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10日在校园演讲台上中弹身亡,时年31岁。这名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曾声称为捍卫持枪权而导致的死亡“是值得的”,却最终倒在了枪支暴力之下。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10日在校园演讲台上中弹身亡,时年31岁。这名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曾声称为捍卫持枪权而导致的死亡“是值得的”,却最终倒在了枪支暴力之下。
查理·柯克10日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
查理·柯克倒在演讲台,子弹把他曾高喊“值得”的持枪逻辑击成黑色讽刺:当政治修辞拥抱枪支,枪支也会回敬政治。特朗普降半旗、两党齐声谴责,却掩盖不了三重结构性溃败。
其一,议题的“武器化”。枪支权被包装成自由图腾,任何讨论都被上升为“保卫或颠覆美国”,理性空间被子弹上膛的声浪淹没。柯克之死证明,一旦公共议题失去妥协可能,暴力就成为“逻辑延伸”。
其二,身份的“标签化”。社交媒体把选民简化为“MAGA”或“觉醒”两个表情包,算法不断投喂极端内容,情绪对撞取代利益协商。柯克与攻击者未必有个人恩怨,却已在不同信息茧房里互为“敌人画像”,现实相遇便容易擦枪走火。
其三,制度的“常态化”。从国会山到宾州官邸,政治暴力不再是新闻,而是滚动更新的背景音。两党谴责只是仪式性止损,并不打算为降温付出选举成本:共和党仍需要枪支游说经费,民主党也乐于把悲剧归咎于对方极端。结果,暴力被双方当作动员燃料,形成自我强化的死循环。
柯克之死不会是美国政治暴力的终点,而只是一次被直播的“中间章节”。当枪支成为话语的终点,下一颗子弹早已上膛,等待下一个极端符号的出现。
当地时间10日,悼念者在“美国转折点”总部搭建的临时纪念碑前志哀。
来源:江湖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