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之争,预制菜产业还能火多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8:18 3

摘要:艾媒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率。未来5年,预制食品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许多企业似乎看到了商机,纷纷为预制菜的烹饪、冷链等环节保驾护航。

不得不说说,最近大火的预制菜产业。

艾媒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率。未来5年,预制食品产业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许多企业似乎看到了商机,纷纷为预制菜的烹饪、冷链等环节保驾护航。

谁是用户?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得年轻人在家做饭的时间越来越少。跳过繁琐的洗菜、切菜、烹饪、调味环节,直接加热便能享受美味,预制菜似乎满足了人们当下的生活需要。

所谓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烹调(如炒、炸、烤、煮、蒸)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预制菜可分为四类:即食(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免洗免切的净菜)。

其实,前两类——即食和即热,已存在一段时间。近期的预制菜主要集中在即烹和即配类,如麻辣小龙虾、剁椒鱼头、红烧牛腩、佛跳墙等。

《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蓝皮书》中有数据显示,B、C端的销售比为8:2,且这一比例已保持多年。虽然疫情等因素加速C端市场成长,但长期看预制菜消费市场仍以B端为主。

目前,国内预制菜B端市场主要面向餐饮类企业客户,相关企业围绕餐饮大客户进行预制菜研发生产和销售,而最终还是间接服务于个人用户。

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加速,离不开当代人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提速、居民收入增加、“懒宅经济”流行等,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推动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

据统计,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到2022年超7.6万家。既有传统连锁餐饮企业、大型商超、便利店,也有新型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及直播平台等。

得益于日渐成熟的冷链、速冻锁鲜技术,加上各种政策、资本推动,预制菜在2022年全面起势,到2023年,无论是在产业端还是消费端,其发展势头不减。

消费者:不告知就不买单

的确,预制菜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快捷、多元的需求。

而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为了加速抢占市场,节约时间、劳动力、租金等成本,提高翻桌率、拉伸产品链等,也逐渐介入预制菜。

比如肯德基、必胜客、西贝莜面村等相继推出预制食品。数据显示,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的百胜中国2022年新零售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0%;西贝莜面村所属的西贝餐饮集团2023年货节期间,产品整体营业额同比增103.2%。

根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部分头部中餐快餐公司,其预制食品的占比接近100%。不管是做法复杂的花胶鸡、佛跳墙,还是家常的红烧肉、酸菜鱼,都有预制菜。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预制菜盛上消费者的餐桌。

但若堂食预制菜,消费者却不乐意买单。有网友表示,“大老远去餐馆吃饭,却吃到了预制菜,早知道还不如在家点外卖。”

当网红餐厅“半天妖烤鱼”被曝出使用“长时间冷冻的冻鱼和过期食材”的时候,消费者也是一片哗然。谁都知道,活鱼现杀味道鲜美,冻鱼则从口感和味道上都差了太多。连其门店工作人员都被提醒,往后厨搬运冻鱼的时候要注意遮挡,“不然顾客看到都是冻鱼,心里肯定不舒服。”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曾开展调查,74%的受访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时吃的可能是预制菜,87%的受访者不愿意在外卖和餐厅里吃到预制菜,93%的受访者认为商家应在点餐前告知使用了预制菜。

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点名预制菜,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近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共同发出全国首个《预制菜食品安全倡议》:商家使用预制菜应公示。

关键在如何抓住顾客的“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但预制菜要做好,并非一朝一夕。

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消费者餐桌。从“菜园子”到“菜盘子”,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同时,“中央厨房”应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定量化的生产,精算出营养素含量,支持多样菜谱搭配,适应个性化营养需求。

餐饮产业贯穿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预制菜要发展,也需要跨越三个产业的鸿沟。

从前端来看,需改变食材供应的规模小、品种单一、无标准化等问题。比如,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引导预制菜产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建设预制菜原料基地。

从中端看,加工和配送环节的卫生、质量等需要规范化。比如,以打造“中央厨房”为典型特征。中央厨房负责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的加工制作及配送,包括统一采购、统一制作和统一配送,以及完善的冷冻技术与冷链技术。

而终端,则存在着人工、房租成本高,进入企业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全过程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范行业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来源:道道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