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药物递送领域,维持体内药物浓度在安全有效的治疗窗口内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多域肽(MDPs)能自组装成具有高度多孔纳米结构的超分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潜力,但其应用受限于药物的快速扩散问题,导致释放时间短、需频繁给药,尤其对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而言,传统
新型超分子肽水凝胶实现长效药物控释,突破传统递送系统局限
在药物递送领域,维持体内药物浓度在安全有效的治疗窗口内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多域肽(MDPs)能自组装成具有高度多孔纳米结构的超分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潜力,但其应用受限于药物的快速扩散问题,导致释放时间短、需频繁给药,尤其对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而言,传统水凝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为此,莱斯大学Kevin J. McHugh和Jeffrey D. Hartgerink合作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动态共价键的自组装硼酸酯释放(SABER)系统,通过在多域肽上引入4-硝基邻苯二酚或水杨基羟肟酸(SHA)等官能团,使其能与含硼酸(BA)的负载药物形成可逆共价键,显著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多种含硼酸的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如胰岛素和抗体),在结核病和糖尿病模型中实现了从数天到数周的持久疗效,展现出广泛的临床转化潜力。相关论文以“Nanofibrous supramolecular peptide hydrogel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small-molecule drugs and biologics”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紫外光谱分析验证了SHA和4-硝基多巴胺在溶液中具有优异的氧化稳定性,远优于传统的邻苯二酚类配体。随后,他们合成了三种功能化MDP肽:Cat-K₂、nitroCat-K₂和SHA-K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证实它们均能形成反平行β-折叠结构,具备典型的水凝胶自组装行为。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图像显示,Cat-K₂和nitroCat-K₂形成细长纳米纤维,而SHA-K₂则呈现片状聚集形态。流变学测试进一步表明,所有肽水凝胶均具有剪切稀化和自愈合能力,适合注射给药。
图1 | SABER水凝胶的表征 a. 示意图展示小分子因水凝胶网状结构大而快速扩散(红色),假设通过引入动态共价结合位点可延缓释放(蓝色)。 b. 三种SABER肽的化学结构。 c. FTIR光谱显示它们组装成反平行β-折叠。 d. CD光谱证实β-折叠结构。 e–g. Cryo-TEM图像显示纳米纤维结构。 h. 流变频率扫描表明其形成水凝胶。 i. 剪切恢复实验显示所有水凝胶具有剪切稀化和自愈合能力。
在体外释放实验中,SHA-K₂和nitroCat-K₂水凝胶显著延缓了硼酸类药物(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他伐硼罗和甘非硼罗)的释放,而传统Cat-K₂和未修饰K₂水凝胶则在2小时内释放大部分药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SHA-K₂系统对葡萄糖浓度不敏感,避免了因血糖波动导致的药物释放不稳定问题,这在糖尿病治疗以外的应用中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拓展SABER系统的适用性,研究团队还将苯硼酸(PBA)修饰到原本不含硼酸的小分子药物(如TLR7激动剂1V209)上,并证实修饰后的药物仍保持原有生物活性,且其释放行为可通过SABER水凝胶有效调控。这一策略为许多现有药物的长效化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图2 | 含硼酸小分子药物的体外释放 a–d. 不同SABER水凝胶对硼替佐米、伊沙佐米、他伐硼罗和甘非硼罗的释放曲线。 e–f. 药物-肽比例对释放行为的影响。 g. TLR7活性实验显示PBA修饰不影响药物活性。 h–i. 仅含PBA修饰的药物才能被SABER延缓释放。
在体内实验中,SABER水凝胶表现出优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装载硼替佐米的SHA-K₂和nitroCat-K₂水凝胶显著降低了血药峰值浓度(Cmax),同时提高了药物暴露量(AUC),有望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毒副作用。质谱成像结果显示,水凝胶能在注射部位维持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最长可达21天,这对于局部治疗如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图3 | SABER肽在体内延长小分子药物的系统释放与局部滞留 a–b. 硼替佐米药时曲线与Cmax对比。 c. 低剂量游离药物与高剂量SABER给药组的血药浓度对比。 d–f. 质谱成像显示局部药物滞留情况。 g–h. 甘非硼罗在体内的持久释放与药代参数改善。
在结核病治疗模型中,单次注射装载甘非硼罗的SHA-E₂水凝胶(使用负电荷MDP以降低免疫反应)相比多次口服给药显示出更优的抗菌效果,肺部细菌负荷降低超过4 log,且药物浓度持续高于EC₅₀超过400小时。这一结果标志着单次注射治疗结核病的重大突破。
图4 | 负电荷SABER水凝胶的表征及其在急性结核病模型中的应用 a. SHA-E₂的化学结构。 b–c. FTIR与CD证实其β-折叠结构。 d. 流变学显示其剪切稀化与自愈合性。 e. Cryo-TEM显示纳米纤维。 f. 体外释放甘非硼罗。 g. 体内药时曲线。 h. 结核病实验设计示意图。 i. 肺部菌落计数显示SABER组疗效最优。
此外,研究还展示了SABER系统在抗体递送方面的潜力。通过将IgG抗体修饰苯硼酸,并搭载于SHA-E₂水凝胶中,实现了长达8周的局部缓释,远优于未修饰组或其他水凝胶系统。
图5 | SABER水凝胶局部递送BA修饰的IgG抗体 a. 示意图展示动态共价键延缓抗体扩散。 b–c. FRAP实验显示SHA修饰降低抗体在凝胶中的扩散速度。 d. 体内荧光图像显示抗体滞留时间延长。 e–f. SHA-K₂和SHA-E₂分别延长抗体释放至28天和56天。
在糖尿病模型中,装载PBA修饰胰岛素的SHA-E₂水凝胶实现了长达144小时的血糖控制,且不受葡萄糖浓度影响,适用于基础胰岛素治疗,避免了现有葡萄糖响应型系统的不稳定性问题。
图6 | SHA-E₂递送PBA修饰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小鼠中维持血糖正常达144小时 a. 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PBA的释放曲线。 b. 24小时累积释放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葡萄糖响应性。 c–e. 单次注射后血糖控制时间显著延长。 f. 重复给药效果一致。
综上所述,SABER平台通过动态共价键机制实现了对含硼酸药物的持久控释,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注射性,适用于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及抗体等多种药物形式。该技术不仅显著延长了药物释放时间,还通过模块化设计适应不同治疗场景,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持,有望在未来应用于结核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小孙讲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