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军事能力最强的18位猛将:1陈庆之,2韦睿,3斛律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20:55 1

摘要:大通二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来梁朝求救,梁武帝派陈庆之带 7000 人护送元颢回洛阳。就这 7000 人,穿着白袍,一路跟开了挂似的:先打睢阳,北魏守将丘大千带 7 万兵、筑了 9 座营垒,结果陈庆之一天就破了 3 座,丘大千直接投降;接着打荥阳,北魏派 2

梁朝的陈庆之,一开始是个文官,跟着梁武帝萧衍下棋,一陪就是二十年。谁能想到,41 岁那年他突然领兵,直接创下了南北朝最神的战绩。

大通二年,北魏内乱,北海王元颢来梁朝求救,梁武帝派陈庆之带 7000 人护送元颢回洛阳。就这 7000 人,穿着白袍,一路跟开了挂似的:先打睢阳,北魏守将丘大千带 7 万兵、筑了 9 座营垒,结果陈庆之一天就破了 3 座,丘大千直接投降;接着打荥阳,北魏派 2 万骑兵来救,陈庆之亲自擂鼓,士兵们跟疯了似的登城,刚拿下荥阳,又转头把 2 万骑兵杀得大败;最后进洛阳,一路上北魏军队听说 “白袍军” 来了,要么跑要么降,连名将尔朱荣带 30 万大军来拦,都被陈庆之打退了 4 次。

更有意思的是,陈庆之身体特别弱,连弓都拉不开,可他懂兵法、会鼓舞士气,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命。后来虽然因为孤军深入被迫撤退,但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这句话,直到现在还能让人想起他的厉害。

梁朝猛将韦睿,这人比陈庆之还传奇,60 岁才真正开始领兵,却得了个 “韦虎” 的外号,连北魏兵见了他的旗帜都怕。

韦睿最牛的战绩是钟离之战。当时北魏派中山王元英带 80 万大军攻钟离,梁朝守军才 3000 人,快撑不住了。梁武帝派韦睿去救,他带着大军昼夜赶路,连雨天都不停,有人劝他慢点,他说:“钟离都快没了,哪有时间等?” 到了前线,韦睿先筑营垒,北魏兵嘲笑他们营垒修得矮,结果韦睿连夜加高,第二天北魏兵都傻了。

打仗的时候,韦睿坐在小车上指挥,一点不慌。北魏用冲车撞城墙,他就用大铁钩勾住冲车,再用石头砸;北魏堆土山攻城,他就挖地道把土山弄塌。最后决战那天,韦睿亲自上阵,命令士兵用小船装满柴草,点着火撞北魏的浮桥,风一吹火更大,连桥带船全烧了,梁军趁机冲锋,80 万北魏军死的死、逃的逃,元英就带了几个人跑回去。

韦睿不仅能打,还特别体恤士兵,士兵挖战壕他跟着一起挖,士兵吃饭他才肯吃,所以手下人都愿意跟他卖命。60 多岁的老将,能打出这么一场扭转战局的胜仗,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少见。

北齐斛律光,出身将门,他爹就是北魏的名将斛律金,那句 “敕勒川,阴山下” 就是他爹编的。斛律光从小就会打仗,17 岁跟着父亲打北周,单枪匹马就把北周的将领抓了回来,从此出了名。

他有个外号叫 “落雕都督”,有次跟齐文宣帝出去打猎,天上有只大雕,斛律光抬手一箭就把雕射下来了,而且是射穿了雕的脖子,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外号就传下来了。

斛律光一辈子都在跟北周打仗,没打过败仗。河清三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武带 3 万兵打平阳,斛律光带 500 骑兵去救,刚到就杀了北周的仪同三司王康德,达奚武吓得直接退兵;后来北周又派尉迟迥带 10 万兵来,斛律光在邙山摆阵,亲自冲阵,杀了北周的开府仪同三司梁士彦,把尉迟迥打得大败,还缴获了几万件兵器。

