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还是那阵小香风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8:20 1

摘要:它曾是穿搭界的一把万能钥匙,明星红毯的稳妥之选,职场初入的精致名片,也是许多女孩人生第一件高奢单品的梦想投射。它象征优雅、体面与安全的时尚边界,浓缩了Chanel长期构筑的风格哲学与视觉印记。

经典未老,光环褪色

作者 | 胜马财经 辛子墨

编辑 | 欧阳文

它曾是穿搭界的一把万能钥匙,明星红毯的稳妥之选,职场初入的精致名片,也是许多女孩人生第一件高奢单品的梦想投射。它象征优雅、体面与安全的时尚边界,浓缩了Chanel长期构筑的风格哲学与视觉印记。

但如今,在审美与消费取向的变化下,这阵熟悉的风开始显露倦意。原本稳固的“老资产”正在被新的价值体系重新审视,既要面对快变的流行文化,也要经得住年轻Z世代对价格的冷静推敲。

今年4月Chanel任命Matthieu Blazy为新创意总监,标志着品牌迈向风格更新的重要一步,Blazy以其对高级工艺的极致追求,在Maison Margiela展现出深厚的创意实力和先锋精神。他的上任不仅肩负品牌审美焕新,更将引导Chanel在文化、创意和工艺层面实现全方位进化,尤其在中国市场,力求推动品牌实现传承与当代表达的平衡发展。

奢侈品品牌从来不是靠单一形象生存,而是通过不断更新共识获得共鸣。今天Chanel仍是高光所在,却也站到了一个临界点,其正经历一场复杂的内外碰撞。经典仍具号召,旧系统却频频提示重启;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水下涌动暗流。

老资产遇到新潮流

2021年美国歌手Olivia Rodrigo身穿1995年Chanel套装亮相白宫,瞬间点燃社交平台,“小香风”标签热度飙升,一夜之间成为Z世代内容表达的新符号,这波热潮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审美偏好转变。

经典意味着“可控表达”。

小香风之所以持续刷屏,不只是因为它贵,而是因为它“有据可循”。它有图鉴、有典范、有符号,可以被复刻、解构、再演绎。

复古等于“真实质感”。

粗花呢、金扣、双C袜,这些不是伪饰的“高级”,而是能被相机真实捕捉的素材。对Z世代来说,她们要的不是标签,而是能穿得稳、拍得清、能出片的效果与体验,是更高的“画面质价比”。

社交平台的视觉“硬通货”。

厚重面料与高辨识度线条天然利于构图,能在短视频时代保持传播力。配珍珠项链展现复古贵气,配马丁靴就是混搭酷感,场景适应力强,搭法自由度高。

在社交平台上,小香风穿搭公式频频刷屏。一套复古的Chanel西装可以出现在地铁、咖啡馆、校园,这不是距离感,而是一种能够融入生活场景的时尚链接。

对于这届年轻人,Chanel不再只是贵价名牌,更像是能扣准当下社交传播特点的穿搭“滤镜”,随时可以被点开、保存、分享与引用。它不是靠新品、明星或广告带起热度,而是在无数用户的内容传播中被“自动唤醒”。不是看上去值钱,而是穿上去有内容,当品牌还在琢磨广告脚本,用户已经用生活方式把它变成了流行审美。

在胜马财经看来,当下的视觉潮流下,小香风的再走红,本质是Chanel审美遗产的一次内容再生产。而且不靠新品、不靠明星,仅凭老图与审美,就能在平台上刷出态度和共鸣,这也是一种品牌形象传播升维,不靠单向发声,而靠社群接力。

当然,这场流量“再燃”也带来了新命题。小香风的设计语言没变,但它所处文化系统、消费人群都已不同。它从时装场景进入社交场域,从精英符号变成内容载体,正在被年轻人一遍遍改写。它原本讲的是优雅的历史,但社群讲的可能是混搭的情绪,表达意图之间,或许已拉开距离。

Chanel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年轻人使用,这种再演绎是品牌延续力的体现。但从被热议到被购买,从高频出现到高频成交,中间隔着的是一整套消费动机的重构。当它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之后,品牌要找到那个Z世代想拥有的理由,对Chanel而言,这才是背后的待答题。

