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代号为“烈焰之巅”的袭击,最终砸死了6人,其中包括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这不仅是一次精准打击,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整个中东斡旋机制的脸上。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9月9日,15架以色列F-35战机穿越阿拉伯半岛上空,精准轰炸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一处哈马斯政治代表办公区。
不到30分钟,10枚导弹将目标建筑夷为平地,却没能命中预期中的“斩首对象”哈马斯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
这场代号为“烈焰之巅”的袭击,最终砸死了6人,其中包括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这不仅是一次精准打击,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整个中东斡旋机制的脸上。
以色列公开在一个主权国家首都实施军事打击,不仅击碎了巴以和谈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将自己一步步踢出原本精心布局的中东新秩序。
以色列动手的时机,精确得令人毛骨悚然。就在空袭前不到半小时,哈马斯代表团正在多哈讨论来自美国的加沙停火草案。
卡塔尔扮演着中东唯一具备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双边沟通能力的调停者角色。以色列此时出手,意图无需多言:不愿谈、拒绝谈,要让世界明白,所谓“和平进程”只是拖延战争的一种方式。
以色列一向善于在冲突中左右逢源,既能打击哈马斯,又能靠美国撑腰,既能与海湾国家暗中接触,又能以反恐之名行霸凌之实。
但这次,它选错了对象,卡塔尔不是加沙,它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所在地,是沙特、阿联酋、伊朗、土耳其等多方力量都不得不顾忌的“游戏主持人”。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致电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亲王,并公开表达“对卡塔尔主权遭到侵犯的最强烈谴责”。
通常极为克制的沙特,此番亲自出马,不仅是兄弟情谊的姿态,更是对以色列赤裸裸的警告:你越过了红线,也越出了游戏规则。
这是沙特第一次在以色列问题上如此高调地与卡塔尔站在同一战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东的“新阿拉伯联盟”正在快速成型。一场本应由美国主导的和解进程,如今被以色列亲手撕碎。
沙特、阿联酋、约旦、埃及、土耳其、伊朗,甚至伊拉克,全都在第一时间就以“侵略”“恐怖主义”“破坏国际秩序”为名,向以色列发出谴责。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之间开始就安全合作展开磋商,绕过美国,绕过联合国,绕过以色列。以色列曾以为自己可以在中东游走于各方之间,如今却被集体剔出局外。
美国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白宫发言人嘴上说“我们不知情”,却无法解释为何驻卡塔尔的美军在袭击发生前没有任何预警。
卡塔尔外交部直接点名:美国在袭击发生后10分钟才发来“提醒”。尽管拜登政府试图与这次袭击切割,但卡塔尔人心里清楚,美国若真想拦,以色列的战机根本飞不进来。
卡塔尔花费数十亿美元从美国引进的“爱国者-3”“THAAD”“NASAMS”系统,面对以色列的隐身战机毫无反应。一场突袭就让美国军事装备的神话破产。
更让人警醒的是,沙特和阿联酋在空袭后立刻启动与中国、俄罗斯的防空合作谈判。卡塔尔则传出购买中国FD-2000防空导弹系统的消息。
美军在中东的“防务独占”,正在迅速被削弱。中东国家用实际行动做出回应:美国靠不住,安全要自保,游戏规则必须重写。
而以色列呢?它得到了什么?6具尸体,一个未完成的斩首任务,以及一场外交灾难。哈马斯高层毫发未伤,反而在空袭后获得了更大的舆论支持。
加沙地带的谈判彻底中断,哈马斯宣布“无限期冻结”与以色列的谈判渠道。被扣押的人质成了无解的筹码,以色列国内的反战声浪也在升高。
内塔尼亚胡或许以为制造冲突可以稳住政权,却没料到这一次,他连国际舞台都踢翻了。以色列从不是中东的“调解者”,它一直是那个不想让和平发生的人。
以色列的孤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这不是第一次以色列试图用武力改变外交格局。但这可能是第一次,它真正打破了自己在中东的“生存幻觉”。
过去,它靠美国撑腰,靠军事优势压制周边国家;现在,美国在动摇,阿拉伯联盟在崛起,伊朗在觊觎,土耳其在整合,俄罗斯和中国在暗中布局。以色列再也不是唯一能主导中东战与和的玩家。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