可惜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昏君,被北周的反间计骗了,说斛律光要谋反,就把他骗进皇宫杀了。斛律光一死,北齐就没人能挡北周了,没过几年就亡国了。老百姓都可惜他,编了首歌:“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意思就是斛律光不该死,北齐要完了。

东魏的慕容绍宗,可能大家没那么熟,但他的军事能力绝对顶尖,尤其是打叛乱特别厉害。他是前燕皇室的后代,一开始跟着尔朱荣,后来尔朱氏倒了,就投奔了高欢。

高欢特别信任他,临死前跟儿子高澄说:“我这辈子没怕过谁,就怕侯景。侯景这人狡猾得很,只有慕容绍宗能对付他。” 果然,高欢一死,侯景就叛乱了,还投靠了梁朝,带梁军来打东魏。

慕容绍宗奉命去平叛,先打寒山堰的梁军。梁军将领是萧渊明,仗着人多,在寒山筑堰拦水,想淹东魏的城池。慕容绍宗一来,先观察地形,然后故意示弱,让梁军放松警惕。等刮起大风的时候,慕容绍宗下令放火,火借着风势烧向梁军的营寨,同时派骑兵冲锋,梁军一下子就乱了,萧渊明直接被活捉,几万梁军死的死、降的降。

接着对付侯景,侯景当时带的是 “跛脚兵”(侯景自己腿有问题,士兵也多是残兵),但特别能打。慕容绍宗知道硬拼不行,就用 “疲敌计”,天天跟侯景对峙,不主动进攻,还故意让士兵喊:“慕容绍宗来了!” 侯景的士兵本来就怕慕容绍宗,对峙久了,军心就散了。最后慕容绍宗趁侯景撤军的时候追击,把侯景打得就剩几百人,侯景只能逃到江南去了。

可惜后来慕容绍宗打颍川的时候,坐船去观察敌情,突然刮起大风,船被吹到敌军城下,敌军射箭过来,慕容绍宗怕被活捉,就跳河自杀了,这么个猛将以这种方式死了,真是太可惜了。

说到南北朝的猛将,不能少了冼夫人,她是岭南俚族的首领,虽然是女性,但军事和政治能力都远超很多男性将领,还被称为 “岭南圣母”。

冼夫人出身俚族大姓,从小就跟着父亲处理部落事务,懂兵法、有胆识。当时岭南有十几个部落,经常互相打仗,冼夫人就用谋略把这些部落团结起来,让岭南安定了不少。后来她嫁给了梁朝的高凉太守冯宝,夫妻俩人一起治理高凉,冯宝很多事都要听她的。

侯景叛乱的时候,广州刺史元景仲想跟着叛乱,冼夫人知道后,劝冯宝不要跟元景仲混,还亲自带俚族士兵去平叛,元景仲兵败自杀。后来陈朝建立,冯宝去世,岭南又乱了,冼夫人就派儿子冯仆去见陈武帝,表明岭南愿意归顺陈朝,陈武帝特别高兴,封冯仆为阳春太守。

陈朝末年,隋朝打陈朝,冼夫人一开始还带兵抵抗,后来知道陈朝真的亡了,就大哭了一场,然后决定归顺隋朝,让岭南避免了战乱。隋朝封她为谯国夫人,让她继续治理岭南。有次番州总管赵讷贪污,压迫百姓,俚族部落又要叛乱,冼夫人就派人去长安告状,隋文帝杀了赵讷,还让冼夫人去安抚百姓,冼夫人带着诏书,走遍岭南十几个州,把百姓都安抚好了。

冼夫人一辈子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始终维护国家统一,还教会俚族百姓种地、养蚕,让岭南越来越富。这么一位又能打仗、又能治国的女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陈朝的萧摩诃,是南北朝最后一位猛将,年轻时就有 “万人敌” 的称号,打起仗来跟不要命似的。

