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常会有人倾诉道:“我明知道他不是良配,想起上一段感情也不再有留恋,自己感觉释然了,可为什么过去的记忆还是像潮水一样时不时涌上来,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放?”
告别一段让你备受折磨的感情,只要和对方分开,就意味着可以彻底翻过那一页了吗?我们常常如此希望,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时常会有人倾诉道:“我明知道他不是良配,想起上一段感情也不再有留恋,自己感觉释然了,可为什么过去的记忆还是像潮水一样时不时涌上来,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放?”
有时是曾经说过的话,有时是熟悉的场景,又或者只是某个微不足道的瞬间情绪——它们总会在你最没有防备的时候浮现,让你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放下过往了。这些回忆让你变得不再像过去的自己,变得焦虑且疲惫。
你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该怎样彻底摆脱过去,不再想起那些感情和回忆。
别着急,其实你没必要为此不安。
回忆过去本身不是问题,你对经历一切的自己的否定与焦虑才是问题。
在重要亲密关系破裂之后,时不时想起过往的时光其实只是大脑的正常记忆机制,这并不代表你在感情里软弱,更不意味着你还没有放下,也并不说明分开是个不好的决定。
不必害怕,你不会变得不像你自己,恰恰相反,这说明你内心正在努力消化伤痛、自我疗愈,从中汲取力量并提炼出意义,从而成长并重定义为更加完整、坚韧的自我,你和从前不一样,是因为你会变得更强大。
没有必要压抑这些记忆,不如试着接纳这个“无法彻底忘掉过去”的自己吧,那些挥之不去的时光不是你的敌人,只是自然的存在于你身体中的一部分,塑造了你的情感体验,也参与过你的身份构建。你不可能把自己的内部掏空,只为了舍弃那些曾切实度过的日子,不是吗?
它们能提醒你曾经爱过,受伤过,最终也走出来了。记忆不会消失,你也不会停滞不前,痛苦与遗憾是塑造我们灵魂的重要材料,而非只是阻碍你的绊脚石。
01理解回忆,先要理解大脑其实,你会对分手后时不时的记忆闪回如临大敌,也是由于不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所致。
你可能把大脑想象成了一个装满文件的储存柜,当自己需要哪段记忆的时候,就从储存柜里取出对应编号的文件进行读取。在你看来,自己痛下决心分开之后就应该把记录了前任的相关文件全部从储存柜里拖出来,一把火烧掉才对。既然文件已经消失了,那么过去的记忆就不该困扰着你,更不该在你没有想要“读取”那些记忆的时候不请自来。
在这样的想象下,你不由得害怕起来:难道是因为我对那个他余情未了,所以才没有成功“销毁”记录过去记忆的那些“文件”,又在潜意识中不断“读取”它们,所以过往记忆才会时不时浮现?
别紧张,大脑里的记忆并不是像你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按下按钮就能播放对应的节目。实际上,你的大脑根本没有储存记忆的某个特定区域,而是被储存在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模式中,分布于大脑里记录初始体验的区块。
记忆不是像照片或者录像那样存在你的手机相册里,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感觉事件构成,包括气味、景观、声音、情绪、触感等等要素,这些体验由处理不同感觉信息的区域加工后,再被输入至大脑颞叶内的海马体中,海马体负责整合不同的感觉与体验,最终生成充满情感的生动连贯的记忆。所以说,你的记忆远不只是一段描述,还包含大量的体验信息与情绪,记忆是由你在那一刻所关注的事件和经验碎片组成的,而当你试图检索记忆时,你的大脑才会把所有碎片从各个区域中打捞起来,重新组合,并在完成回忆后重新储存。
这就意味着你的每一段记忆都会被唤醒后重新编辑,进行有意无意地修饰和改编,而你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其中的变化。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储存物,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重塑的过程。当你想起一段过往,你的大脑不是在播放静止的录像,而是会活跃起来、重新构建它,在这个过程里,你的情绪、认知,甚至当下的情境都会影响你对这段记忆的解读。
这就是记忆的再巩固过程,每当你回忆起上一段感情有关的记忆,你越是向自己强调“要忘记”,你的大脑越是会打上标记,再次巩固这段记忆,并且更加难忘。刻意试图忘记,反而会让那些记忆持久。
同时你的大脑还负责将信息与一切线索进行关联,尽管我们在记忆信息时没有刻意注意四周的环境和自己的内在状态,这些信息依然被编码并嵌入了我们的记忆之中,当你在经历一件事的时候,无论你的鼻子闻到了什么气味,耳朵听到了什么声音,手脚感受到了怎样的触感……这些都会成为你对那段记忆的一部分,这就是记忆的情景依赖。
于是当你处于某个与前任相关联的场景中,或者脱口而出某句对他说过的话,听到了和他一起听过的音乐,甚至是心情与和他在一起时相似……你的大脑都会被这些信号激活,打捞起你没有去回忆的片段。
