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了,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存量博弈的时代到来了。未来10年必然会有大量品牌被市场规律淘汰,进入赢者通吃的局面。
中国餐饮品类发展报告有一个数据,中国现有约800万家餐厅。按照这个数据看,依照总人口约14.1亿,平均每176人有1间餐厅。
相比之下,美国每300人一间餐厅,日本每206个人一间餐厅。从这个数据看,中国餐饮市场的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了。
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了,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存量博弈的时代到来了。未来10年必然会有大量品牌被市场规律淘汰,进入赢者通吃的局面。
这个规律在家电业、汽车业、互联网行业中都发生过了,和餐饮行业最接近的茶饮行业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淘汰赛。
只是餐饮品类的标准化比较难建立,增长的边际成本较高,所以淘汰周期比较长。但是它必然会到来。
有一个好的消息是:美国的餐饮连锁化率是60%,日本是52%,中国只有22%。和第一个数据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餐饮品牌普遍大而不强,数量很多,人均餐厅远超美日,但是品牌连锁化率比较低。
率先洞察趋势、做出改变的品牌,才会从竞争中胜出。
1、暖流化
市场上出现着两种相反的现象,一个现象是很多行业大幅度下滑,目之所及哀鸿遍野。另一个现象是像胖东来、山姆、蜜雪冰城等等品牌高歌猛进,蜜雪冰城已经开了2万家,泡泡玛特的一个玩具炒到十几万,小米汽车的订单多到接不过来。
有人建高楼,有人楼塌了。有人宴宾客,有人混吃席。到底谁才代表市场的真相?
如果能站在对方立场上,从一个稍微高点的维度看,就会发现整体市场是一个海洋,它正在进入冬天,但是冬天的海洋里还有很多暖流。
胖东来、泡泡玛特、亚朵酒店、小米汽车和山姆会员店,它们同处一条暖流。这条暖流里是高端消费顾客,他们可能觉得香格里拉酒店有点贵了,但是也接受不了普通品质的快捷酒店,于是亚朵、全季就成了最优选。
他们看不上传统的燃油车品牌,但是也接受不了15万一下的新能源汽车,于是小米汽车就是最优选。
胖东来、山姆、陈香贵、马记永也是如此,只要你肯为顾客筛选出好产品,冬天海洋里的顾客就会找到你。
如果你是为所有人服务,那就很艰难了,因为整个海洋进入了冬天,消费力明显下降:像大润发、永辉超市这样的物种就很难穿越冬天,因为它的目标市场是整个冬天的海洋,不是某条细分的暖流。
例如安踏和斐乐的销售额停滞不前,安踏旗下的迪桑特、始祖鸟和可隆的增长则很可观,因为这些品牌背后的细分人群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大。
暖流出现在胖东来为代表的高端消费中,也出现在蜜雪冰城代表的低端消费中。
低端消费不代表低质,它同样考验品牌的经营能力。红米手机、瑞幸咖啡很便宜,但是并不代表品质差。应该说,它们的品质反而很高,甚至高于那些高价品牌。
兰湘子在西安市场做到人均50吃正餐,在北京做到人均55,在所有正餐里都是降维打击。最近上市的徽菜品牌小菜园,也不是因为徽菜有多么好吃,而是它能把徽菜正餐降到人均60。
华莱士、红米手机、蜜雪冰城、萨莉亚等等,都是这条暖流的受益者。
当整个海洋都热得沸腾的时候,你随便从哪里跳进去都可以。当海洋进入冬天的时候,你得先判断好暖流的方向,试试水温再跳进去。
2、生态化
找到暖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找到暖流中的位置,也就是生态位。因为你能找到暖流,别人也可以,你还得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才行。
这个生态位是物理层面的,也是认知层面的。
品牌是在顾客认知中占据的位置,它最重要的标准是可以实现心智预售,也就是顾客在出门之前就想到了你。它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可以带来房租减免,例如海底捞、星巴克、茶颜悦色、肯德基等品牌都可以获得房租减免待遇。
原因是它们自带流量,商圈为了这些流量愿意付出的诚意,就是房租优惠。懂定位战略的品牌是可以实现房租优惠的,反之,如果你还在依赖商圈给你的流量,或者依赖店面位置的流量,那就说明你并不懂什么是品牌。
普通餐饮品牌的房租成本占总成本的20%-25%,海底捞的房租成本是4%,利润是10%。也就是说房租成本节省了海底捞20%的成本,如果海底捞和同行一样交房租,利润就是负10%。
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呢,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即使你把海底捞的全部(除了品牌)复制过来——同样的选址、服务、产品、管理——不出意外的话你会亏10%。因为你要承担比海底捞更高的房租成本。 品牌溢价才是海底捞的真正优势,它可以直接地折现为房租减免。
《只学海底捞的服务,你就上当了》
