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岁的IShowSpeed,在YouTube拥有3700多万粉丝,其直播以情绪强烈、表情丰富、风格夸张知名,兴奋起来放声嘶吼、手舞足蹈,中国网民此戏称他为:甲亢哥。
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不仅在国外火了,在中国国内也是人气惊人。
20岁的IShowSpeed,在YouTube拥有3700多万粉丝,其直播以情绪强烈、表情丰富、风格夸张知名,兴奋起来放声嘶吼、手舞足蹈,中国网民此戏称他为:甲亢哥。
甲亢哥2022年开始全世界边走边播,两年半以来直播了约25个国家,包括新加坡,这次在中国,仍是全程采用”一镜到底”的直播方式,最长六小时,在户外街头暴走、与民众当场互动交流,没有任何剪辑和剧本。
据报道,甲亢哥游中国的直播,场场都有五六百万线上观众,至今留言上万条,在YouTube与TikTok的播放量数以亿次计,除了带动美日赴华旅游搜索量激增,许多外国网民纷纷说甲亢哥让他们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面貌,“#RealChina”这个话题一下子涌现数千条二创内容。
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可以说,一个人干翻西方媒体对中国 的“滤镜宣传”,也让我们花费巨资的对外宣传包括孔子学院、CGTN相形见绌。
美国网红"甲亢哥"(Speed)以试驾小米SU7获得1.2亿播放量,其传播效能远超央视海外频道全年流量总和。
说起来,真的难以想象,一个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责任的官方媒体,其宣传效用,和甲亢哥相比,简直是无地自容。
当CGTN发布《中国5G建设成就》专题片时,评论区高频出现"propaganda"(宣传)质疑标签;而甲亢哥直播中随意展示的广州塔下5G测速(下载速率867Mbps),却引发海外网友自发制作中美网速对比图。
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看来一本正经,几个人端坐在那里播报新闻,这种模式太陈旧了。
我们现在官方媒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站在宏大叙事方式来描述一件事情,本来是一件很有新闻性,很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但经过我们官方媒体宏大叙事,并且喜欢拔高上线的新闻播报模式一出现,立马无人问津。
现在读者和观众已经发生了巨变,而我们媒体还是按部就班,老套路一走到底。
官方媒体沿袭"政策解读-成就展示-文化输出"的传统叙事框架,与Z世代受众的"碎片化-娱乐化-交互化"信息消费习惯形成结构性矛盾。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监测显示,外交部账号发布的"中国发展白皮书"类内容,海外青少年平均观看时长不足11秒,而甲亢哥吃螺蛳粉的15秒短视频完播率达92%。
不过,官媒确实有自身的“限制”,它不适合办得很俏皮,很活泼,否则,就无法承担“政府发言人”的角色。
这时候,人们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我们官媒由于自身定位问题,可能无法完成“讲好中国故事”这个任务。
要靠谁?
也许,真的就要靠各种网红,他们的发言,可能比官媒更有权威性,可信性。
在新闻方面,第三方传播者较官方机构具有天然可信度优势。牛津大学路透研究院数据显示,海外受众对政府背景媒体的信任度仅为17%,而草根网红的信任溢价可达43%。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尽管对官方媒体来说,十分残忍。
我们有些县城和地级市,现在电视无人看,报纸没有人买,我们很多地方在新 形势下,如何发声,已经到了十分囧的地步。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预期投资很大养活一个根本效果不大的 宣传机构,不如把这些费用拿出十分之一,用来支持度当地的新媒体,优秀网红,说不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民营企业现在已经是国民经济主力军,经济上已经证明的事,我们宣传上,为何不敢直面现实呢?
我们报纸有许多优秀记者编辑,他们可以转战自媒体,而优秀电视主播,他们也可以转战抖音等平台,我们官方可以给他们一定支持,这总比花费大量金钱在一个门可罗雀的媒体上,要有用的多,效果好的多。
来源:笑看云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