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家腾这次算是彻底"口碑翻身"!刚在《生万物》里演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封腻味,转头就在《归队》里成了抗联小队的"活宝"万福庆。
《归队》大结局落下帷幕,这部后劲十足的国剧,收官阶段连创收视破2的佳绩,观众用脚投票证明了它的分量。
34集的大结局更是被无数人奉为"封神级"——小贵假意投诚反手射杀川野时,我攥着拳头直呼痛快;
乡亲们举着火把助抗联反击时,热血直往头顶冲;直到汤德远三人在八颗松为老排长鸣枪祭奠,眼泪终于绷不住。
而随着结局落幕,演员演技排名也新鲜出炉,最意外的是胡军仅排第4,而榜首陈靖可的表现,却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第8名:宋家腾(饰 万福庆)——"裤裆藏饼"的小人物,演活了抗联的烟火气
宋家腾这次算是彻底"口碑翻身"!刚在《生万物》里演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封腻味,转头就在《归队》里成了抗联小队的"活宝"万福庆。
这个角色没半点主角光环,开场就透着股草根劲儿——队伍断粮时,他嬉皮笑脸从裤裆里摸出偷藏的饼分给大家,生死边缘的沉重,瞬间被他化成了苦中作乐的烟火气。
他的演技厉害在"生活化",一口地道的东北话,浑身都是小细节:饿到浑身发飘时,看见地里的婆婆丁拔了就往嘴里塞,嚼得那叫一个香,既演出了极度饥饿的生理反应,又藏着东北人的顽强;
后来老山东带回来核桃酥,他喜出望外还不忘念叨"云虎不在可太好了",小市民的可爱劲儿一下就出来了。
最戳人的还是哭戏。老山东牺牲后,福庆哭得稀里哗啦,被汤德远点名时,他打着哭嗝答"到",那一瞬间,我仿佛真的看见一个失去主心骨的小兵,委屈又无助。
难怪观众说他是"剧抛脸",从《狂飙》的麻子到《开端》的直播男,再到这次的福庆,每个角色都截然不同,而这次的"裤裆藏饼",更是让他把小人物的硬骨头演活了。
第7名:任彬(饰 高云虎)——"收着演"的硬汉,藏着最动人的温柔
高云虎是个不好演的角色——沉稳、内敛,话少得可怜,可任彬偏偏用"收着演"的方式,让这个角色发光。
他和福庆是全剧的"笑点担当",每次看他数落福庆"缺心眼",福庆嬉皮笑脸认错,我都忍不住笑,抗联小队的苦日子里,这份乐子太珍贵了。
但他的高光不止于搞笑。被日军骗去老金沟淘金,遭遇塌方活埋,是大阔枝把他救回来,养伤时两人渐生情愫,可他惦记着抗联使命,伤没好就毅然归队。
任彬把这份"隐忍"演得太到位了:和大阔枝相处时,眼神里藏着克制的温柔,却从不说甜言蜜语;归队时没多说一句,只是默默收拾行李,背影里全是决绝。
为了贴近角色,他在零下30℃的实景里拍雪地负重戏,膝盖磨破了也没喊停。以前他总演都市剧里的文雅精英,这次换上粗粝的工装,浑身是战火里练出的血性,彻底打破了既往形象。
他就像抗联小队里的"定海神针",话不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撑起场面。
第6名:袁姗姗(饰 兰花儿)——从"宫斗美人"到"战地玫瑰",38秒长镜头撕碎质疑
袁姗姗这次的转型太惊喜了!
