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东湖高新区的生源是一年更比一年强,高知高薪的家长有能力有财力去培养孩子,区别于老城区的卷出天际的“鸡娃”模式,光谷家长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法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培养出优秀又全面的下一代。
近日,武汉新城实验高中正式挂牌“华师一附中东校区”,成为华师一附中在武汉的首个正式命名的分校区。
此消息一出家长群体中一片叫好声,东湖高新区又有一所好高中,光谷片区这么好的生源,总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源的流失。
要说东湖高新区的生源是一年更比一年强,高知高薪的家长有能力有财力去培养孩子,区别于老城区的卷出天际的“鸡娃”模式,光谷家长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法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培养出优秀又全面的下一代。
2024年,东湖高新区以3203.61万的GDP领跑全武汉,比第二名的经开区多了一千万,并且增速保持在7%以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高知人才落户高新区,一方面使得这一区域的人口增长如同经济增长般迅速,另一方面高知家长因自己的优秀基因或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东湖高新区人口增长强劲,常住人口达到120万,服务人口超200万人、近5年年均增速超8%,年轻化、高学历化特征显著。
根据2024年东湖高新区教育局发布的义务教育招生计划和招生结果,一年级新生17175人、七年级新生10875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教育资源的需求急剧攀升,然而,教育资源的供给却相对滞后。
东湖高新区的教育资源滞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量上不够用,另外一方面则是质量上跟不上。优质生源年年攀升,教育质量却跟不上,优秀的学生走着走着就去了别的区,优质生源的流失成了光谷之痛。
犹记中考志愿填报期间,东湖高新区有家长在教育主播直播间一遍遍连线一遍遍咨询,再一遍遍纠结,在担惊受怕中志愿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留在本区华师一附中够不上,分数又远超华科附中,裸考区外区又害怕掉档,难。
初中的光谷实验这些年因阳光分班也吓退了不少高分学生。一个年级50多个班,参差不齐的学生蛇形分班,如何能保障头部学生的进度呢?所以部分学生转身去了外初或报了民办。
前段时间一个光谷家长向小牧抱怨,孩子去年考上了外初,因舍不得孩子住校,只能举家搬到沌口陪读,但是父母却在光谷东上班,每天往返六七十公里,碰上堵车在三环上一动不动,上下班太崩溃。
于整个区而言是优质生源的流失,于家长和学生而言是迫不得已的“背井离乡”。
好在,近些年这一情况已有所好转。
01
先来聊一聊东湖高新区的初中。
东湖高新区的生源到底有多好?我们先来看一组中考数据。
因2025年中考整体成绩暂未公布,以上为2024年数据
2024年武汉中考东湖高新区的示范率和普高率是仅次于武昌区、江岸区、江汉区的,其中江汉区是包含了外初和美加的成绩,示范率和普高率均已超越汉阳,甚至可以说是初了武昌和江岸传统教育强区之外的第三名的存在了。
再来看看各校表现,从2023年到2025年,好学校数量越来越多。
从三年的中考成绩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学校的普高率都在增长(虽然与全市整体普高率提高有关),强者恒强,民办光谷未来一骑绝尘,公办华科附、光谷实验中学年年攀升。
还有3年实现三个大跳跃的学校,光谷为明尤其亮眼,从2023年的示范率只有68.5%,普高率86.1%,到2025年示范率85%,普高率94%,还出了一个高分保护。另外光谷二初、华一汤逊湖也在三年里从60%的普高率达到了75%以上,且头部学生相当能打。
令人惊喜的还有首届中考的花城中学,普高率达77.2%,示范率64.3%,过600分的人数也相当多。花城中学的出现填补了花山区域的学区短板。
头部热门民办需要摇号,头部公办华科附中只面向子弟。普通家长能摸到门槛且给予厚望的只有光谷实验,从2021年起光谷实验不再分重点班而是全员提升普高率,这一决策让头部学生流失较多,网传2025年光谷实验会分班,然而尘埃落定还是蛇形分班。这些年光谷实验的普高率年年攀升,但高分率却并没有升高。
对于如何挽留头部优质生源,东湖高新区采取了相应措施。
首先,华师一卓越书院招生向东湖高新区倾斜,丘班面向全市招生,博雅班只面向东湖高新区招生。其次,华科附中推出了2+4班,这种模式成功的留住了很大一批摇摆不定的头部学生。
还有,今年新开的科创实验中学,由光谷实验中学的原校长的马国新担任校长,管理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光谷实验中学,对口的光谷一小赢麻了。去年正式开办的新城实验初中部自带华师一光环,给光谷东的家长、孩子们送去了及时雨。
来源:世界光谷动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