛查机制。他还自费为班主任购置心理班会指导用书,切实提升教师心育能力。

2024年11月,他统筹策划了首届积极心理学主题游园会,围绕“减压”和“赋能”两大目标,设置了积极心理培养、情绪管理、团队合作及心理知识科普四大区域,有效帮助高三学生缓解了备考焦虑。此后,心理课也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普遍反映心理课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强大。

今年高考结束后,一名高三男生在返校报志愿时见到高强,称自己在备考最艰难的时期,正是心理课的不断疏导让他学会了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从而在冲刺阶段保持稳定心态,最终成功上线。

精准教学施策 突破成绩难关

近年来,受县域招生政策的影响,张家川县实验中学学生生源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问题突出。高强牵头高三教学工作后,通过分析近三年的高考数据、随堂听课、调研学习难点等,制定了针对性的提升方案。

他创新早自习模式,覆盖全部高考科目,实现“读写讲练”深度融合,并坚持每日听课,及时与教师交流改进建议,每周主持学情分析会,精准规划复习策略;推行“薄弱学科导师负责制”,组织教师利用晚自习开展“点对点”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提升;针对数学、英语薄弱学科,牵头成立攻坚组,通过共磨教案、梳理典型错题、设计分层习题,使两科平均分分别提高4.2分和3.6分。

同时,他多次召开年级组会议,聚焦备考关键问题,借助家长会向家长解读政策、反馈学情,为体艺特长生协调专业集训并量身定制文化课计划。最终,2025年高考716名考生中,本科上线357人,上线率达49.86%,较2022年帮扶前提升15.07%,实现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体艺特长生上线率达71.64%,创历史新高。

从渤海之滨到陇原大地,高强用脚步丈量着教育初心:每日早读巡视、深夜学情研判、每周推门听课……他将天津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与陇原教育的质朴情怀深度融合,让这所曾经的薄弱学校正在努力蜕变为家长称赞的“放心学校”。正如他在帮扶日志中所写:“教育帮扶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守望。我愿做一束微光,照亮更多孩子前行的路;更愿这束光汇成星河,让教育的希望在西部大地上永远闪耀。”(记者 范炳菲 报道 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