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运故事 | 光阴渐远,为什么杭州亚运会依旧让人怀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08:14 1

摘要: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潮新闻客户端 徐小川 王佳佳 王一鸣 孔嘉雯

时光流转,记忆永恒。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是运动健儿展示实力的舞台,也是你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杭州亚运会两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请你一起打开记忆的盒子,重温亚运。

杭州亚运品牌促进会和潮新闻联合推出“迎亚运两周年・我的亚运故事”征文活动,诚邀广大网友分享自己的亚运故事,无论你是当时亲临现场感受热烈氛围的观众,或是参与赛事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还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欢迎你来分享你的独特亚运记忆。

两载春秋流转,钱江奔竞不息。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座孕育了五千年良渚文明、浸润着西湖诗画的古都,便会看见时代为杭州刻下的印记——“大莲花”静卧钱塘江畔,其流线型骨架如莲瓣次第绽放,在晨曦暮霭中流转温润银辉。不远处,杭州世纪中心的“双塔”凌云对峙,弧形顶廊在天际划出巍峨拱券,宛若通向未来的时空之门。两座建筑相望呼应,融入这座城市的天际线。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 图源新华社

两年前桂子飘香的秋天,这里曾汇聚全亚洲的目光,数字火炬手跨江而来,点亮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当圣火渐熄,赛场重归宁静,那些曾经璀璨的亚运之光,并未随之消散,而是化作涓涓细流,浸润进这座城市的肌理。

何以常忆

一场民族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如今,驻足在“大莲花”前,依然能看到络绎不绝前来拍照打卡、合影留念的市民游客。即使赛事已过去两年,这里依然是城市的热门地标。出租车司机徐师傅道出许多人的心声:“那半个月,杭州成了世界的中心,我们每个市民都是城市的形象大使,那种自豪感到现在还在。”

这份自豪,源自杭州亚运会创下的多个“之最”——成为史上报名人数最多、竞赛项目最丰富、覆盖地域最广、商业开发最成功的一届亚运会。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绿色低碳、智能办赛的新范式: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首创数字点火仪式、打造“智能亚运一站通”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创新实践不仅重新定义了大型体育赛事的标准,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实力。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标签,其背后是这座“数字经济第一城”雄厚的科技底蕴。赛场上,宇树科技的“亚运机器狗”惊艳亮相,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实力;阿里云提供的技术支持,确保了赛事核心系统100%上云;海康威视的智能指挥平台、大华股份的安防系统、新华三的网络设备、萤石的智居物联服务等共同构筑了赛事的“数字底座”。这些精彩亮相的科技企业,在亚运会期间已崭露锋芒,它们不仅圆满保障了赛会运行,其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更通过这个国际舞台获得广泛认可,为日后以创新驱动为特质、被誉为“杭州六小龙”的腾飞,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通过这场盛会,世界看到了一个既传承千年文脉、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中国。开闭幕式上,良渚玉琮、西湖美景与数字科技完美交融;竞赛场馆中,中国健儿奋勇拼搏的身影与观众文明观赛的风范相得益彰;大街小巷里,市民热情好客的笑脸与志愿者专业周到的服务温暖人心。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开放包容与自信从容。

此外,这场盛会还将“树品牌、创遗产”贯穿始终,把一场国际体育赛事成功转化为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契机,完美诠释了“品牌亚运”的办会理念。在全球观众和广大市民的心中,杭州亚运会的印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品牌,化身为创新、活力的象征,持久推动城市的进步。赛后成立的亚运品牌促进会,通过战略规划制定、品牌推广宣传、遗产传承管理、赛事会展招引、社会参与互动、国际交流合作,接续弘扬亚运精神,深入打造亚运品牌,共同推进“后亚运”事业发展壮大,展望城市美好未来。这种创新的大型赛事品牌运营模式,为其他国际性“赛”“会”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杭州经验”和“中国样本”。

亚运记忆之所以常驻人心,在于其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场盛会展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彰显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创历史最好成绩,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场馆升起,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都油然而生。

怎叫民生

走进千家万户的亚运红利

晨光熹微中,杭州的湘湖畔已有跑者穿梭其间,脚步落在新铺的塑胶跑道上,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65岁的陈炳华在这条路上跑了十多年,也见证了一条普通绿道如何因一场盛会而焕发新生。

智能计数设备记录着每一次呼吸,贴心储物柜解放了跑者的双手,沿途的花木景观随四季变换色彩……“如今每天来跑步,都仿佛还在亚运时节。”陈师傅的笑容映在湘湖粼粼波光中,他的脚步声与城市苏醒的节奏重合,叩响了一个亚运之城后赛事时代的日常。

杭州亚运会最动人的篇章,不仅写在场馆内外,更是写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这场盛会塑造了城市的天际线,提升了人民的幸福线。

地铁运营里程从亚运筹备前的206公里增至516公里,高铁杭州西站投入运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建成使用,沪杭甬高速公路提质升级……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让杭州的交通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市民出行体验得到巨大提升。

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2024年,杭州新(改)建绿道230公里、公园项目71个,新增城市绿地778.32万平方米。这些变化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正如拱墅区稻香园社区居民所言:“小区不仅外观变美了,加装电梯、适老化改造等贴心举措,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品质上了新台阶。”

