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拐过村头,是邻村的一块红薯地,翠绿的红薯秧已铺满了地,地头插着“有毒”的警告牌,让那些企图掐红薯尖尝新的人望而却步。紧接着是玉米地,玉米苗子已长到半人高,舒展的绿叶,展示着与旱魔作斗争的顽强。
当我写下“穰原之夏”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已经一路走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踏着小暑,眼看就要走进大暑,触摸罢二伏的高温之后,就开始向整个夏天告别了。
穰原的夏天像一个身穿大红衣裙的女子,是那么地热烈,那么地让人记忆深刻。
清晨起来,太阳已高挂在天上,热浪便一波又一波掀过来。看看时间,还是早上五点多。再看天气预报,一条热浪线在不断攀高,直达42℃。
路上已很少散步的人,来往车辆,在热浪里穿行,向远方逃离,仿佛离开了穰原,就离开了炎热,到了清凉的地方。
我一个人走在这清晨的炎热里,心里惦记着我那块庄稼地,在持续高温无雨的天气里,不知憔悴成什么样子。
拐过村头,是邻村的一块红薯地,翠绿的红薯秧已铺满了地,地头插着“有毒”的警告牌,让那些企图掐红薯尖尝新的人望而却步。紧接着是玉米地,玉米苗子已长到半人高,舒展的绿叶,展示着与旱魔作斗争的顽强。
公路南边是我们村的有机蔬菜塑料大棚,棚内的西瓜、甜瓜已经罢园,土地已重新复耕起垄,几个老年妇女正在大棚内忙碌,她们花白头发上滴着汗水,汗湿的短袖贴着前胸后背,勾勒着她们日渐衰老的身体轮廓。她们手里捧着一盘水管,向棚内纵深处撒去,身后,一条白色的喷管躺在地垄沟里,估计要不了多久,棚内就会腾起细密的水雾。
从张营村口走下公路,南行步入生产路。路口西边有一块芝麻地,有一位老农蹲在地里,一边薅草,一边与身边的芝麻进行亲切的交谈。芝麻已经开花,底部已出现一些绿色的芝麻蒴。不知他是在安慰芝麻曾被除草剂熏蒸所受的委屈,还是在赞美它们浴火重生的生命坚强。芝麻林中的蒸热使他灰色的汗衫在后背上蹋出了一个很大汗渍印。
人们说,世上唯太阳和人心不可直视。这夏日的清晨,太阳一跳出来就是一团火球,别说直视了,走在它的光照里就是一种煎熬。何况又没有一丝风,整个穰原,就是一个大蒸笼,闷热,催逼着每一个毛孔拼命地散热,即使什么也不干,空着手在穰原的旷野上走一遭,也会让你热得大汗淋漓。这不,我仅仅在花生地里随手拔了几棵草,汗水就浸湿了衣衫,贴在身上,让人浑身都不舒服。这个时候真想除尽衣衫,不著片缕,重回到赤身裸体的蛮荒岁月。
随着太阳慢慢升高,遍地腾起火苗,野外成了一片火海。狗趴在树荫下吐着红红的舌头;小鸟躲在树荫里懒得叫一声。有条件的人家躲在空调间里,享受着空调吐出的习习凉风。村里几十台空调的主机,夜以继日地运转着,村庄成了一个巨大的散热体,一靠近它,就感到噗烘一声,热气就上来了。
苦了站在野外地里的庄稼们,它们被根固定在那里,无法挪动一步,就这样站在大太阳下,被中午的烈日晒着、烤着,原先支棱棱的叶子翻卷了,发出痛苦的尖叫。农民们看着这些卷缩的叶子,一颗心也随即卷得皱皱巴巴,惆怅万分。
我一直认为,穰原的夏天是天上的布谷鸟叫来的。
立夏之后,小麦已扬过花,在熏风里开始灌浆。那无边的金色麦田,成为穰原夏天壮丽景观。在小麦成熟的季节里,远方布谷鸟似乎闻到了麦香,振翅飞来,一天到晚“豌豆垛垛,割麦插禾”地叫着。在布谷鸟的叫声里,豌豆成熟了,麦稍黄了,放眼望去,整个穰原涂抹上小麦的金色,空气中弥漫着麦香。我无数次在田野里行走,看风吹麦浪,嗅麦穗飘香,听布谷鸟在空中声声呼唤,一颗心因丰收在望而激情澎湃。我一路行走,一路用手机狂拍,那一片金黄,成了夏日最深刻的记忆。
麦收时节,最忙碌的是乡村干部们,麦秆禁烧成了检验他们工作能力的一项铁的政治任务。
禁烧秸秆宣传,压倒一切。秸秆禁烧宣传车不分昼夜地在穰原上驰骋,喇叭里反复播报着政府禁烧秸秆的通告。村头、路边、街道上空,禁烧宣传标语举目可见,“焚烧秸秆,拘留罚款”“秸秆还田,利国利民”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各村把“秸秆禁烧指挥部”设在村口、地边,一顶红帐篷、一个小桌子,几个小凳子,一把茶壶,几个水杯,几把用来扑火的扫帚、几个值守的村干部,成了穰原上最醒目的标志。他们以自己的无私奉献,守卫着蓝天白云,守卫着穰原清新的空气。
