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的“成人礼”,是答卷更是序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0:05 2

摘要: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福祉事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年礼”。它见证了辅具技术从简单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记录了残疾人权益保障从政策制定到精准落地的进程,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辅具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飞速发展。

文/王晓慧

9月12日,当全球康复辅具领域的目光聚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迎来了它的第十八个年头。

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福祉事业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年礼”。它见证了辅具技术从简单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记录了残疾人权益保障从政策制定到精准落地的进程,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辅具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飞速发展。

2007年,首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悄然启幕,彼时的它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带着对福祉事业的懵懂憧憬,小心翼翼地搭建起残疾人与辅助器具之间的桥梁。展会规模有限,展品多以基础型轮椅、助行器为主,参展企业也多为国内本土厂商。这颗福祉事业的种子虽显稚嫩,却开创性地搭建起残疾人与辅助器具之间的实体桥梁,标志着我国首次以国家级展会形式系统关注特殊群体福祉。

2008年,展会迎来了首个重要节点。作为北京残奥会系列活动之一,当年吸引超10万观众入场,让“辅助器具”这一概念走入公众视野,使“科技助残”理念获得全国性传播。更具意义的是,第二年的展会在单纯的展示功能之外,创造性地举办了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和中国国际轮椅论坛,自此开启了“展览+学术”的双轮驱动模式,首次实现了展品展示与专业服务的有机融合。

2011年的福祉博览会吸引了意大利、丹麦和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展,这种“蹒跚学步”的国际化的尝试,标志着我国辅具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此后,展会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2023年的展会现场,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3D沉浸式智慧康复系统等尖端产品集体亮相,标志着展会技术含量进入智能时代。这一年恰逢康复国际百年庆典,展会特设“康复国际百年专题展”,接待了全球嘉宾参观,形成了“全球智慧”的集中展示。

从2007年到2025年,十八载深耕,时光在展品更迭中流淌,在展馆扩建中延伸,在无数残疾人绽放的笑容中定格,无不彰显着这个“十八岁青年”的国际视野与成熟气度;十八年坚守,展会的参展企业从百余家到如今汇聚全球400余家领军品牌,从基础轮椅助行器到脑机接口、智能假肢等尖端科技的展示……这张成绩单上的每一组数据、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对无障碍环境的追求,对包容性发展的践行。

如今,福祉博览会已超越普通展会的范畴,成为衡量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当国产辅具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当残疾人从“被帮扶”转向“自主发展”,这个持续生长的平台仍在书写更多可能性。

随着展会大幕缓缓拉开,承载着“改变命运”力量的科技产品、突破国界壁垒的合作共识、在润物无声中迭代的社会观念,将再度形成合力,继续托举残疾人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