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伯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09:43 1

摘要:2022年秋季,在父亲逝世半年后,伯父不幸去世,使我久久难以入眠。伯父虽享年92岁,在农村讲可谓喜丧,但仍不禁令亲人深感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长辈,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党员。在我的父辈里,伯父为大,也最长寿。回顾我所知晓的伯父的为人处世,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文/王新民

2022年秋季,在父亲逝世半年后,伯父不幸去世,使我久久难以入眠。伯父虽享年92岁,在农村讲可谓喜丧,但仍不禁令亲人深感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长辈,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党员。在我的父辈里,伯父为大,也最长寿。回顾我所知晓的伯父的为人处世,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美德有三,那就是忠义,孝敬,悌爱。

伯父的一生是忠义的一生。伯父生于旧中国,在旧社会只上了两三年学,那时因家贫,上不起学,吃不饱,十来岁就出门当了学徒,担水磨面、做饭、搞卫生,站柜台、收外欠,好多次因担水鼻血挣出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伯父参加了革命工作,更名为永光,寓意永远跟共产党走光明大道。在大荔县医院工作几十年来,他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管药库期间,买了一辆架子车,始终自己动手拉运装卸,坚持不叫搬运工。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养了一只猫,经常给猫买肉吃。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后,他坚持天天读毛主席的书,坚持天天做好事,坚持天天记日记,共记了三本。

为了改善职工生活,伯父利用业余时间,到食堂担泔水,养成了一头大肥猪,过节时宰杀了与同事们分享。他义务将医院的平房和楼房长的松塔连铲带扫一至两遍,天不明到病房倒便盆刷净。为了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伯父带领十几个同事踩泥做坯子烧砖共两万块,修建了防空洞,他的后背脱了一层皮。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他带领20多名同事到黄河摊开荒种粮,两年共打了两万多斤小麦,给医院同事大部分每人每月补助两斤粮票,饭量大的四五斤。因此,伯父曾出席过县委和地区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他所领导的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个人被医院评为模范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医院有些领导和老同志给他起了两个外号:老黄牛、活雷锋。

伯父在县人民医院工作了一辈子,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有口皆碑。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们有病也多到县医院找伯父帮忙,有些亲朋乡亲经济紧张,住不起院或住不起店,伯父就让他们住在自己在县医院的宿舍,有时还为他们垫钱甚至贴钱。我记得在他县医院的宿舍,常常遇见亲朋好友,在那里吃喝休息,可以说他的宿舍是我们村在县城的办事处。伯父不仅对亲朋好友施以援手,而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澄城县韦庄镇一位老太太在大荔医院住院期间,伯父抽了二百CC血给输上。门诊一位农村来的老人,借的钱到收费窗口交费,钱叫小偷溜走了,老人气得哭天喊地,伯父见状当时就给了老人50元,帮老人交费取了药。

伯父多次给灾区捐款,早年,榆林连遭两年大旱,当时伯父每月只有40多元工资,由邮局给灾区汇了50元钱和50斤粮票。先后给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捐款400元,给北京亚运会捐款200元,在全县是最多最早的。先后共捐款3000多元。

伯父多次给党组织超额交纳党费多达数万元,伯父去世后在他柜子里发现有三个证,一是交纳一万元整,二是交纳5000元,三是建党一百周年交纳党费一万元。另给村委会学校捐款5000元。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令人尊敬的是他并不以此居功自傲,总是很低调,每每回到村里,先拿起大扫帚把巷道打扫一遍,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有什么红白喜事,主动去帮忙或行礼,而且出手大方,所以他的人缘和乡情很好。

伯父的一生是孝敬的一生。伯父对父母和祖先是很孝敬的。奶奶因高血压脑梗致使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三年,伯父几乎每次从县城回家都给老人买些好吃的,嘘寒问暖,嘱咐伯母好生伺候。原先伯父家里有一幅三代为官祖先的画像,逢年过节挂在中堂供人祭拜。时间久了,画像破烂不堪,我刚在西安工作不久的一次回家,伯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影(祖先的画像)快不行了,你在西安找个画家照着画一幅吧。并不容分说掏出钱嘱我落实之。不久,我就找到姓王名东斌的画家临摹了一幅祖先的画像,春节回老家时带了回去,伯父很高兴,从此这幅祖先的画像一年四季度挂在他家的门房(在关中相当于中堂)墙上,以供人瞻仰和祭拜。伯父八十大寿时,他致辞时首先对侍奉卧床三年母亲的伯母表示感谢之情。

本家五爷无子,伯父或父亲每回老家,几乎都要挑起水桶给五爷家把水缸添满。待我和堂弟长成少年,我们哥俩接过他们的挑担,给五爷家抬水,包了五爷家的吃水。逢年过节还去五爷家帮着打扫卫生。每逢三夏和秋收大忙季节,常帮五爷或其他缺劳力的本家耕种收获。

在伯父的影响和熏陶下,1997年,我利用业余时间把发黄破烂的《王氏族谱》整理续修,请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书名,在友人刘兆英的帮助下,用画祖先画像节余的钱并拿出一部分稿费,印刷了一百册,分送给本家留念。可以说《王氏族谱》的付梓出版是在伯父的带动和资助下完成的。

伯父的一生是悌爱的一生。常言道:家和万事兴。而一家之主对家和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拥有13口人的大家庭,爷爷奶奶去世后,这个大家庭仍维持了好多年。印象中,那时生活虽然贫苦,但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很少争吵,要知道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为了生存,兄弟姐妹之间吵架乃至打架是常有的事,即使分家之后为了赡养老人甚至鸡毛蒜皮的事也会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在这方面,伯父和父亲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兄弟俩谦和忍让,共度时艰。先父今年初去世时,伯父在灵前痛哭流涕,令人感动。在伯父和先父的影响下,伯母和母亲也相处融洽,几乎没有红过脸,是村里有名的好妯娌。

在伯父为首的的父辈的带动影响和严格培养下,我们兄弟姐妹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在各行各业工作有成,家庭和睦。到了孙子辈,在先辈和我们的熏陶下,也阳光上进,发奋学习,纷纷跃上龙门, 10个孙子孙女中,已有5个读研,5个读大学。这些孙辈青出于蓝胜于蓝,除了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父辈的教育,更是先辈们积福行善所致。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伯父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美德永存世间,善行长润人心,悌爱流传子孙。安息吧,伯父。

2025年4月2日于上林苑

来源:文艺天地—宁文英

相关推荐