萧摩诃 19 岁的时候,跟着侯安都打北齐。当时北齐有个将领叫尉破胡,特别勇猛,身边还有 10 个勇士,都是力大无穷的高手,陈军没人敢上前。萧摩诃说:“我来收拾他们!” 他先跟尉破胡约定单打,尉破胡刚要射箭,萧摩诃突然扔出一把矛,直接把尉破胡杀了,然后冲过去,一下子又杀了那 10 个勇士,北齐军吓得没人敢动,陈军趁机冲锋,大获全胜。

后来陈宣帝的时候,萧摩诃跟着吴明彻打北周,在吕梁之战中,北周有个大将叫王轨,想挖河拦陈军的退路。吴明彻没当回事,萧摩诃劝他:“赶紧派兵去阻止王轨,不然我们就被困住了!” 吴明彻不听,结果真被北周军困住了。吴明彻没办法,只能让萧摩诃突围,萧摩诃带着几千骑兵,硬是从北周军的包围中杀了一条路,把大部分士兵都救了出来,自己却没受一点伤。

陈后主继位后,越来越昏庸,隋朝派杨广来打陈朝。萧摩诃劝陈后主:“我们现在还有兵力,应该分兵守住重要关口,不能让隋军过江!” 陈后主不听,还让萧摩诃陪着他喝酒。等到隋军过江,陈军才仓促应战,萧摩诃虽然奋勇杀敌,但陈后主却在后方跟妃子寻欢作乐,军心涣散,最后陈朝还是亡了。

萧摩诃被俘后,杨广很佩服他的勇猛,想让他当官,但萧摩诃怀念陈朝,后来趁杨广伐突厥的时候,想谋反,结果被发现杀了。这么一位忠心又勇猛的将领,最后却因为亡国而死,真是让人唏嘘。

咱们先聊北魏的尔朱荣,这人出身契胡贵族,年轻时就带着部落子弟打仗,后来成了北魏末年最有权势的将领,还得了 “天柱大将军” 的封号。

尔朱荣最厉害的战绩是平定葛荣起义。当时葛荣带着 30 万农民军造反,占了河北大片土地,号称要推翻北魏。尔朱荣只带了 7 万兵马去平叛,有人劝他:“葛荣人多势众,咱们得慢慢来。” 他却笑说:“人多没用,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到了滏口关,尔朱荣把士兵分成几队,每队都带一面大旗,故意把队伍拉得很长,让葛荣以为来了几十万大军。开战的时候,尔朱荣亲自带精锐骑兵从侧面冲阵,手里拿着弯刀,见人就砍,葛荣的军队没见过这么猛的打法,一下子就乱了。尔朱荣还让士兵大喊:“投降不杀!” 农民军纷纷放下武器,30 万大军一天就被平定,葛荣也被活捉了。

后来尔朱荣又打败了南朝梁的陈庆之(就是之前说的白袍战神),把洛阳抢了回来。不过这人太残暴,掌权后杀了北魏皇室和大臣两千多人,史称 “河阴之变”,最后被北魏孝庄帝设计杀了。虽然尔朱荣名声不好,但论打仗,他确实是北魏末年的第一猛将,要是他不那么狠,说不定能改写北魏的历史。

西魏(后来改成北周)的宇文泰,和尔朱荣、高欢并称 “南北朝三巨头”,他不仅能打仗,还懂治国,最后成了北周的奠基人。

宇文泰最经典的胜仗是沙苑之战。当时东魏的高欢带 20 万大军打西魏,宇文泰手里只有 2 万兵,双方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对峙。宇文泰知道硬拼不行,就带手下人去看地形,发现沙苑有片芦苇地,心里有了主意。他让士兵把芦苇砍下来当掩护,分成两队埋伏在两边,还规定:“听到鼓声就冲锋!” 高欢的大军一到,见西魏兵少,就放松了警惕,直接冲进芦苇地。宇文泰亲自擂鼓,埋伏的士兵一下子冲出来,东魏军在芦苇地里转不开身,被打得哭爹喊娘,高欢只带了几千人逃跑,宇文泰还缴获了几万匹战马。