布谷鸟从穰原飞过,在一个个禁烧值守点上空盘旋,那欢快的叫声,是对这些值守者最亲切的问候。
麦收时节,穰原上,千百台收割机在田野里纵横驰骋,在机器的轰鸣里,一片片麦田,化作一车车金色的麦粒,一张张粉红色的钞票,一张张丰收的笑脸。那场景,是穰原夏天最动人的景象。
这时节,最忙碌的是各大小麦收购点。满载小麦的车辆滚滚如流,向那里汇入,验货、过磅、发票、入库、结算。粮库里小麦堆积如山,收购点里外卖粮车穿梭不停。小麦收购点让我们看到了丰年的样子。
有时我在公路上行走,一辆辆装满小麦的小三轮、拖拉机、大卡车擦身而过,那一眼可见的丰收,养人心目。
勾起我重重心事的,是过往车辆颠下的麦粒。它们每一粒都曾经受过春夏秋冬的风霜雨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就了现在的形状。颗粒归仓,是它们的梦想。而连年丰收,使它们的身价不断跌落,以致遗落路边,而无人垂顾。麦天过去了,田里的玉米苗子已长得半人高了。而路边上的这些麦粒还在。望着这些麦粒,我想起了有关小麦古老的传说,在远古,小麦多到人们用小麦面烙饼为小孩擦屁股的地步,天庭震怒,要让遍地小麦颗粒无收。是小狗苦苦哀求,才留下了今天的狗蝇头。这故事曾教育过一代又一代人。如今,谁还讲述这样的故事?也想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此刻,与我们离得竟那么的久远,显得那么地荒诞。现代物质的富有,模糊了物质贫乏年代的痛苦记忆。也许穰原丰富的物产,使穰原人格外大气豪迈——路边洒这点粮食算什么,这等于给鸟儿也留点吃食,毕竟它们没有种庄稼。
是啊,毕竟时代不同了,包括我在内,谁还会为了路边丢落的这些粮食,停下脚步,蹲下身子,忍受着夏日的炎热,去小心地一粒一粒捡拾呢?
穰原的夏天,永远都是那么热烈;路上的行人,永远都是那么匆忙。他们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日子而打拼,与其蹲下身来去捡拾那少得可怜的遗落的麦粒,不如抓紧时间,去耕耘、去播种,去创造更多的麦粒。
人们不会相信再有灾荒,更不会相信广袤无垠的穰原会穷到让他们生产不出粮食,去路边捡拾麦粒的地步。
再说,路边有了这些遗落的麦粒,穰原的夏天就不再饥饿,一个丰衣足食,路不拾遗的时代就会永续存在,穰原的夏天就是富足的,充满希望的。
扮靓穰原夏天的,是生活在穰原上的女人们。
初次踏上穰原这片土地,也正是夏天。那时,女人们并不像现在这么养眼。她们衣饰陈旧,发型保守,脸上似乎蒙着一层尘灰,生活的艰辛,使她们面容憔悴,根本无心思打扮自己。看遍街头女郎,眼睛不会发亮。
谁知短短几年过后,穰原遍地都是美女。她们长发飘飘,秀目灼灼,面容姣好,衣饰靓丽,行走街头,如仙女降临。特别是到了夏天,她们身着长裙、短裤,窄瘦的上衣衬托出曼妙的身姿,时髦的发型,宣示着生活的新潮。手腕上、脖子上金的、银的在闪光,珠的、翠的在透亮。她们在夏日里行走,头戴遮阳帽,面戴遮阳罩,连胳膊暴露的部分都戴上了遮阳的长袖套。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当然也有更时髦的女郎,她们腿上的短裤短到极致,身上的短衫短出风景。她们的秀发染成了酒红色、橘黄色、奶黄色,飘逸的的秀发,精致的妆容,再撑一柄美轮美奂的遮阳伞,烈烈夏日,成了她们展示个性的舞台。
女人们对美的追求,刺激了商家经营理念的更新。穰原上的理发店升级为美发店、发型屋;围绕女性消费,一大批时装店、化妆品店、美容店、塑身塑形店在穰原遍地开花。整个穰原美女成群,火热夏天繁花似锦。
然而,整个穰原的夏天还是保持了中原的保守和矜持。女性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夏天的炎热,她们衣着虽暴露但决不丧失尺度,更不会像一线城市某些女郎,一件胸衣只遮盖住胸部,让整个脊梁暴露在阳光下,任人观赏。
