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这座博物馆是真正的“时间胶囊”。在杰出的内战统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逝世后,人们立即在他出生的皮什佩克(现今的比什凯克)的故居里建立了博物馆。确实,他于1925年10月31日在莫斯科去世,而博物馆在同年12月9日就已成立,并于1927年正式对外
据说,这座博物馆是真正的“时间胶囊”。在杰出的内战统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逝世后,人们立即在他出生的皮什佩克(现今的比什凯克)的故居里建立了博物馆。确实,他于1925年10月31日在莫斯科去世,而博物馆在同年12月9日就已成立,并于1927年正式对外开放。
日期:2025年7月
地点: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 伏龙芝大街364号
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许多半身像、海报、文件、武器,以及红军天才统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的个人物品。展览从二层(实际上算是第三层)开始,而在一层则是他原本的单层住宅。
伏龙芝的毛皮短大衣(匈牙利式外套),1923年。作者拍摄。
展品非常有趣——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弗рунзе的私人衣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博物馆中展出了匈牙利式短上衣、冬装长外套、军帽和皮帽。
伏龙芝的军帽。
军帽上的徽章是1922年启用的镰刀锤子五角星。而在皮帽上则是旧式的星徽,图案为锤子和犁。
弗尔曼诺夫获赠的礼物:高加索马刀。
独特的展品——一把赠送用的高加索军刀。这是米哈伊尔·伏龙芝在1920年6月镇压“韦尔内”市(今阿拉木图)的叛乱后,为表彰德米特里·弗尔曼诺夫在行动中表现出的坚定不屈而赠送的。
另一件赠品军刀,这次则是赠予南方面军司令伏龙芝本人,以表彰其于1920年11月25日击溃弗兰格尔部队的功绩。
米哈伊尔·伏龙芝1904年9月的圣彼得堡居住登记。
米哈伊尔·伏龙芝的圣彼得堡居住登记。他于1904年9月抵达圣彼得堡后,立即投身于革命斗争。同年11月便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因参加示威活动,被认定为“不可靠分子”而遭到流放。
一些书籍
这些书籍在1904-1909年间属于圣彼得堡理工学院的学生M.捷连季耶夫。
学生书籍
学生书籍《宪法基础》和《学生互助金报告》。
革命舒亚战斗队武器。
有趣的展品——革命舒亚战斗队在1905年革命(1905-1907年)期间使用的武器。
伏龙芝的案件卷宗。
惩戒拘留所对伏龙芝的案件卷宗。始于1907年初,结束于1909年。
桌子,由伏龙芝亲手制作
这个桌子是伏龙芝亲手制作的。
内战时期的海报
一张有趣的苏联内战时期海报,形式像漫画或教堂的“圣徒生平”圣像画。
奥地利1899年型7厘米口径山炮
博物馆里有一件武器,标明是“奥地利1902年型山炮”,没有炮闩,是在1920年作为战利品缴获的。但炮上的铭牌上写着“№ 29, Ku. K. ARTILL. Z. FAB., ART. ASRENAL WIEN”。这看起来实际上是奥地利1899年型7厘米口径山炮。该火炮不是速射炮,弹道性能较差,但非常轻便紧凑,这在内战时期非常方便。看来这门火炮先是被俄国皇家军队从奥地利人手中夺走,之后被白军使用,再后来又被红军使用。可能白军在撤退时拆掉了炮闩并遗弃了它,所以现在没有炮闩。顺便说一下,炮管是青铜的。
内战时期的武器。
博物馆里展出了在国内战争中使用过的步枪。令人惊讶的是其种类非常多样。这里有1891年式莫辛步枪、单发的“伯丹步枪”,还有外国样品——英国李-恩菲尔德 No.1 Mk.III 步枪、日本1897年式“有坂”6.5毫米口径步枪。此外,还有一支属于伏龙芝父亲的猎枪。
英国李-恩菲尔德 No.1 Mk.III 步枪。
顺便说一句,如果仔细想想,在关于俄国内战争的电影里,这种丰富的武器种类几乎完全没有被表现出来。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清一色地装备莫辛步枪。
架设“马克沁”机枪的马车。
博物馆中还展出了架有“马克沁”机枪的马车,以及另一挺单独展出的“马克沁”机枪。马车上的那挺机枪像是从土里挖出来的,盛放复进簧的机匣盒子显然是后期做的道具(原件显然已经腐烂),机匣锈蚀严重。而另一挺机枪与国内战争没有关系——它的防盾上有光学瞄准具的窗口(这种改型从1930年代才开始生产),而机匣上刻的生产日期是1942年。这就是所谓的“时间胶囊”吧!
1923–1925年间属于伏龙芝家族的沙发
博物馆一楼是伏龙芝的出生地住宅,他于1885年2月2日出生在这里。实际上,整个博物馆就是围绕着这栋房子建立的。游客可以进入屋内参观各个房间。
伏龙芝出生的房子。
来源:番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