以前看她演《宫锁珠帘》里妆容精致的钮钴禄怜儿,总觉得少点硬气,可这次的兰花儿,却成了乱世里的"战地玫瑰"——一手拿药箱,一手握枪,闯土匪窝救战友,凭医术让土匪服服帖帖,活脱脱一个不好惹的姑娘。
她的高光戏是那场38秒的"冰河护子"长镜头:小队被日军围剿,丈夫小白马先牺牲,她带着孩子渡江时中了两枪,鲜血染红了水面,却拼尽全力把孩子推到浮板上,自己慢慢沉下去。
袁姗姗没靠哭腔煽情,只靠紧抱孩子的胳膊、濒死仍不松开的"推"的姿势,就把母性与英勇刻进了观众心里。
为了这个角色,她主动涂黑皮肤、素颜出镜,在冰水里绑着配重反复拍摄,连胡军探班时都夸她能吃苦。
虽然兰花儿的孩子最后没交代下落,成了观众的意难平,但袁姗姗用这段表演,证明自己不止能演宫斗剧,更能扛得起正剧里的硬核女性角色。
第5名:蒋欣(饰 大阔枝)——松林镇的"泼辣老板娘",活成了乱世里的光
蒋欣的大阔枝,是近年国剧里最鲜活的女性角色!一个女人撑起"夜来好"酒馆,八面玲珑,消息灵通,"松林镇没有我不知道的事"。
怼汉奸时脏话连篇,阴阳怪气的金句能把人噎死;可转身就把抗联战士藏进酒窖,冒着风险传递情报,活脱脱一朵带刺的乱世玫瑰。
她的演技把"泼辣"与"大义"揉得恰到好处:面对想搜店的庞四海,她从容不迫,挑眉怼得对方毫无招架之力,东北话一出口满是市井气;
可当云虎要归队,担心连累她想连夜走时,她却说"今天松林镇只有这个炕容得下你",语气里有女性的妩媚,更有侠女的风骨,蒋欣直勾勾的眼神,把这份敢爱敢恨演绝了。
比起《甄嬛传》里华妃的外放跋扈,大阔枝的泼辣藏着底层女性的求生本能;比起《小巷人家》里的都市矫情,她的妩媚带着烽火年代的野性。
这个角色让观众明白,乱世里的英雄,不一定是扛枪的战士,也可以是开酒馆的老板娘,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国。
第4名:林永健(饰 肖铁林)——"汉奸"面具下的卧底,演活了人性的拉扯
林永健的肖铁林,是全剧最耐嚼的角色!表面上是对日军点头哈腰的伪警察局长,小眼睛一眯、腰一弯,谄媚的汉奸相活灵活现,可背地里,他是潜伏十年的卧底;
从日军仓库偷弹药埋在乱葬岗,帮汤德远设计假死脱身,每天笑着赔罪,心里却憋着对鬼子的恨。
他的演技厉害在"双面性":在日军面前,他点头哈腰,连说话都带着讨好的腔调;可转身独处时,他靠在墙角抽烟,眼神里全是十年卧底的疲惫与挣扎。
最绝的是他对着鹦鹉说心里话的戏,明明是自言自语,却把"人前演戏、人后煎熬"的孤独演得让人心疼。
对比三个月前在《生万物》里演的耿直农民封二,林永健的反差堪称"剧抛式"变身——那时他晒得黝黑,抡着锄头满是实诚;
这次戴上金丝眼镜,皮笑肉不笑,满是心思深沉。直到结局,肖铁林交代完日军机场情报,和汤德远对视后露出解脱的眼神,我才明白,这个在深渊里走钢丝的卧底,终究没丢了自己的良心。
第3名:李乃文(饰 汤德远)——在"堕落与觉醒"间,演活了人性的灰度
李乃文的汤德远,是抗战剧里少见的"非典型英雄"。
他本该是抗联小队的"智囊",跳崖负伤后被抓进劳工营,听了抗联"覆灭"的谣言,竟绝望投靠伪警察肖铁林,成了倒腾物资的"汤二爷"。可他骨子里没丢良知——不欺负百姓,偷偷记录日军情报,等着机会重回队伍。
李乃文把这份"矛盾"演得太细腻了:听到抗联"覆灭"广播时,眼神从震惊到空洞,嘴角止不住地抖,那是信仰崩塌的瞬间;
面对家人和使命的抉择,他背对着镜头,肩膀僵硬,连手指都攥得发白,无声的煎熬比嘶吼更戳人。
最动人的是他和小贵摊牌时,轻声说"看到你手的时候,就知道你吃了多少苦",语气轻得像叹气,却藏着感同身受的痛——毕竟他也在劳工营里熬过一年,小贵的苦,他最懂。
到了结局,他带着云虎、福庆在八颗松祭奠老排长,一句"报到"、三声枪响,没有多余的话,却像有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李乃文就有这本事,不用夸张的表情,只用眼神和小动作,就能把一个从迷失到觉醒的战士,演得有血有肉。
