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城内,有两大家族闻名遐迩:一是以经商起家的俱利家族,家主俱利多富可敌国,却年过半百仍无子嗣;二是以农耕为本的毗舍家族,家主毗舍离家境虽不富裕,却儿孙绕膝,一家三代和睦共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城内,有两大家族闻名遐迩:一是以经商起家的俱利家族,家主俱利多富可敌国,却年过半百仍无子嗣;二是以农耕为本的毗舍家族,家主毗舍离家境虽不富裕,却儿孙绕膝,一家三代和睦共处。
有一日,俱利多看着邻院毗舍家族的孩子们在庭院里追逐嬉戏,心中满是羡慕与焦虑。他散尽千金请遍名医,妻子却始终未能怀孕;他甚至去神庙供奉了无数珍宝,祈求神明赐子,却依旧无果。绝望之下,他听闻佛陀正在城外的竹林精舍说法,便亲自前往请教。
竹林精舍内,佛陀端坐在树下,周围围满了听法的弟子。俱利多穿过人群,跪在佛陀面前,恭敬地说:“世尊,弟子俱利多,诚心向您请教。我俱利家族世代经商,积累了万贯家财,可我却至今无子嗣,眼看家族就要断子绝孙;而毗舍家族家境普通,却子孙满堂。为何同样是人,家族的血脉传承却如此天差地别?还请世尊为我指点迷津。”
佛陀睁开双眼,目光温和地看着俱利多,缓缓说道:“俱利多,家族子孙的兴衰,并非由财富多少或神明庇佑决定,而是源于三个根源。今日,我便为你一一开示,让你明白其中的道理。”说罢,佛陀抬手轻挥,空中浮现出三幅画面,分别展现了俱利家族与毗舍家族的日常。
“第一个根源:是否心怀善念,多行利他之事。” 佛陀指着第一幅画面 —— 画面中,俱利多的商铺里,伙计正将劣质的布料染色后,冒充上等布料卖给顾客;俱利多本人则坐在柜台后,为了压低进货价格,与供货商激烈争吵,言语间满是刻薄。而另一处场景里,毗舍离正将自家田地里收获的粮食,分给周边的贫苦百姓;遇到邻居的田地缺水,他还主动将自家的灌溉水源让给对方,自己则带着家人去河边挑水灌溉。
“俱利多,你看这两幅场景便知,” 佛陀缓缓说道,“天地间的法则,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家族虽富裕,却常行欺诈之事,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损害他人权益;你本人也吝啬刻薄,不愿帮助他人,这样的家族,如何能得到天地的庇佑,拥有子嗣传承血脉?反观毗舍家族,虽不富裕,却心怀善念,乐于助人,以利他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的家族,自然能积累福报,子孙满堂。”
佛陀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曾遇到过一个家族,世代以打猎为生,杀害了无数生灵。到了第三代,家族中竟无一人能顺利生下子嗣,最终断了传承。而另一个家族,世代行医救人,免费为贫苦百姓治病,不仅子孙兴旺,家族的声望也越来越高。这便是‘善念生福报,恶念招灾祸’的道理。你若想家族有子嗣传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心怀善念,多行利他之事,积累福报。”
俱利多听后,脸上露出羞愧之色。他想起自己为了赚钱,确实做过不少欺诈顾客的事;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从未伸出援手。他低下头,轻声说:“世尊,弟子明白了。我以后定当心怀善念,多行利他之事,不再为了利益损害他人。”
“第二个根源:是否和睦家族,善待亲人。” 佛陀的目光转向第二幅画面 —— 画面中,俱利家族的庭院里,俱利多的弟弟正与他争吵,原因是俱利多不愿将家族的财产分给弟弟;俱利多的妻子则在一旁抱怨婆婆刻薄,婆媳关系紧张,整个家族氛围压抑。而毗舍家族的庭院里,毗舍离正陪着年迈的父母晒太阳,为他们捶背按摩;他的妻子则在厨房忙碌,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孩子们围在祖父母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整个家族充满了温馨和睦的氛围。
“你家族虽富裕,却内部不和,兄弟间为了财产争斗,婆媳间为了琐事争吵,这样的家族,如同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如何能让血脉顺利传承?而毗舍家族,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长辈慈爱,晚辈孝顺,夫妻和睦,兄弟团结,这样的家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然能子孙兴旺。”
佛陀举了个例子:“曾有一个家族,兄弟三人因争夺家产,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最终,老大和老二在争斗中受伤,老三则带着部分家产离家出走,家族从此分崩离析。没过多久,老大和老二都因心情郁结,相继病逝,且都没有留下子嗣,家族就此断了传承。而另一个家族,兄弟之间和睦相处,遇到困难时互相扶持,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子孙也越来越多,成为了当地的望族。这便是‘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你若想家族有子嗣,首先要和睦家族成员,善待亲人,营造温馨和睦的家族氛围。”
俱利多想起自己与弟弟的矛盾,还有妻子与母亲的紧张关系,心中更加愧疚。他说:“世尊,弟子之前确实忽略了家族和睦的重要性。我以后定当主动与弟弟和解,劝说妻子善待婆婆,让家族变得和睦起来。”
