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春风拂校园丨安顺经开区推动教育数字化从“赋能”向“重塑”迈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6:55 1

摘要:9月8日,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四年级三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借助AI智能评课系统录播设备,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动态教学内容,课堂上频频传出热烈的互动声。

9月8日,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四年级三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借助AI智能评课系统录播设备,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动态教学内容,课堂上频频传出热烈的互动声。

这生动一幕,正是安顺经开区以“志教融合”为引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缩影。作为贵州省7个教育数字化转型省级试点区之一,近年来,该区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围绕“五育并举”根本任务,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数字红利惠及城乡每一名学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成为了安顺经开区城区的标杆。“我们建成18间数字化专用教室,配备智能机器人套件和AI分析系统,还搭建了完整的数字化探究资源库。”该校副校长张雄介绍,该校组建专业科学教育团队,通过系统培训实现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100%达标,开发的《创意编程》《航模》等校本课程,让数字化教学走进日常课堂。

当下,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正依托数字化平台,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航天模型等沉浸式教学,还多次承办省级赛事。2024年,该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斩获一金一银;近三年,累计有10余人次获全国科技竞赛一等奖,60余人次获省级奖项,该校成功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机器人课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去年竞赛获奖时,我真切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八年级学生张轩豪说,在智慧实验室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后,他坚定了未来深耕这一领域的决心。

在安顺经开区,数字教育的春风,同样吹进乡村校园。在该区幺铺镇么铺小学3D科创室,无人机、3D打印作品等琳琅满目的参赛作品,见证着这所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转型。

“2019年,我们引入希沃互动教学平台,用直观演示破解‘角的大小’等抽象知识点教学难题,此外,我们还创新‘码书’作业辅导工具,成了同类学校的教学典范。”么铺小学副校长刘刚介绍,2023年起,该校推广“同步互动课堂”,不仅串联起中心校与周边村小,还与省外学校开展跨省交流,打破地域资源壁垒。

现在的么铺小学,教学区实现无线全覆盖,班班通配备率达100%,先后荣获贵州省第十四届“贵青杯”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刚接触编程时,看着代码让图形人物动起来特别有趣,后来发现编程还能助力学习成绩提升。”么铺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翠园凭借扎实编程功底,今年6月斩获安顺市C竞赛一等奖。一名名学生通过兴趣爱好取得了一个个好成绩,在该校教师马启成看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备课能借鉴优质资源,研修可自主选学课程,学生也能通过平台自主学习,让抽象问题变形象。”

从城区到乡村,安顺经开区正构建起“区域统筹、学校主体、技术支撑、专家引领”的教育数字化推进体系。如今,该区迅速推进全区学校网络改造升级,累计培训教师2800余人次,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提升至75%。

“我们不仅通过大规模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还探索‘志教融合’新模式,形成30多个优秀案例。”安顺经开区教育局副局长梁冬洪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深化AI学情分析等智能应用,推动教育数字化从“赋能”向“重塑”迈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编辑 杨曦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