第2名:胡军(饰 老山东)——减重37斤的"大家长",沉默的牺牲最戳心
胡军这次排第4,不少观众觉得意外,可细想却在情理之中——他演的老山东,不是"炸裂式"的英雄,而是抗联小队的"大家长",温柔又坚韧,这份"收着演"的真实,反而更显珍贵。
为了这个角色,胡军从190斤减重到153斤,满脸冻疮、指甲缝里藏着泥,往雪地里一坐,就像从历史里走出来的抗联排长。
他的戏里全是细节:战友牺牲时,他颤抖着手点燃烟袋锅,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掉;带领队员雪地求生,他趴在地上捡马粪里的玉米粒,用雪搓干净就往嘴里塞,把生存的残酷演得淋漓尽致。
最封神的是他的牺牲戏——中弹后还在安排任务,让汤德远用自己的尸体当"筹码",最后颤抖着手点不着火柴,汤德远帮他点上,他笑着念叨"小贵在就好了",上一秒还在笑,下一秒就倒在怀里。
没有悲壮的台词,没有慢镜头,可我当时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这个总把"带你们归队"挂在嘴边的老排长,到最后都在惦记着战友。
他演的老山东,没有乔峰的豪气冲天,却有"大家长"的温暖,这种"接地气的英雄",或许不够耀眼,却足够真实。
第1名:陈靖可(饰 田小贵)——从"甜宠男主"到"残手狙击手",用悲情演绎封神
谁也没想到,陈靖可会凭田小贵这个角色,拿下无争议的演技榜首!
这个出身地主家的狙击手,本该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却在被俘后成了731部队的"实验品"——双手被废,被注射成瘾药物,再次出现时,连划根火柴都手抖得厉害,眼神躲闪,活像个"叛变的软骨头"。
可反转才最催泪:他是故意装的。毒瘾发作时,他咬着牙不喊一声,偷偷把假情报递给日军;战友怀疑他时,他攥着残手,眼里藏着"我没背叛"的委屈,却一句话不说。
为了贴近角色,陈靖可故意把皮肤晒黑、牙齿弄黄,穿着破棉袄在零下30℃的长白山实景拍摄,连观众初看都没认出他——这个曾经演甜宠剧的清爽男主,彻底颠覆了形象。
他的高光戏太多了:与父亲重逢时,浑身颤抖、语无伦次后扑进怀里,把失而复得的悲喜演得让人揪心;
大结局亲手击毙川野,自己中枪倒下时,眼神里有大仇得报的解脱,也有对战友的牵挂。陈靖可用细节把田小贵的悲情刻进了观众心里——这个曾经的神枪手,再也拿不起枪,却用残躯守住了信仰。
从甜宠男主到硬核正剧,陈靖可证明了自己的可塑性。田小贵不是完美英雄,他有恐惧、有挣扎,可正是这份真实,让他成为全剧最动人的角色,拿下第一,实至名归。
结语:排名是参考,这群演员演活了东北抗联的魂
其实不管排名如何,《归队》的演员们都赢了。
他们没把抗联战士演成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演成了会疼、会怕、会笑的普通人——老山东的温柔,小贵的隐忍,大阔枝的泼辣,肖铁林的挣扎……这些角色凑在一起,就是当年东北抗联的真实群像。
大结局最后一幕,牺牲的战士们在大雪中冲锋,我突然明白:演员们演的不只是戏,更是民族的记忆。白山黑水不会忘记,当年有群人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地里,啃着树皮、拿着劣质武器,却还敢和日军拼命。
而这群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让这段历史永远留在了观众心里。
你心中的演技榜首是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沐娱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