宇文泰不光会打仗,还改革军事制度,创立了 “府兵制”,让士兵平时种地、战时打仗,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培养了一支精锐部队。他还重用苏绰、卢辩等谋士,整顿吏治,让西魏慢慢强大起来,后来他的儿子建立北周,最后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可惜宇文泰 50 岁就病死了,要是他能多活几年,说不定能更早统一中国。

东魏的高敖曹,本名叫高昂,敖曹是他的字,这人勇猛得像楚霸王项羽,当时人都叫他 “高项羽”。他出身河北大族,年轻时就爱打抱不平,后来跟着哥哥高乾一起投靠了高欢。

高敖曹最出名的是对西魏的作战。有一次宇文泰带大军打东魏,高敖曹带了 3000 人去抵挡,西魏兵见他兵少,就想包围他。高敖曹却一点不慌,拿着长矛冲在最前面,嘴里喊着:“谁敢拦我!” 西魏兵被他杀得不敢靠近,3000 人硬是把西魏军挡了一整天。还有一次在河桥之战,高敖曹的军队被西魏兵包围,手下人劝他赶紧逃跑,他却说:“我高敖曹这辈子没逃过,今天也不逃!” 他穿上最好的铠甲,拿着长矛继续战斗,直到战死,西魏军把他的头砍下来请功,宇文泰还赏了砍头的人 1000 匹布。

高敖曹不仅自己猛,还特别护着汉人士兵。当时东魏的军队主要是鲜卑人,鲜卑将领经常欺负汉人,高敖曹就说:“汉人怎么了?我高敖曹就是汉人,照样能打胜仗!” 有一次鲜卑将领刘贵骂汉人 “一钱不值”,高敖曹当场就拔刀子要杀他,吓得刘贵赶紧跑。可惜这么一位猛将,最后因为和高欢的儿子高澄有矛盾,被人陷害,战死沙场,真是太可惜了。

北魏的杨大眼,是南北朝有名的 “飞将”,这人跑得比马还快,打仗的时候像一阵风,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杨大眼一开始只是个普通士兵,因为家里穷,没人看得起他。后来北魏要选将领,杨大眼就对负责选人的尚书李冲说:“我能日行三百里,还能拉开三十石的弓,你要是给我机会,我肯定能打胜仗!” 李冲不信,杨大眼就拿出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自己的发髻上,然后往前跑,绳子被他拉得笔直,连战马都追不上他,李冲当场就惊呆了,马上任命他为将领。

杨大眼最牛的战绩是南征南齐。当时南齐派大将裴叔业守寿阳,杨大眼带军队去攻打,他亲自爬上城墙,杀了十几个南齐士兵,士兵们跟着他一起冲锋,很快就拿下了寿阳。后来他又跟着元英打梁朝的钟离,虽然最后北魏输了,但杨大眼的表现特别突出,梁朝士兵见了他的旗帜就害怕,还编了首儿歌:“杨大眼来了,快跑啊!”

杨大眼不仅勇猛,还特别会训练士兵。他经常跟士兵们说:“咱们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要是怕死,就别来当兵!” 他训练士兵的时候,会让士兵背着粮食跑步,谁跑慢了就罚谁,所以他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可惜后来杨大眼因为被人诬告谋反,虽然最后平反了,但他心里郁闷,没多久就病死了,享年 50 岁。

西魏的独孤信,是个特别传奇的人物,他不仅长得帅(史称 “美容仪”),还特别能打仗,还是西魏 “八柱国” 之一,他的女儿后来还成了隋朝的皇后,真是 “人生赢家”。

独孤信一开始跟着尔朱荣打仗,后来尔朱荣被杀,他就投靠了宇文泰。有一次宇文泰让他去平定三荆(今河南、湖北一带),独孤信带了几千人去,当时南齐派了几万人来抢三荆,独孤信知道硬拼不行,就用了 “疑兵计”。他让士兵们把旗帜插满山头,又让士兵们在营寨里来回走动,制造人多的假象,南齐军以为来了几十万大军,吓得不敢进攻,独孤信趁机发动进攻,一下子就打败了南齐军,顺利平定了三荆。

