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生黄丹丹抗癌去世,年仅35岁,最后一条视频看哭很多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8:54 1

摘要:一张诊断书,两重身份,三百多个日夜坚守,“火箭丹”黄丹丹医生用生命最后时光为所有人上了一堂关于勇气和奉献的医学公开课。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张诊断书,两重身份,三百多个日夜坚守,“火箭丹”黄丹丹医生用生命最后时光为所有人上了一堂关于勇气和奉献的医学公开课。

2025年8月15日凌晨2时30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肿瘤科医生黄丹丹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5岁。两天后,她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菊厅举行。

这位被亲友同事亲切称为“火箭丹”的医生,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冲到第一个,习惯全力以赴。即使在生命最后时刻,她仍在全力以赴地帮助他人,用专业和勇气点亮无数生命。

01 寒门学子,从农村女孩到北大博士

黄丹丹出生于河南一个贫困小山村,凭借努力考入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后以**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北大本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那年,黄丹丹的事业和爱情一起开花结果,和同为博士的丈夫结婚生下儿子,留在北京首钢医院,后成为肿瘤内科的主治医师。

02 医者仁心,治疗2500多名肿瘤患者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工作期间,黄丹丹投身于结直肠癌领域的临床工作。作为胃肠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核心成员,她带领团队**4次获全国MDT比赛总冠军**,个人3次斩获全国个人冠军。

参加工作以来,她诊治超25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近300例终末期患者及家属提供身心社灵的安宁疗护服务。

黄丹丹曾表示:“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并不后悔学医。我最初学医是想保护家人的健康,但经过这七八年的工作,我更加坚定自己学医的初衷,那就是医者仁心。”

03 角色转换,从肿瘤医生到癌症患者

2023年12月,一次例行体检中,黄丹丹被查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四期,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髓**。她是肿瘤学博士,比谁都懂这意味着什么。

可她没躲,也没哭。2024年初,她开了短视频账号“丹丹的抗癌日记”,开始拍视频:化疗反应、饮食建议、医保报销流程……一条条讲,像上课一样。

“我不是想博同情,”她在第一条视频中说,“是想告诉病人家属——癌症没那么吓人,但也别不当回事。”她的视频没有煽情,只有平静。

04 坚韧不屈,用专业知识帮助病友

今年2月,黄丹丹开始更新账号“正能量火箭丹”,希望能将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其他患者,并科普科学规范抗癌的方法。

哪怕掉光头发、脸因激素肿成馒头,她也笑着调侃:“我现在这造型,像不像动画片里的面包超人?”

据她丈夫在微博透露,她经历了六轮高强度化疗、一次自体移植,还试了CAR-T,但癌细胞太狡猾。2025年3月,癌细胞转移到大脑,黄丹丹开始看不清东西,说话也含糊了。

**即使病痛缠身,她仍然没有停止帮助他人**。6月6日,黄丹丹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正能量火箭丹”上发布了最后一篇文章,为一位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友发起筹款。

05 生命终点,最后嘱托令人泪目

她最后一条视频是7月10日发的,画面晃动,声音轻微:“大家……记得体检……别等……像我这样……”这位战胜过六届全国肿瘤诊疗大赛的“火箭丹”,终究没能跑赢自己的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2025年8月15日凌晨2时30分,黄丹丹医生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医疗事业和心爱的家人。

在生命最后阶段,黄丹丹没有选择沉默。她继续更新视频,分享自己的治疗过程、心理变化、对安宁疗护的思考。

黄丹丹医生去世后,八宝山告别厅外排起长队。

两千余名曾被她救治的患者和众多同事好友前来送别,人群中不时传来哽咽声。

那位曾经在化疗间隙还在做科普的女医生,那个明知结局却依然笑着面对的战士,完成了她的最后一课。

文章来源:本文整理自极目新闻、九派新闻等网络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三山医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