和那段感情有多特别没有关系,放在别的事情上也一样,这只是人类大脑自动化运作机制的一部分,就比如你在工作场所以外偶遇同事很可能认不出来,回到童年的家乡时能重拾早已遗忘的记忆,这也是同样的原理。
通过不断的回溯,大脑在帮助我们理解过往的经历,从而帮助你在未来进行更好的决策。这是我们人类在进化中发展出的策略,也就是倾向于记住和回忆起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件。
大脑的记忆功能不是为了困扰你而存在,事实上,当你了解了它是如何工作之后,就不会害怕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了。
这些时不时浮现出来的记忆对你不会有真切的伤害,反而是你在抗拒这一自然机制的过程中可能做出的一些错误行为会加剧内心冲突,让疗愈与淡忘变得更加困难。
错误一:为了遗忘而惩罚自己
你在面对这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时可能会试图强迫自己忘记,甚至因为不合时宜的回忆而惩罚自己。有的人会刻意避免接触与前任相关的一切,比如清空聊天记录、拉黑账号、拒绝讨论与之相关的事情,甚至与和前任共有的朋友断交……你希望通过隔绝外界刺激来加速希望,却没意识到这种方式只是进一步加深了前任对你的意义与独特性,在你的大脑上烙下了更深的印记。
这就像要求你不要想起粉色的大象,原本你不会刻意想出这样奇怪的概念,经过提醒之后,粉色大象反而会出乎意料地冒出来打扰你的思绪。与前任的回忆也是如此,当你试图压抑某个念头时,大脑反而会更加频繁地进行关注。
这样的行为还会让你陷入更严重的焦虑,因为每一次回忆都会被你判断为一次“失败”,接踵而来的负反馈对你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我否定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将你禁锢在过去的阴影之中,无法自由呼吸,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想要面对这些回忆,更好的做法是接纳而非压制。当过往时光浮现的时候,不要为此而自责或者心烦,你可以温和地告诉自己:“过去本来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允许它存在于我的生命里。”像观察天空的云朵一样,任由它们飘过,别让乌云在你心中盘旋不去。
错误二:迅速进入新关系来填补空缺
还有的人会认为,想要忘记过去的感情,最好的方法是用新的感情去覆盖旧的,于是他们在分手后会迅速投入下一段关系,想要用新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或是摆脱孤独感,又或是证明自己仍然有吸引力。
新的亲密关系没有解决旧有情感创伤的能力,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反而会导致新的关系也产生问题。
好比拔掉一颗坏牙后,也不管位置正不正确,就马上往里面塞进另一颗假牙,结果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引发了感染和炎症。
在与过往告别后不是不能开始新的感情,但不必操之过急,更不应该让新的感情承担它本不该有的其他功能。
独处的时间可以用来审视自己在感情中的需求、价值观和边界,学习如何与自我相处,只有建立起内心的稳定,发展的新关系才会是健康且幸福的。
错误三:用忙碌来逃避思考
另一种常见的逃避方式是通过让自己过度忙碌来压缩自我反思的时间与空间。比如给自己塞满各种工作和活动,一天天忙得歇不下来;又比如用游戏、刷剧和购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用短暂的快感来麻痹自己……你希望当自己的时间被其他事物填满,从而避免面对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种方法确实可以令你暂时缓解,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更会延缓疗愈过程。因为当你没有空余时间去回想过往,也同样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些感受积压在内心深处,最终很可能以更隐蔽、更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像是突然的情绪爆发,无法控制的愤怒、悲伤;又像是人际关系障碍,对周围的人失去耐心,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封闭自我,拒绝与其他人来往……
情绪需要被消化,不能用逃避来消除。
对你更好的办法是有意识地给自己留出消化情感的时间,让自己有空去面对和整理情绪。例如可以留下固定的一刻钟空闲,用来冥想、书写等等,让你的情绪可以被温柔地梳理,而不是在忙碌中被挤压。
不论你选择怎样的方式,你都要记住:真正的释然不是与回忆对抗,而是与过往共存,让它成为人生故事的一部分——既真实地存在于你的生命之书中,也已然是翻过的一页。
来源:柚一情感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