还有一次,独孤信跟着宇文泰打东魏的高欢,在邙山之战中,宇文泰的军队被高欢打败,独孤信带着自己的军队断后,他亲自冲阵,杀了很多东魏士兵,掩护宇文泰安全撤退。宇文泰特别信任他,后来让他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负责防守西魏的西边,独孤信在陇右待了十几年,把那里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都很爱戴他。

可惜后来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独孤信因为和权臣宇文护有矛盾,被宇文护逼得自杀了,享年 55 岁。不过独孤信的后代很厉害,他的大女儿是北周的皇后,四女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妈妈,七女儿是隋朝的独孤皇后,所以人们都说 “独孤信一门三皇后”,真是太传奇了。

西魏的王思政,是南北朝最会守城的将领之一,他守过的城池,就算被敌军围攻几个月,也很难被攻破,人们都叫他 “铁壁猛将”。

王思政最经典的守城战是玉壁之战(比后来韦孝宽守玉壁还早)。当时东魏的高欢带 10 万大军攻打玉壁,王思政只带了 5000 人守城。高欢用了各种办法攻城:用冲车撞城墙,王思政就用铁锁链把冲车拉住,再用石头砸冲车;用挖地道的办法想进城,王思政就在城里挖了一条深沟,东魏兵一挖通地道,就掉进沟里被活捉;高欢还让士兵用箭射书信劝王思政投降,王思政看都不看就烧了。高欢围攻了玉壁 40 多天,死了几万士兵,还是没攻下来,最后只能退兵。

后来王思政又去守颍川,东魏的高澄(高欢的儿子)带 20 万大军来攻。王思政还是用老办法,加固城墙,准备足够的粮食和武器,和士兵们一起守城。东魏军攻了几个月,还是没攻下来,高澄气得要命,又派了几万援兵来。最后因为城里的粮食吃完了,士兵们也死伤惨重,王思政才被迫投降。

王思政不仅会守城,还特别忠义。他投降后,高澄想让他当官,他却拒绝了,说:“我是西魏的将领,不能为东魏效力。” 后来王思政在东魏病死了,享年 60 岁。西魏的人都很怀念他,说他是 “忠臣猛将” 的典范。

咱们聊东魏的高欢,这人出身草根,从边镇士兵一步步做到东魏实际掌权者,论打仗和谋略,在南北朝能排进前三。

高欢最关键的胜仗是韩陵之战。当时尔朱荣被杀,他的侄子尔朱兆带 20 万大军来报仇,想把高欢彻底消灭。高欢手里只有 3 万兵马,还都是刚收拢的残兵,不少人还怕尔朱氏。高欢就跟士兵们说:“咱们要是输了,肯定死无葬身之地;要是赢了,以后荣华富贵享不尽!” 然后他选了韩陵这个地方,把军队分成三队,自己带一队守中路,让手下猛将彭乐、窦泰带两队埋伏在两边。尔朱兆一来就猛攻中路,高欢故意假装败退,尔朱兆的军队追得正猛,两边的伏兵突然冲出来,把尔朱军拦腰截断。高欢又下令反击,尔朱军一下子就乱了,士兵们四处逃跑,尔朱兆最后只带了几十个人逃走。这一战后,高欢彻底掌控了北魏东部,后来建立了东魏。

高欢一辈子跟西魏的宇文泰打了五次大仗,虽然沙苑之战输得惨,但其他几次也没让宇文泰占到便宜。比如邙山之战,高欢带 10 万大军把宇文泰打得大败,还差点活捉宇文泰,缴获了西魏的很多兵器和粮草。不过高欢晚年身体不好,最后一次打玉壁,被韦孝宽挡住,打了几十天没打下来,又气又急,病死在军营里,享年 52 岁。要是高欢能多活几年,东魏和西魏的胜负还真不好说。