因而,我要说,穰原的夏天不乏热烈奔放,但更多的是内敛、含蓄、有分寸。
穰原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香甜味儿。一进入五月,瓜果就下来了。村头沿着公路的树荫下摆满瓜果摊。白皮的、花皮的甜瓜飘着香味,又大又圆的西瓜散发着甜味儿。
我们村靠路边有几十个有机蔬菜大棚,里面种满了甜瓜、西瓜。由于采用有机无公害种植技术。瓜不仅丰产高产,而且口味纯正,香气浓郁,甜爽可口。引得路人不时在村边的瓜摊前驻足,买几个移民村的甜瓜或者西瓜回家,是人们夏日出行一件十分赏心的乐事。
穰原的镇街上,风像调皮的孩子在街头肆意游走,一街两行的西瓜摊儿、甜瓜摊儿,还有远道而来的哈密瓜、火龙果、水蜜桃、阳光玫瑰都被它尽情抚摸。卖凉皮、凉粉的叫卖声也在风中游走,从街头飘到街尾。行走于这些摊位之间,感到了夏日格外炎热,瓜果格外香甜,心中一个声音在催促你,买一个吧,带上它们回家,就把一缕清风带回了家,家里就拥有了舒心的清凉、惬意。
燃爆穰原夏天的,是烧烤一条街的诞生。每到黄昏来临,烧烤街上热浪氤氲,空中弥漫着炭火的碳烟味、孜然冲鼻的辣味、羊肉串、牛肉串、烤鱿鱼、烤面筋诱人的香味儿。黄昏,到烧烤街上撸串去,成了穰原人夏日消费的首选。
于是,人们趁着夜色,沐着凉爽的夜风,三五成群地向镇街集中,汇集在烧烤街上,吃几串心仪的烤串,喝几听消热的啤酒,和朋友海阔天空的闲聊,让穰原的夏天留下粉红色的回忆。
烈日下,精壮劳力们在建设工地上挥汗如雨,让一座座楼层拔高,把一条条道路不断向前延伸。他们的脊梁被烈日晒得黝黑发亮。家中的妇女们也没有闲着,她们在家打理着农田,侍候着一家老小的同时,又抽空到街上领回一些零活,补贴家里的开支。村头的树荫下,一张小圆桌堆满了要加工的小物件,妇女们坐在桌前,把一个个闪着亮光的小珠子放进一个个金色的金属框里。安好一个珠子仅有六厘的经济收入,纵然菲薄无比,她们也乐此不疲,忘记了头顶的烈日蒸烤,忘记了夜以继日劳作的疲累。她们相信,唯有不辍劳作才是人活着的意义。
风调雨顺,一直是穰原人最大的渴望。而穰原一进入六七月份,不是干旱,就是洪涝,把穰原人的渴望冲击得七零八落。
譬如今年,进入夏天以来,穰原大多数地方没下过一场透墒雨。“收秋不收秋,专看五月二十六。”今年五月二十六下了应时雨,让多少人对今年的秋天充满了期待,而随之而来的旷日持久的高温干旱,又使人们对流传千年的古老民谣里感到失落无比。天气预报也打起了诳语。浇地吧,天气预报说连日有雨;不浇地吧,密云不雨,遍地的玉米苗子已干得卷起了叶子。
因此,穰原夏天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下雨天,别的地方的人们都是往屋里躲,而穰原人却要往外面冲。他们穿着雨衣,在风雨里穿行,在田野里忙碌,不是补种玉米苗子,就是栽芝麻、补棉花、插红薯秧。纵然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一样,也心甘情愿。
更多的时候,他们眼瞅着田里越来越萎蔫的庄稼,心焦如焚。有时盼来了一片乌云,滴下几滴雨星,就期盼着老天爷开恩,乌云再多一些,再厚一些,最好能下一场透墒雨,解解燃眉之急。谁知刮来一阵风,把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雨星也随之无影无踪。心里的失落,如头顶上那一片瓦蓝,空荡荡的,找不到边际。
眼看着玉米正要冒顶花,吐红缨,老天爷给你来个捏脖旱,如果不浇水,秋季的收成就打了水漂。而此时玉米已经一人多深,在玉米地里撒水管,改水沟,锋利的玉米叶子拉着你的脸、你的胳膊,甚至有可能拉伤你的眼睛。此时的玉米地成了大蒸笼中小蒸笼,出来进去就是一身汗,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很容易中暑,更有甚者,有可能要陪上自己的性命。
纵然如此,只要能浇水,即使是火海,人们还要往里边跳。于是,穰原之上,烈日之下,穰原人一身汗、一身泥地在庄稼地里出入,一杆杆喷水枪喷出一道道白色的巨龙;一道道雾管撒下一片片水雾;一根根水管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此时,你才知道,穰原的丰收的背后,是穰原人拼着命换来的,每一粒粮食上面都凝结着晶莹的汗水,超负荷的劳动。
