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我国货币的变迁!“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在中财大举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2:36 1

摘要:9月9日下午,“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千人讲堂内座无虚席,文化学者马未都以《没钱不行——货币的变迁》为主题开讲,来自12所高校的近千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9月9日下午,“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千人讲堂内座无虚席,文化学者马未都以《没钱不行——货币的变迁》为主题开讲,来自12所高校的近千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中央财经大学承办,旨在通过丰富读书活动的形式,探索建立读书长效机制,在首都高校涵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气,推进北京高校书香校园建设。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凌云参加活动并致辞。

朱凌云表示,“文化名家进校园”作为北京高校书香校园建设的重点活动,是一场以书为媒介的盛会。她寄语青年大学生们要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阅读中坚守精神坐标、在书香中浸润心灵,让文化素养成为专业成长的“压舱石”,让人文精神成为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在校园书香中成为有根的阅读者、有光的思考者和有温度的传播者。

马未都是文化学者,作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馆长。曾参与《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电视剧的创作。著有小说《今夜月儿圆》。作品曾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朱自清散文奖”。

马未都从货币、钱币和法币的概念讲起,让师生们重新认识了“钱”这一概念,并启发学生在“没钱不行”的现实中寻找自我价值。从贝币的出现到先秦的货币体系,从盛世大唐的开元通宝到明清两代的货币变迁,从纸币、宝钞、银圆、外汇券到如今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看似在讲与现实与世俗相关的货币,但马未都在演讲中,更多是对历史与人文的阐述,对中华文明之光的阐释,一枚枚古币在他的讲述中“活”了过来。

一起听听中财大学子的现场感受吧

“没钱不行”“赚钱就好”乍听直白,但背后传递出的是务实与真诚。对我们经济学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务实精神尤为可贵。它意味着不空谈理想,而是 用扎实的本领去实现自身价值,实现我们中财大人“财经报国,财青强国”的青春宣言。

经济学院本科生 程子桢

马老师金句频出,如“钱没有性格,却改变了很多人的性格”“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引人深思。他结合历史故事与个人见闻,生动阐释了货币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与选择,让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启示。读懂货币,就是读懂一部微缩的人类文明史。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 多读书、善思考,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现实中明辨方向,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走向未来。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 阎子砚

马未都老师以“货币、钱币、法币”的概念区分和“钱”的字形源流为引,不仅幽默风趣地讲解了不同时期钱币的形制和铭文,并且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考古与文学趣闻,正是今日“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活动主题的生动写照。通过梳理货币发展历史,我感受到马老师引导大家 在阅读学习和接受经济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思考未来,用更深邃的视野去洞察时代的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胡雅涵

主编:学生思想教育办公室

排版:李艺涵

审核:刘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