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赋能成长,实践照亮未来。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组织开展了以“乐享劳动,赋能成长”为主题的特色德育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理解劳动价值,在汗水与欢笑中收获除课本之外的真知与成长。
劳动赋能成长,实践照亮未来。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第二中学组织开展了以“乐享劳动,赋能成长”为主题的特色德育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理解劳动价值,在汗水与欢笑中收获除课本之外的真知与成长。
家园劳动:培养责任与感恩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暑期伊始,学校就倡议每位学生争做“家务小能手”,每日完成一项家庭劳动。学生们从清洁打扫、整理书桌和衣柜等小事做起,逐步尝试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细心洗涤餐具。同时,不少学生还参与手工制作,感受“指尖上的传承”。
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家务,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更懂得了主动分担与感恩。
田园体验:感受生命与收获
为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学校鼓励学生在假期走进田园,亲身参与播种、浇水、除草、采摘等农事活动。
在田间地头,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不易。他们用文字记录所见所感,撰写了生动真实的农耕日记。这些文字不仅寄托着同学们对土地与劳动的深厚情感,更让他们在劳作中对生命的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社园服务:践行担当与互助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开展了一系列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有的学生带上劳动工具,参与社区绿化美化工作,清扫地面、捡拾垃圾;有的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还有的学生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图书馆志愿者,负责图书整理、分类上架、引导居民借阅,耐心协助小朋友查找绘本,用行动守护“书香角落”;更有学生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和安保人员送去绿豆汤,在炎炎夏日传递清凉与关怀。
通过这些社园劳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体会到用自身劳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感。
职业初探:理解价值与尊重
“跟着爸妈去上班”成为许多学生这个暑假的特殊经历。孩子们走进父母的工作环境,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日常运作。
这种零距离的“职业初体验”,让学生们更加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岗位的重要性,懂得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道理。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职业理想的种子。
学校创新开设的家园、社园、校园“三园”劳动思政课,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每年暑期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德育实践作业,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拓展职业体验的范围和深度,引导学生在行动中感受并践行劳动的价值。
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三园”劳动思政课的深入开展,加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爱劳动、愿劳动、会劳动的阳光少年。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