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的燕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6 07:22 2

摘要:姥姥家依山傍水,背后青山耸翠,门前清水流玉。三间大草房坐北朝南,左右两间是卧室,中间是厨房兼储藏室。从外面打开厨房门,可见厨房上有一根明梁贯穿东西,是燕子筑巢的洞天福地。燕子大多把家安在农家茅檐下或屋梁上,这样就可以远离毒蛇、鹞鹰这些天敌的侵害。

张万银

燕子的聪慧,从它筑巢、迁徙、捕食的过程中可知端倪。晚唐诗人徐夤在《燕》一诗中称赞燕子“百禽灵性比他稀”,意思是百鸟之中比燕子聪慧的实在少见。

新绿阴中燕子飞,是人们常见的,但燕子衔泥筑巢忙,却很少有人亲见。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春天,我在姥姥家,一个东北小村庄,曾目睹燕子垒窝的全过程。

姥姥家依山傍水,背后青山耸翠,门前清水流玉。三间大草房坐北朝南,左右两间是卧室,中间是厨房兼储藏室。从外面打开厨房门,可见厨房上有一根明梁贯穿东西,是燕子筑巢的洞天福地。燕子大多把家安在农家茅檐下或屋梁上,这样就可以远离毒蛇、鹞鹰这些天敌的侵害。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双呢喃燕子在姥姥家屋门前飞来绕去,似在勘察风水,观察主人家的德行。软语商量之后,它们把“宅基地”选在厨房正对大门的屋梁上。姥爷看穿了它们的心事,对我们一群孩子说:“看样子燕子相中咱们家了。燕子做窝,喜事多多。你们可不能撩哧(挑逗、打扰之意)它们。小孩捉燕子,头上生癞子!”

从此门虽设而常开,为燕子出入提供方便。燕子垒窝所用巢材主要有三种:软泥(相当于水泥)、草茎(相当于钢筋)、唾液(相当于水泥添加剂)。燕子是天才的建筑师,它建房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它先是从溪边衔回一撮用唾液拌过的软泥,粘在屋梁的下端作为基点,犹如盖高楼大厦的奠基石,再叼回一根草茎放上边粘好,起抗压、抗拉作用,然后向上、向左右扩展。

工人盖房用手,燕子筑巢靠嘴。它心灵嘴巧,有时一嘴之中,竟然里边衔着草,外边衔着泥。每天双燕循环往复,从曙光初照到晚霞满天,心无旁骛地共筑爱巢。燕子出于实用型审美,将新房筑成半圆形。燕巢的外墙是一粒粒圆泥粘连而成,均匀美观。“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早在唐朝,诗人韦应物就对燕子的建筑艺术高度评价。

其实燕子之“智”还体现在迁徙上。“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这是元代诗人赵善庆《山坡羊·燕子》中的诗句,不但概括了燕子春来秋去的迁徙规律,而且还道出了其迁徙的主要原因——“搬寒热”(在寒热中搬迁)。

燕子是候鸟,它的迁徙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换的。春暖花开的时候它飞到北方,这里温度适宜,昆虫丰富,更适合居住与繁殖;枫红草黄的秋季,它飞向南方,享受那里的温润天气,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

更聪慧的是“燕子归来寻旧垒”。与喜鹊年年搬新家、筑新巢相比,燕子颇恋自己的故居。中唐诗人武元衡的《归燕》诗曰:“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隔了一年之久,相距万里之遥,燕子重来旧地,竟然能准确地找到故居,犹如导弹精准命中万里之外的半个碗,令人叹为观止。

苏轼说“自笑平生为口忙”,其实燕子迁徙也是“为口忙”——哪里虫多奔哪里。燕子是捕虫能手,据说一只燕子一年能吃掉上百万只昆虫。那么燕子是如何捕捉昆虫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燕子有一种特殊技能——飞捕——在空中飞行捕虫。它利用其特殊的视网膜结构,在飞行时能够准确定位和捕食昆虫。凭借其尾剪可以在空中突然转向或极速滑行,像一架小型滑翔机。

我上山下乡时,与燕子有过亲密接触。每年七八月,骄阳似火的盛夏,我们都要去打货草(喂牲口的草,晒干冬天用)。打货草时唰唰割草,草一片一片倒下,脚下升腾起花草的清香,逼得那些烂醉熏风野草花中的昆虫们——蚊子、飞蛾、蚂蚱、蝈蝈等,“虫”现江湖。燕子赶来凑热闹,环绕在我们周围:倏忽往来,飘然快拂,掠空斜飞,竞夸轻俊。

后来读到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灰骟马》,才知道割草时燕子亲密陪伴的原委,令人惊叹燕子的聪慧。《灰骟马》中有这样一段话:“人在没有割过的草地上行走的时候,会惊起许许多多的螽斯和甲虫,燕子就不用在茂密的草丛中寻找,只要靠近人飞,就能在空中捉到它们,毫不费力地吃个饱。”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人总是自作多情,其实燕子仍然在“为口忙”。它运用“借力思维”,忙着借光觅食,不费吹灰之力便大快朵颐,怪不得边飞边兴奋地叽叽叫呢。这让我想起荀子说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犹如鱼乘于水,鸟乘于风,智者当借力而行。

燕子筑巢、迁徙、捕食的过程,就是一个智者充分展现聪明才智的过程。如果在动物界推选“最强大脑”候选人,燕子应该榜上有名吧?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