北周的韦孝宽,是南北朝守城最厉害的将领,连高欢都栽在他手里,比之前说的王思政还厉害几分。

韦孝宽最出名的就是玉壁之战。当时高欢带 15 万大军攻打玉壁,韦孝宽只带了 5000 人守城。高欢用了各种招:先是堆土山想从上面攻进城,韦孝宽就把城墙加高,土山堆多高,城墙就加多高,高欢的人根本爬不上去;然后用冲车撞城墙,韦孝宽就用铁锁链拴着大石块,冲车一来就用石块砸,把冲车都砸坏了;高欢又让人挖地道,想从地下进城,韦孝宽就在城里挖了一条大沟,派士兵守在沟里,东魏兵一挖通地道,就被沟里的士兵砍杀,还在地道里放烟,把东魏兵呛得半死;最后高欢派人劝韦孝宽投降,说:“你要是投降,我封你做大官!” 韦孝宽笑着说:“我守的是大周国的城池,怎么可能投降?你还是回去吧!” 高欢打了 50 多天,死了 7 万多士兵,还是没攻下来,最后只能退兵,回去没多久就病死了。

韦孝宽不光会守城,还特别会用计谋。后来北齐的斛律光很厉害,北周没人能挡,韦孝宽就编了一首儿歌:“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百升是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意思是斛律光要谋反。然后把儿歌传到北齐,北齐后主高纬果然上当,杀了斛律光。韦孝宽这一招反间计,比打一场胜仗还管用,为北周灭北齐扫清了最大障碍。后来韦孝宽活到 72 岁,算是南北朝少有的善终的猛将。

梁朝的曹景宗,是个性格豪爽的猛将,打仗不怕死,还敢跟梁武帝萧衍比箭,在梁朝军队里威望很高。

曹景宗最牛的战绩是钟离之战。当时北魏的元英带 80 万大军攻钟离,曹景宗跟韦睿一起去救援。一开始元英看不起曹景宗,觉得他只是个勇夫,没什么谋略。曹景宗就故意示弱,让元英放松警惕,然后趁着夜里,带士兵偷偷挖了一条地道,一直挖到北魏军营附近。天一亮,曹景宗下令冲锋,士兵们从地道里冲出来,一下子就冲进了北魏军营。元英的军队没反应过来,被打得大败,曹景宗还杀了北魏的大将杨大眼的副将,缴获了很多战马和兵器。后来决战的时候,曹景宗亲自带头冲锋,手里拿着长矛,见人就刺,梁军士兵跟着他一起猛冲,80 万北魏军最后逃的逃、死的死,元英只带了几个人跑回去。

曹景宗不光勇猛,还很有个性。有一次梁武帝请大臣们吃饭,让大家比箭,谁射中靶心就赏一匹马。大臣们都不敢跟皇帝比,只有曹景宗站出来说:“我来跟陛下比一比!” 结果曹景宗一箭就射中靶心,梁武帝笑着把马赏给了他。不过曹景宗晚年有点骄傲,经常跟人吹嘘自己的战功,梁武帝虽然没怪他,但也慢慢不重用他了。最后曹景宗病死在家里,享年 52 岁。

北齐的慕容俨,是前燕皇室的后代,跟之前说的慕容绍宗是本家,这人最厉害的是守郢州,硬生生把南陈的大军挡了一年多。

慕容俨守郢州的时候,南陈派大将侯瑱带 5 万大军来攻,还断绝了郢州的粮草和水源,想把慕容俨困死在城里。一开始城里还有点粮食和水,后来粮食吃完了,士兵们只能挖野菜、捉老鼠吃,水也快没了,只能喝雨水。有人劝慕容俨投降,说:“咱们已经撑不下去了,投降吧,还能保住性命。” 慕容俨却说:“我是北齐的将领,守着北齐的城池,就算死也不能投降!” 然后他带头挖井,挖了几十口,最后终于挖出了水,士兵们一下子有了信心。