除了切实改善民生之外,亚运红利最重要的一环——体育精神的种子也在城市生活中持续生根发芽,焕发出持久而深远的力量。

2022至2024年,杭州累计建成5420片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5平方米,逐渐形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群众健身举步可达。2024年,全市60家公共体育场馆已累计服务市民群众超2400万人次,23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实现向社会开放,1235个中小学体育场地(馆)实现常态化向市民低免开放。举办2024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国际皮划艇联合会“杭州超级杯”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赛事28项,以及全国性重要赛事65项。开展社区运动会、社会足球联赛、“村BA”“国球进社区”等全民健身活动1.4万余场,打响“超级星期六”百姓运动会品牌,形成“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浓厚氛围,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达47.6%。

钱塘江畔的智慧跑道、社区里的多功能运动场、学校开放的体育设施……体育正在成为杭州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谓之接力

追寻体育强国的坚实道路

一场接力,从亚运赛场起跑,延伸至广阔天地,接力的是民生福祉,是城市跃升,亦是体育精神。

位于“大莲花”负一层的杭州亚运博物馆,冠军墙上镌刻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和瞬间,曾经的风云际会和记忆荣光封存在这里,仿佛那些激荡人心的体坛高光时刻从未远去。

正如数字人“弄潮儿”身上的亿万个光点,踏过的每一个足迹,关于体育强国中国梦的接力和追寻,在那个记忆深处的金色秋天,从赛场高光、赛事筹办到体育美学,刻下了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注解。

回望赛场经典瞬间,男子4×100米接力“00后”陈佳鹏稳稳接棒,最后时刻绝杀日本选手。而如今,13岁的游泳天才少女于子迪,17岁的田径新星陈妤颉和严子怡,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闪耀世界赛场,刮起了一阵阵青春风暴,也象征着中华体育精神的代际传递。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评价,杭州亚运会是数字创新和人文风采的完美融合,将在多方面树立起新的标杆。不负国际体育界的期待,这一标杆,将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宣传推广、氛围营造、效应提升等提供可借鉴、可持续、可传递的“杭州范式”。

一抹鲜亮的紫色,已悄然在各大赛场蔓延开来,成为近年来体育赛事广泛采用的“顶流”色系。从2024年巴黎奥运会法兰西体育场的紫色跑道,到国际国内各类赛事的视觉和氛围,处处都能瞥见亚运美学留下的余韵。

此刻,世界体育的目光和重心,正在向亚洲和中国聚焦和转移。“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逐渐凝聚成国际办赛的共识。往后举行的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爱知·名古屋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积淀的管理经验、创新灵感和文化底蕴,让这些赛事更加成熟、流畅和精彩。

从竞赛组织、场馆运行、媒体转播、宣传推广到服务保障,各大业务领域紧密配合、协同运作,为杭州培养了锻炼了一批深耕专业、接轨国际的赛事组织管理人才,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人才资源。一些亚运伙伴们,正活跃在下一场盛会的台前幕后,让亚运情怀和风采,在世界各地的舞台发光发热。

执亚运之炬,让体育的光芒照亮每颗温暖的心。无论是继续征战下一个赛场的中国之队,还是亚运盛会留下的丰富遗产、美学印记和精神力量,都将成为追寻体育强国中国梦征程上的里程碑,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体育人接续奋斗,书写新时代中国梦、体育梦的荣耀和传奇。

亦是世界

翻开拥抱未来的崭新篇章

“美丽亚细亚/光荣亚细亚/手拉手我们是一家”

“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

在熟悉的旋律中,我们不禁回眸,以体育纽带为牵引,那一个个超越胜负,跨越隔阂,共话友谊的动人故事,甚至比写在奖牌和纪录上的数字,更加温暖、深刻而绵长。

从赛场上的相遇和情谊出发,体育的意义和影响远不止于此,而是折射并开拓出亚洲同心,天下共融的人文视角和包容胸怀。

我们相信,这场盛会不仅照亮了体育之光和城市之路,更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美好愿景和温暖希望。它向世人展现了,体育拥有跨越隔阂,消解冲突,和平共处的力量,即便文化背景各异,语言各不相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相通,对和平发展的追求永不改变。

钱江奔涌潮起潮落,亚运精神永远向前。这场盛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场馆设施,更是一种深植于城市肌理的卓越追求与开放气度;不仅是短暂而高光的瞬间永恒,更是持久的发展动能和创新活力。当亚洲和世界的聚光灯渐渐移开,亚运的精神余温,却在这座千年古都生根发芽。

两载春秋悄然过去,亚运之光从未褪色。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世界变局下,“心心相融,@未来”的真诚呼唤,迸发出更加温暖向上的力量,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今日之杭州,这座被盛会深刻改变的城市,正在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既保有江南水乡的温婉雅致,又展现出国际都市的开放自信,成为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推动亚洲文明多彩互鉴的生动窗口。

今日之中国,正在新时代体育强国中国梦的征程上稳步迈进。“一带一路”编织起亚洲大地古老文明的灿烂和繁荣,“九·三阅兵”现场放飞的和平鸽,传递对铭记历史、共创未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与呼唤,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着东方智慧。

今日之亚洲,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共同走过曲折的道路和相似的境遇,共同面临世界的变局和未来的挑战。我们共同期待着,再续那些难忘的、未竟的亚运情缘,共同编织不同语言交汇相融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本次征文要求字数在500-2000字之间,征文时间截止9月14日,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可以将你的作品发布在潮新闻客户端“潮圈”下的“潮动体育圈”,并带上话题#迎亚运两周年我的亚运故事#或者发送到邮箱879455598@qq.com。

我们将根据投稿内容,选出19个优秀作者,送出杭州亚运绝版周边产品,作为对您参与本次活动的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