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元MasterAgent后续:石沉大海的邀请码,被时间戳穿的泡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0:52 1

摘要: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一个多月前,我们发布了一篇名为《深元公司MasterAgent夸夸其谈虚张声势?这样的邀请码不要也罢》的文章,对深元公司推出的AI产品MasterAgent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和评述。


不知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一个多月前,我们发布了一篇名为《深元公司MasterAgent夸夸其谈虚张声势?这样的邀请码不要也罢》的文章,对深元公司推出的AI产品 MasterAgent 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和评述。

当时,我的判断是,这个号称“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的产品,其宏大叙事背后,充满了夸夸其谈和虚张声势。我将它形容为一场从“捉迷藏”到“闭门羹”的劝退大戏。

而更让我感到荒谬的,莫过于它那老掉牙的“邀请码内测”套路。

文章发出后,获得一些网友的认可,当然也被一些人莫名的抨击和抹黑。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40多天)。时间从当时我提交申请的7月31日,走到了9月10日。当我想起这档子事,想着再来个“回头看”似的实测体验,好家伙,再去登陆的时候,依旧停留在那个需要“申请邀请码”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备注:以上为9月11日登录后再次显示申请邀请码的图片▲

备注:以上为9月11日登录后再次显示申请邀请码的图片

该说不是啊,按说这一个多月,足以让一个新产品从内测走向公测,足以让一个等待的用户从充满期待到耐心耗尽,也足以让一个泡沫或者谎言在时间的检验下无所遁形。

这一结果,不仅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反而更加印证了我在一个多月前文章中的猜测和判断。

一个多月前,MasterAgent通过密集造势传播,主打“全球首个L4”的噱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后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这股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大批宣传攻势之后,MasterAgent就如同一阵风,迅速从公众视野中淡出。它的热度或并未转化为持续的讨论和用户口碑,反而成了一次性的流量收割,留下的只有空洞的概念回响。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没有看到由MasterAgent带来的、能够颠覆行业、真正定义“L4”的革命性突破。它没有发布令人信服的、可验证的性能报告,也没有公开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更辣眼睛的是,它似乎将重心从兑现承诺,转向了制造新的、更华丽的概念来继续“画饼”。

例如,我们注意到一则比较新的官方宣传中提到,MasterAgent在多智能体协作上,将“更参考人类的工作模式和方式”,并宣称这是“对早期工业社会思维的一场协作哲学层面的升维”。

好家伙,它将一个本应通过技术实现的具体功能,上升到了哲学和历史的高度,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来掩盖其技术细节的缺失。这种包装话术,听起来漂亮又高大上,但实际内容或经不起推敲。

MasterAgent是否真的实现了这一点?它与现有AI协作模式的区别在哪里?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如何?这些核心问题,外部用户根本无法验证,因为我们甚至连产品的入口都进不去。

当MasterAgent还在“邀请码”的迷雾中遮遮掩掩时,国内的竞争者们却在实实在在地向前奔跑。我们不需要去遥望国外的顶级AI产品,只需看看身边触手可及的“中国方案”就足够了。

就拿我们亲测过的多款智能体产品,通过深度实测,你会发现都已经实打实地展现出了多智能体并发工作的能力。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单兵作战”模式,而是能够调动多个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的、多样性的内容交付。

无论是撰写复杂报告、进行多维度分析,还是生成创意方案、视频、海报,这些产品都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协同智能。

这些真实的案例和可验证的功能,与MasterAgent空洞的“碾压”口号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竞争者们已经将“多智能体协作”从概念变为现实,并向所有用户开放体验,甚至免费无限制使用时,MasterAgent却依然将自己锁在“邀请码”的围墙内,不愿接受市场的检验。

关于“邀请码”和“饥饿营销”,事实证明,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明的“饥饿营销”,而是一种无力、低效的运营。它既没有带来预期的用户口碑裂变,也没有在技术上打磨出一个足以让用户“非你不可”的杀手锏。或许它更像是一种掩饰,用来掩盖产品在技术、功能和稳定性上的不足。

我曾形容这种“邀请码”模式是“望梅止渴”和“愚弄用户”。深元公司高调地宣称自己拥有无与伦比的AI智能体,但当用户真正想要一睹其真容时,他们却被一个“邀请码”的借口挡在门外。一个多月漫长的等待,足以让用户看清,这件“新衣”根本就不存在。

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一个新兴的AI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模型、新的应用、新的功能涌现。用户对于新鲜事物的热情,来得快,消失的也快。

我认为MasterAgent的问题,是低估了 “用户耐心” 的价值。它用一个宏大的概念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却在产品体验的最初一公里,就将其完全耗尽。一个多月的时间,足以让任何对它有过期待的用户,彻底转移到其他更开放、更实用的AI平台上。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这种被消耗掉的耐心是不可逆的。现在,即便是MasterAgent未来真的公测了,它也很难再次吸引到我,或者其他像我一样,曾经充满期待却被反复“放鸽子”的用户。

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PPT公司”的起起落落,也见证了太多“概念先行”的产品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淘汰。

MasterAgent的这场“邀请码大戏”,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技术为王的时代,再华丽的宣传,也无法弥补产品的硬伤;再高明的营销,也无法取代踏实的产品运营。

我们仍然期待AI领域的“中国方案”能够崛起,去挑战全球顶尖的AI企业。

真正的“中国方案”,应该是扎根于技术创新,服务于用户需求,用过硬的产品说话,而不是用空洞的口号去制造泡沫。

深元公司MasterAgent的案例,是一个值得所有AI创业者和从业者深思的教训。它告诉我们,在AI的浪潮中,最宝贵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以及你是否真正兑现了你的承诺

希望MasterAgent能够停止这种无谓的“饥饿营销”和概念炒作,真正将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体验提升上。

只有当它用一个真正好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邀请码,来面对用户时,我才会重新审视它所谓的“Master”“大师”称号。

----End-----

声明:

本文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分析及评测,均基于作者个人在2025年7月31日至9月10日期间的实际体验和公开信息进行创作,可能随时间变化。AI技术发展迅速,文中对比和评论仅反映当前观察。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或使用建议。

本文旨在分享个人观点和观察,无意冒犯任何公司或个人。读者应自行判断信息适用性,以官方信息为准,并自行承担因使用或参考本文内容而产生的任何风险。如有异议,欢迎联系。

来源:新芒X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