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石佛寺和田玉市场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将“玉石造假”这个话题推到了台前。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石集散地,石佛寺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行业最前沿的动向,也折射出光怪陆离的乱象。
前段时间,石佛寺和田玉市场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将“玉石造假”这个话题推到了台前。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石集散地,石佛寺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行业最前沿的动向,也折射出光怪陆离的乱象。
我曾多次前往石佛寺考察,也曾依据当地市场动态,在直播中分析过碧玉、糖白、翠青等有色玉种的走势。目前为止,有些判断已成现实,市场也涌现出新变化。今天,我想结合最近的观察,与大家再聊聊特色和田玉的未来动向。
碧玉:从疯狂到理性,价值根基更稳
碧玉大概是过去五年里变化最显著的玉种。记得2023年前后,碧玉价格涨幅惊人,尤其是冰底、猫眼等高端料,几乎一日一价。当时我便指出,这并非正常市场行为,而是外部资金推动所致——特别是一些原本从事翡翠行业的资金转向碧玉,带动了一轮资本炒作。
果然,到2024年下半年,碧玉市场出现回调。中低端料价格逐渐回归理性,但高端料——如瓷底、粉绿、冰绿等——依然坚挺,甚至保持缓慢上升。究其原因,终究是好料稀缺。
更值得注意的是,碧玉的“珠宝化”趋势愈发明显。以往碧玉多用于雕件,如今则越来越多被运用于戒面、手镯、镶嵌首饰等珠宝门类。尤其是在碧玉进口渠道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之后,其价格体系也变得更透明、更稳定。
未来碧玉是否还会上涨?我认为高端料仍有空间,尤其是颜色正、细度好、无结构的品质。但普通料可能会横盘甚至微跌。收藏碧玉,关键还是看品质,而非一味看重产地。
糖料、翠青、黄口…小玉种也有春天
除碧玉外,这几年来一些特色小玉种也逐渐受到关注,如糖料、翠青、藕粉、烟紫等。这些料子虽不如白玉受众广泛,却因颜色特别、玩法多样,吸引了一批年轻玩家。
糖料以新疆且末料为代表,糖白分明、油性好的始终抢手。尤其那些适宜巧雕的料子,工料结合得当,价值更为突出。
翠青则成为另一亮点。以往被视为青海料的“附属品”,如今已独立成种,“翠青玉”也获国标确认。品质好的翠青,白底飘翠、颜色阳绿、玉质细腻,价格已不容小觑。
黄口料也越来越受关注,尤以新疆若羌黄口为代表,颜色正、玉质细,有些甚至被直接称为“黄玉”。虽然市场上青海黄口也不少,但玩家已逐渐能辨别二者差异。
这些小玉种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白玉价格已居高位,玩家开始转向差异化收藏;另一方面,年轻人更偏好有色彩、有设计感的玉饰。未来,这些玉种仍会继续分化,品质优良者愈显珍贵,普通货色则难有市场。
白玉稳如泰山,特色料需看长远
谈及特色料,仍须一提白玉。作为和田玉的“基本盘”,白玉这几年价格始终稳健——微涨,但未出现碧玉般大起大落。无论是新疆料、俄料还是青海料,只要品质到位,价格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白玉受众广泛,覆盖收藏、送礼、雕件、珠串等几乎所有玉器用途,因而其价格体系成熟,资本炒作空间有限。
至于特色料,我认为未来仍将延续两极分化:高端料越来越贵,普品则越来越难出手。玩家也会更加挑剔——不仅看颜色,还要考量细度、油性、工艺与设计。
因此,若玉友有意收藏特色料,我仍建议遵循那句老话:看品质,不追风口。好东西永远稀缺,差东西永远过剩。尤其是那些颜色正、玉质细、工艺精的特色料,未来依然具备升值潜力。
我玩玉已有二十年,专业收藏十二年。这些年一直在市场一线奔波,看料、看工、看人。于我而言,玉器市场没有永远的“爆款”,但有永远的“好玉”。无论白玉还是特色料,最终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永远是那些品质过硬、工艺精湛、有文化底蕴的作品。
未来,特色料市场仍会不断变化,但核心始终如一:玩玉,玩的还是玉本身。愿大家都能收得好玉,玩得尽兴。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