钱包并不只是观望

2025年5月,Chanel披露了其2024财年成绩单,销售额同比下滑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则大跌28.2%至34亿美元,这是自2020年以来,其首次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局面。

与此同时,Chanel延续多年的“提价策略”依旧如故。它擅长的不只是卖贵,而是让涨价本身也成为品牌战略的一部分;它难应对的,不是价格冲击,而是消费者预期变化带来的情绪阻力。

过去,Chanel的涨价策略看起来像一场有章法的游戏,三月一次,九月一次,配合新品上新、门店升级,每次提价都讲得出理由,也让人“认了账”。这种涨价甚至成了一种被默许的品牌仪式感。

胜马财经认为,对Chanel而言,提价意味着继续强化品牌进阶,是在利润与战略之间找平衡点的精密操作。提的不只是价格,也是奢侈属性的存在感,是符号控制力的延伸动作。对消费者来说,提价更像一次次“心理刺探”,到底愿不愿再为那枚双C多付一次?会不会因为“怕再涨”而抢先下单,或因此彻底犹豫?涨价成为一次情绪测压,也是购买理由的反向验证。

Chanel始终占据高位视角,掌控着奢侈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主动关系。它不仅是品牌,更像一个价值共识的制造者。但现在,这一策略正在松动,一方面,频繁涨价搭配现货有所增多,使买到即稀缺的焦虑减弱;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延后决策,甚至主动冷静。

尤其Z世代,他们已经习惯在下单前先验算一轮,比价平台走一圈、保值榜单看一遍、KOL测评刷几轮,这一套信息预决策机制早已成为日常操作,不再轻信情绪驱动。Chanel若不能在价格之外,持续提供一种身份情感、文化共鸣与风格归属的复合价值,它对价格的掌控力也会悄然向被挑战的状态转变。

Z世代要的高级感

曾经,Chanel讲的是经典。如今,市场在追问的是,这份“高级感”在今天还被认可吗?并不是Chanel不再讲究,而是“讲究”这件事本身已被重构。对Z世代来说,奢侈品的价值不再停留在符号层级,而是情绪载体,是生活态度的具象呈现。

这届年轻人,不再为logo标签掏钱,而是看重风格的可表达性。如果品牌传达的仍是过去那一套高高在上,距离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剧。问题也由此而来,Chanel该如何重建自己的“高级感”,让它既有文化深度,又能连接当下场景?

如今,经典并不天然代表永恒,稀缺也不自动等同于渴望。贵,只是用户心理门槛的第一道测试,而非决定性诱因。过去靠惯性延续的那部分品牌力,如今正在经历消费者的再审视。

Chanel当然拥有足够底气,它的设计美学、工艺标准、文化遗产都依旧坚实。但如果这些优势无法转变成对当代审美的有效回应,那它的高贵就容易在新一代消费者心中,沦为难以共情的历史名词。

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让产品成为对情绪的承载、让经典成为内容的入口、让高价被理解为体验的放大,而不是压价的结果。否则,就算仍被挂念,也未必被选择;就算仍被追求,也难以刺激购买。

对Z世代来说,身份已不再依赖品牌背书。他们不是等品牌来定义我是谁,而是选择那些能激发与我有关的品牌。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平台分享一套小香风穿搭,却会否轻易走进专柜买单?Z世代买的不只是时尚,而且是一种情绪。他们愿为贵买单,但前提是贵得有内容、有回响。所谓“贵得其所”,才是新的价格“正义”。

所以,对Chanel而言,关键问题并不是我有没有变,而是我能不能回应这个变化。如果答案缺席,那哪怕光环再盛,也可能成为下一代故事里的经典记忆。

结语

它曾是最安全的奢侈公式,代表着一种不被时代淘汰的永恒。但今天,当买包不再只为了拥有,而是为了确认自我价值、投资回报或情绪意义,那个始终在线的高溢价,开始波动。

厚重根基的品牌当然不会短时间被稀释,但消费者的投票方式正在改变。她们想要更多互动、更深共鸣、更清晰的理由来继续爱你。关系的建立,需要实时更新,哪怕是顶奢Chanel,也需要回应文化场域上的价值表达,并跟着Z世代的消费心理变化进行理念重塑。

下一阵“风”,会不会还是“小香风”!

来源:胜马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