老乡鸡聚焦安徽市场成为快餐第一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宣布自己是安徽快餐第一品牌,把事实转化为认知。最终目的是在认知中占据优势位置,成为顾客不假思索的选择。
不假思索的选择就是信任。
品牌的初级表现就是降低顾客信任成本,丰茂烤串从2016年开始,用6年时间实现从9000万到7亿的跨越,关键一步就是解决信任问题。把烤串这种路边摊夫妻店里的品类,升级为正规的品牌化运营:明档现穿、连锁运营、顾客放心。
没有品牌意识的餐饮组织,本质上是在给房东打工。它的盈利都会被上涨的房租吃掉。并且它的任何创新都不属于自己,品牌餐饮可以随时抄袭和超越,因为顾客更相信后者。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在给品牌餐饮打广告。并且随着竞争程度加剧,品牌化只会更高。美国的连锁品牌率60%,日本52%,中国只有22%。长期看来,没有品牌路线的餐饮组织都会被边缘化。
在《品牌定位通识》中提到品牌是信任保障、社交货币、价值标签和社会身份。
白牌餐饮首先没有信任保障能力,顾客不敢去吃,因为不干净。其次没有社交货币能力,顾客不屑去吃,因为没面子。更没有价值标签和社会身份能力,顾客不愿去吃,因为怕丢人。
比如Wendy's汉堡,它给自己找了“非冷冻”的理由,围绕这一定位,它构建了一系列的战略和决策:没有冷冻设备、选用新鲜食材、提供最新鲜的汉堡……Wendy's汉堡给了顾客不选麦当劳而选择它的理由。如今Wendy's 在全球有近7000家连锁店,是美国第三大汉堡品牌。
Sonic Drive-In是美国第四大汉堡,也做得不错。它只做开车族的生意,顾客选它的理由是“开车吃的汉堡”。
墨西哥裔的汉堡品牌Jack in the Box是美国第五大汉堡品牌,它主要围绕拉美裔这个人群,用墨西哥辣椒、玉米饼等墨西哥特色食材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活得很好。Jack in the Box是从人口细分角度切入建立了自己的定位,让顾客有选择它的理由。
《邓德隆:新定位时代下,餐饮企业的4大战略要点》
在竞争足够激烈的行业都出现了细分化的趋势,火锅行业也是如此。海底捞开创了服务最好的火锅,巴奴细分占据毛肚火锅,还有其他品牌细分占据番茄火锅、潮汕火锅、老北京火锅等等。
品牌成为顾客首选的关键,是能够进入心智。成为第一是进入顾客心智的捷径。
仅仅需要常识就知道,顾客记不住太复杂的概念。如果你什么都有,什么都做,那就很难被记住。
从企业经营来看,经营越聚焦越容易管理。每增加一道菜,都意味着管理成本的指数级增长。
西贝的转折点是为了进入商业综合体把300道菜缩减到33道菜,才赶上了全国疯狂建设综合体的渠道趋势;兰湘子把50道菜缩减到24道,才能实现25分钟上满菜的极致效率;更不必说费大厨、太二、半天妖这些聚焦一道菜的品牌。
经典定位学关注外部顾客的心智,现代定位学认为内部管理者的心智同样重要。心智容量有限、厌恶复杂,这个规律同时存在于组织的外部和内部。
不论组织外部还是内部,心智资源的浪费极其普遍,又难以察觉。
内部的心智资源是组织真正的资产,因为企业真正在经营的是知识,知识存在于管理者的心智中,如果不能聚焦于一件能够创造顾客的工作上,就会造成极大浪费。
当品牌无法用一个概念统领内外运营的时候,它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或者说,社会资源在经营者的手中没有得到最佳配置。
对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是成为第一:这件事,全社会只有你的组织能做好,只有你对相关社会资源有最高权力。
成为第一,关键是聚焦一个有价值的概念:现炒、服务、快速、新鲜都是能够进入心智的概念,辣椒炒肉、黄河大鲤鱼、老坛子酸菜鱼、海鲜米线、老母鸡汤等等也是能进入心智的概念。
从认知层面看,品牌需要根据的生态位输出认知产品。
每个品牌事实上都在出售两类产品,认知产品和物理产品。对小米品牌来说,手机和汽车是它的物理产品,产品发布会是认知产品。对太二酸菜鱼来说,认知产品是它的社群运营、粉丝互动和独特的版画内容。
要先卖认知产品,再卖物理产品。
大众点评排名榜单就是认知产品,顾客会先去榜单上看排名,排名靠前的会优先选择。老乡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 “手撕联名信”、“200块战略小会”、“门店自查” 等等消息,也是认知产品。太二公司有150人的粉丝运营团队,主要工作是和群里粉丝聊天,第一时间洞察顾客的消费心理。
物理产品要有社交属性,要让顾客有分享的冲动。你的摆盘、店内装修、赠品设计,都要以方便顾客拍照分享为目标。海鲜大咖这个品类在全国的流行,跟它适合拍照分享很有关系。一大盘海鲜平铺在桌子上,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和分享冲动。
茶颜在长沙有多个主题店:功夫、塞外、活字印刷、楼兰等等。它存在的目的是让顾客到店打卡,然后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3、爆品化
爆品化有两个价值:提高外部传播效率,提高内部运营效率。
爆品能提高传播效率,根本原因还是心智容量有限。顾客可能记不住瑞幸咖啡,但是能记住小蓝杯;可能记不住雅诗兰黛,但是能记住小棕瓶;可能记不住老乡鸡,但是能记住老母鸡汤;可能记不住丰田,但是能记住霸道和陆地巡洋舰。
来源:东哥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