此时的穰原人恨不得自己变成老天爷,主宰着天空的日月运行、阴晴变化,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梦想,不再虚幻、飘渺。
旱魔打不垮穰原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更毁不灭穰原夏天的美丽、热闹。
一进入夏天,村子里的千重菊就盛开了。这是一位爱美的老人,自购千重菊种子,把它撒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经过春的孕育,千重菊破土而出,到处摇曳着翠绿的身影。夏日的熏风催开千重菊的花朵,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朵,把整个村落装扮得五颜六色,风情万种。千重菊花期长,直开到立秋过后。这样,整个夏天都有美丽的花儿陪伴,看着这些在烈日下依然生机勃勃的鲜花,烦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纵然苍天不眷顾穰原,让她备受干旱的折磨,也要像千重菊这样活着,让生命绽放出美丽,让生活过成花儿一样。
驱车穰原,穰原的绿托举着你,像一只海鸟,在绿海里飞行。
村边的小菜园不时走进你的视野。豆棚垂下长长的豆角、瓜架上绽满金色的花朵,绿叶丛里要么卧着一个老南瓜,要么垂下一个长丝瓜,辣椒树上红红的辣椒,那辣味扑鼻而来……鸡群在那里刨食,狗在树荫里纳凉,那人间烟火气,那村落自然美,瞬间击中你的寂寞,鼓起你热爱生活的风帆。
最让你精神振奋的是公路两边盛开的紫薇花。它们点缀在路两边绿化带之间,火红,粉红,紫红,雪白,各种花色,随着你的视野粉墨登场,惊艳着你的心目。它们和你一路相随,如一个个热情奔放的少女夹道相送,直把穰原的夏天演绎成一幅画,一首诗。行走穰原,恍如融进诗画之中,那美的震撼,是再多的文字都难以形容的。
与紫薇花相呼应的是蝉声。蝉声是夏日的标配。夏日里如果听不到蝉叫声,就像冬天里看不到雪花一样让人失落。穰原的夏天,从来没有蝉声的缺席。特别是在杨树经济繁荣的那些年头,穰原的公路两边有一条几十米宽的杨树绿化带,给蝉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每到夏天的夜晚,树上爬满了爬叉(幼蝉),地上落满了蝉蜕,枝叶间藏着蝉的成虫。每到夜晚,树林里捉爬叉的灯光如鬼火般在空气里漂浮,树顶上的蝉声如瀑布般从天而降。肥胖的幼蝉,在满足孩子的口福同时,还能为家庭增加一项收入。捡蝉蜕往往在早晨,蝉蜕由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价格不菲。中午,太阳下树林里走来几个粘知了的孩子,他们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的样子,让你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今年夏天,穰原持续高温,干旱少雨,湍河水显得有些瘦弱,池塘里的水在不断减少。庄稼在喊渴。穰原上草木都在盼着雨的到来。没有雨水光顾的穰原,像蒙了尘的蒙娜丽莎,美丽得朦朦胧胧。
节近立秋,眼瞅着穰原的夏天就要走到尽头。天气预报说,一场雨正走在来穰原的路上。我仿佛看见雨雾里,萎靡的庄稼挺直了腰身,落到河底的湍河水涨起来了,整个穰原在雨中又水灵灵地恢复了生气。沙沙的雨声好像一首老歌:“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浪漫的夏季,还有一个浪漫的你,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穰原的夏天,更像一个叫丁香的姑娘,撑一把油纸伞,踏着雨水,走在季节的雨巷深处……
来源:邓州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