“第三个根源:是否节制欲望,修身养性。” 佛陀指向第三幅画面 —— 画面中,俱利多正坐在自家的酒窖里,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舞女跳舞,神色沉迷;到了深夜,他还在书房里清点钱财,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谋划着新的商业欺诈手段,毫无节制。而毗舍离则在清晨起床后,白天在田地里劳作,劳逸结合;晚上则和家人一起愉快聊天,修身养性,生活规律且节制。
佛陀严肃地说道,“你沉迷酒色,贪图钱财,毫无节制地消耗自己的身体与福报。长期如此,身体受损,精力耗尽,如何能让妻子怀孕,拥有子嗣?反观毗舍家族,生活规律,节制欲望,注重修身养性,家人的身体都很健康,自然能顺利生育子嗣,子孙满堂。”
佛陀继续说道:“我曾遇到过一个年轻人,家境富裕,却沉迷酒色,挥霍无度。不到三十岁,身体就垮了,不仅无法生育子嗣,还早早离世,让家族陷入了断子绝孙的危机。而另一个年轻人,虽然家境普通,却生活节制,注重养生,不仅身体健康,还娶了妻子,生下了多个孩子,让家族的血脉得以传承。这便是‘节制生健康,纵欲招灾祸’的道理。你若想家族有子嗣,必须节制自己的欲望,修身养性,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俱利多听后,恍然大悟。他想起自己长期沉迷酒色,身体确实越来越差,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他站起身,向佛陀深深鞠了一躬:“世尊,弟子今日受教了。我以后定当节制欲望,修身养性,保养身体,同时心怀善念,和睦家族,争取让家族有子嗣传承。”
佛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俱利多,你能明白这三个根源,并有改正的决心,实属难得。只要你能坚持践行这三点,心怀善念、和睦家族、节制欲望,积累福报,保养身体,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家族定能有子嗣传承,不再面临断子绝孙的危机。”俱利多再次向佛陀行礼,随后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了迦毗罗卫国。
回到家后,俱利多立刻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他首先将商铺里的劣质布料全部销毁,向之前被欺诈的顾客道歉,并退还了部分钱款;遇到供货商,他也不再刻意压低价格,而是给予合理的利润。接着,他主动找到弟弟,将家族的财产分出一部分给对方,兄弟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他还劝说妻子要善待婆婆,多关心婆婆的生活,婆媳关系也渐渐缓和。
日子一天天过去,俱利多的身体渐渐好转,精力也越来越充沛;家族的氛围变得温馨和睦,不再像以前那样压抑;他的善举也传遍了迦毗罗卫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他合作生意,家族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一年后,俱利多的妻子终于怀孕了。十个月后,妻子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俱利多抱着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是自己践行佛陀教诲的结果,是心怀善念、和睦家族、节制欲望带来的福报。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俱利多将佛陀的教诲传授给了他,教导他要心怀善念、和睦家族、节制欲望,传承家族的优良品德。而俱利家族也因为有了子嗣,不再面临断子绝孙的危机,家族的传承得以延续。
与此同时,毗舍家族的子孙越来越多,家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毗舍离时常将自己的处世之道分享给身边的人,告诉他们家族子孙兴旺的秘诀。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族开始注重心怀善念、和睦家族、节制欲望,整个迦毗罗卫国的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好。
多年后,俱利多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再次来到竹林精舍,向佛陀致谢。佛陀看着他们父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俱利多,你能坚守善念,传承家族的优良品德,让家族得以延续,善莫大焉。记住,家族的血脉传承,不仅是子嗣的延续,更是品德与福报的传承。只要你的家族世代坚守这三个根源,心怀善念、和睦家族、节制欲望,定能子孙兴旺,长久传承。”
俱利多和儿子一起向佛陀行礼,心中充满了感激。他们知道,佛陀的教诲,将成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指引着家族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编这里也想告诉大家:唯有积累善念福报、维护家族和睦、保持身心康健,才能让家族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子孙兴旺的愿景。生活中,我们应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维护家庭的和睦团结,节制过度的欲望,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也能为家族的长远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血脉与美德在世代更迭中不断延续,实现真正的家族兴旺。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