侯瑱见困不死慕容俨,就下令攻城,用冲车撞城墙,用梯子爬城墙。慕容俨就组织士兵反击,用石头砸,用弓箭射,还在城墙上浇热油,南陈兵一爬上来就被热油烫得惨叫。有一次南陈兵挖地道进城,慕容俨就派士兵在地道里放火,把南陈兵烧得焦头烂额。慕容俨还经常在夜里带士兵偷袭南陈军营,杀了很多南陈兵,侯瑱的军队越来越怕,不敢再轻易攻城。

就这么守了一年多,南陈的军队粮草也快没了,侯瑱只能退兵。慕容俨这一战成名,北齐后主高纬特别高兴,封他为赵州刺史。后来慕容俨一直为北齐打仗,直到北齐灭亡,他不愿意投降北周,最后病死在家里,享年 65 岁。

西魏的李虎,可能大家没那么熟,但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还是西魏 “八柱国” 之一,论军事能力,在西魏能排进前五。

李虎出身将门,年轻时就跟着宇文泰打仗,很受宇文泰信任。沙苑之战的时候,李虎带一队骑兵埋伏在芦苇地里,宇文泰擂鼓之后,李虎第一个冲出来,手里拿着长枪,见东魏兵就刺,一下子杀了几十个东魏兵。东魏兵被他冲得大乱,李虎又带着士兵追杀,缴获了很多兵器和战马。战后宇文泰特别表扬他,说:“要是没有李虎,这一战咱们不一定能赢!”

后来李虎又跟着宇文泰打了很多仗,比如邙山之战,李虎带军队断后,挡住了东魏的追兵,让宇文泰安全撤退。宇文泰建立府兵制的时候,把李虎封为 “八柱国” 之一,让他掌管一部分府兵,李虎训练的士兵特别能打,后来成了西魏和北周的精锐部队。

李虎不光会打仗,还很有眼光。当时宇文泰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有些大臣不同意,李虎却坚定地支持宇文泰,说:“宇文公是西魏的支柱,您的儿子肯定能继承您的事业!” 宇文泰很感激他,跟他结为亲家。后来李虎病死,享年 58 岁。他的孙子李渊后来建立唐朝,追封李虎为唐太祖,要是李虎能知道,肯定会特别骄傲。

陈朝的周文育,是南北朝最传奇的猛将之一,他小时候是奴隶,后来逃出来参军,一步步做到陈朝的镇南将军,堪称 “草根逆袭” 的典范。

周文育一开始跟着侯景的部将,后来发现侯景是个奸臣,就投靠了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有一次陈霸先带军队打侯景,周文育带一队士兵冲锋,侯景的军队人多,把周文育包围了。周文育一点不慌,手里拿着大刀,左砍右杀,杀了几十个侯景兵,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还把侯景的一个将领杀了,陈霸先的军队趁机冲锋,打败了侯景。

后来周文育又跟着陈霸先打王琳,王琳带 10 万大军来攻,周文育带 5000 人去抵挡。双方在栅口对峙,周文育知道硬拼不行,就带几个士兵偷偷摸到王琳军营附近,观察敌情。没想到被王琳的士兵发现了,周文育带着士兵边打边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受了伤,但他还是凭着一股劲逃了回来。回来后,周文育调整战术,派士兵夜里偷袭王琳的粮道,烧了王琳的粮草,王琳的军队没了粮食,只能退兵,周文育趁机追击,大败王琳。

可惜周文育后来被叛徒害死了。当时他带军队去平叛,叛徒熊昙朗假装投降,趁周文育不注意,从背后捅了他一刀,周文育当场就死了,享年 45 岁。陈霸先知道后特别伤心,哭着说:“我少了一个最得力的大将!” 后来陈朝追封周文育为侍中,还给他建了祠堂,让后人纪念他。

来源:自说自话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